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散文集 > 优秀散文集

回忆我的童年(之七)

回忆我的童年(之七)

看到标题,各位看客可能有些奇怪:这闲谈和童年有什么联系呢?小时候的闲谈与现在的闲谈有本质的区别么?有问题就好,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带问题看书。质疑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求实的精神。你是否能做真人,是否敢做真人,关键就取决于你是否具备质疑的勇气!
其实这篇文章在我心里也酝酿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标题,于是就搁浅了。今天,趁着“五一”长假,很悠闲的看了一本休闲的散文集《讲享受》。其中有林语堂先生的一篇散文《生活的享受》,散文的第三篇是《谈话》。文中的谈话其实就是闲谈、闲聊的意思,不过在文中,林先生将谈话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所以文章的立意很高;而且林先生能够旁征博引,思路开阔,,洋洋洒洒,纵横捭阖,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林先生在用他的智慧诠释“谈话”的含义,以彰现其潇洒随意,不拘小节的个性!
文中有这么几句我影响很深,现在摘录下来,和诸位共赏:

“现在有许多人都以为围炉聚谈或坐桶聚谈的谈话艺术,已因今日事业生活的动率而丧失掉。我以为动率对于这事确也有些关系。不过谈话艺术的毁灭,实开端于家庭改为没有火炉的公寓,而由汽车的影响完成这桩毁灭的工作,这与动率是完全不合的,因为谈天这桩事只在一群以有闲适精神的人当中,惬惬意意,心平气和,幽默自然的时候方能办得到……”

“……这种快乐的谈天,我们有时得之于老友的重逢或回溯当年的谈话中,有时则在夜晚间火车的吸烟室中,或旅行时的旅舍中。所谈的话,狐鬼、神怪、独裁、卖国,无所不及,谈言微中,料及未来,也是常事。这种谈天,过后可以使我们长在心头,一世不忘。”

就是这几句,特别是这几个词:“围炉聚谈”、“惬惬意意”、“狐鬼、神怪”、“长在心头”等等,让我心头一动,引起我的共鸣。是啊,“踏破铁屐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标题就取“闲谈”了,纲举目张,标题一打开,思路也开阔了。

说起闲谈,它应该是互动的,在坐的人都有参与的意识和权利。但我要说的闲谈是指小时候自己挤在人堆里,听大人讲各种各样故事的情景。那时,老家还没有通电,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凑在一块闲谈就是大伙唯一的休闲方式。不像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磨光阴的方法也多了,有电视,有电脑,更有麻将,足不出户,每一家日子就被养得有滋有味。但是,现在回家,过去这种温馨的闲谈场面,却怎么也找不到;只能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慢慢体味……这种情景一般出现在夏天和冬天,那时已经放假,早没有了功课的压力。其实那时在农村,父母从不过问我们的功课,但放学回家必须干家务则是最基本的要求。
夏天暑假,晚上是最幸福的,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外面一个劲的疯玩,捉迷藏啦,打仗啦,内容丰富多彩;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们大多安安静静的坐在操场上乘凉,听大人们海阔天空地胡扯,传递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例如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哪个村庄的人家被烧了房子。父亲是木工,算是半个走江湖的,所以每到他回来,总能带来一些奇闻趣事,这些都是我们白天没听过的,所以我家门前的人总能聚集很多。后来我看到鲁迅的小说《风波》,居然把父亲和小说里的七斤放在一块了。不过我最喜欢听的不是这些,而是故事。我村里有一个老人,小时候读过私塾,毛笔字写得特好,是我一个家族的,按辈分该叫他爷爷。他一肚子的学问,不仅能帮村里人拟对联、写对联,还能写一些迎娶方面的请期喜帖。当然,我最喜欢他的是他那满脑子的故事。晚上,吃过晚饭,老爷爷便摇晃着蒲扇,趿拉着拖鞋来到我家门口,开始了他每晚的“功课”。在夏天的晚上,我断断续续听了《薛刚反唐》、《兴唐传》、《说岳全传》。虽然这些故事残缺不全,现在的印象也模糊了,但确实是老爷爷的讲书勾起了我的兴趣,所以长大后,我也就想方设法找来原著,结结实实地读了个痛快。说实在的,我后来在收音机里听过田连元,单田芳两位大师的评书,大师的技艺固然高超,但在心里,总觉得不如夏夜里老爷爷的评书那么隽永,耐人寻味。
我村里还有一个故事大王,按辈分我叫他大伯。他也做过木工,后来停歇了下来。他也喜欢来我家玩,也喜欢讲故事,不过他讲的全是鬼狐之类的。后来我看了《聊斋志异》、《萤窗异草》和《阅微草堂笔记》,这些故事里面都没有收录。我不知道这些故事是他听来的,还是自己创作的。唉,如果我有蒲松龄先生一半的决心和毅力就好了,不用花茶钱,说不定也能出一本《聊斋志异新篇》。小时候胆子小,这些故事一听,便吓得不敢吭声了,死死地挤入人群不敢动弹。背后忽然吹来一阵凉风,我的头皮都麻了,却绝对不敢向后看。这些鬼狐大多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出来活动,这时抬头看看天空,月亮也突然变得狰狞起来,完全没有了嫦娥奔月时的凄美,却活像狐狸精那可怕的独眼;星星呢,一闪一闪的,和闪烁幽暗的鬼火没两样。故事听完了,全场的人慢慢散去了,我也得回房睡觉了,当然一定要父亲送我去,并且帮我把被子盖好。能睡着么?我记得自己夏天都是闷着头睡觉的,还没入梦,早已大汗淋漓,连被子都湿透了。稍微一点动静,心跳便骤然加速。这个时候,我经常会诅咒这个大伯,责怪他讲这些阴森森的故事,并且一再告诫自己,下次他再讲的时候,一定将耳朵捂得紧紧的。但是,第二天晚上,一切都忘记了,在矛盾中,盼望这大伯早点过来,听故事的时候,比听课认真多了,生怕会拉下一丁点。迷迷糊糊中,也不知道何时睡着了。一觉醒了,运气好的时候,还能从眼缝里窥见一缕曙光,这时胆子大了,头也敢伸出来了;运气不好时,眼前还是一片漆黑,这时只能缩在被子里一动也不敢动,竖起的耳朵努力地捕捉着声声鸡鸣。若听见了,也敢伸出头来长长地吁一口气。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被告之一天晚上有鬼来索命,他按照算命先生的办法摆了一桌酒席。那鬼特贪杯,见酒就不要命了,结果将阎王吩咐的差事丢到爪哇国去了。等他醒来时,鸡便开始打鸣了,这索命鬼只好逃遁。原来只要听见鸡叫,这些妖魔鬼怪就得抱头鼠窜。
在冬天,听故事的场所从室外移到了室内。一大圈人围在火炉旁,烤火是一方面,闲谈是另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是两段相互补充又相互独立的风景。否则,人们早就钻进被子里去了。林语堂在文章《生活的享受之茶与交友》里说过这么句话:“实在说起来,烹茶之乐和饮茶之乐各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肉之乐实各居其半。”我补充一点,乘凉之乐与闲谈之乐各居其半,烤火之乐与闲谈之乐也各居其半。由于火炉比室外操场小了许多,闲谈时的人数也少了许多。物以类聚,能围在一起说话的,彼此的感情当然更加亲近,自然,谈话的气氛也融洽了许多。这个场面也就是林语堂先生说的“围炉聚谈”了。

讲到“围炉聚谈”,我必须介绍一下童年印象里的火炉了。说起火炉,其实就是在厨房靠墙角码几块砖头所组成。冬天,火炉总是烧得旺旺的,整个厨房非常暖和。火炉不仅用来取暖,还用来作饭、煮猪食、烧水。所以也就成了全家的活动中心,招呼客人的中心。毕竟那时候生活不富裕,买白炭是件十分奢侈的事。火炉都是烧干柴的,火很明亮,特别在夜里,满厨房又一片亮堂堂的;虽然屋子也会弥漫着股股的青烟,但在春节前后,这烟正好可以用来熏腊肉。腊肉熏得黄黄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整个屋里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气。春节,客人来了,主人随手剁下一块,洗干净,切成大块状(在农村,腊肉如果太切小了则显得主人太小气),满满得炖一炉罐。炉罐下面,主人则是一边和客人闲谈,一边殷勤地添加柴火。火越烧越旺,话也越谈越开心;一会儿,汤滚了,肉烂了,满屋的香味,主人马上为每位客人添上满满的一大碗。但客人都只是象征性的喝几口汤,实在推却不了便吃上一块两块又香又甜的精肉。因为谁都知道,每家都不富裕,但春节又要倾起所有来招待很多客人,说倾其所有,其实也就只是腊肉。所以每位客人都会想到为主人保全着面子。如果小孩不懂事,多吃了些,在路上,父母一定会教导他的。
过年走亲戚都是在白天,而“围炉聚谈”多是在夜里了。火炉边的闲谈也是以讲故事和奇闻为主。其中的情节与夏夜的情节也大致相仿,这里就不多说了。唯一的区别就是晚上睡觉蒙被子不算是苦事了,即使没有鬼故事,我也是躲在被子里睡的。不过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好象那年我8岁,不知何时开始,我们学校里传闻有“野人”下山来了。那时,“野人”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在这种神神秘秘的传言里,别人都说,那家伙就是能吃人的怪物,经常在夜里敲你的门,你若上了当,便从门缝里将你拖出去一口吃了。一段时间弄得我心里惶惶不安,晚上也不敢出去了,在火炉边就一直谈论这个话题。那天晚上,父亲还在家里,我们又说到这事,突然听见敲门声,我姊妹几个吓得就往床底下钻,并坚决不让父亲开门。当然父亲还是开了门,原来是有人邀我们一块去看电影。一场虚惊!
就在这些闲谈中,我惊惊咋咋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没有辨别能力,总是盲目从众。我有时开玩笑说,自己是吓大的,胆子也是那时候吓大的。胆子大了,知道思考问题了,不再人云亦云了。慢慢的,自己也锻炼出了质疑的勇气与习惯。将这种勇气与习惯用在闲谈中,闲谈也充满了智慧和舒适!也不再随便胆怯了。

眼前一笑皆知己,
座上全无碍目人。

看到标题,各位看客可能有些奇怪:这闲谈和童年有什么联系呢?小时候的闲谈与现在的闲谈有本质的区别么?有问题就好,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带问题看书。质疑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求实的精神。你是否能做真人,是否敢做真人,关键就取决于你是否具备质疑的勇气!
其实这篇文章在我心里也酝酿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标题,于是就搁浅了。今天,趁着“五一”长假,很悠闲的看了一本休闲的散文集《讲享受》。其中有林语堂先生的一篇散文《生活的享受》,散文的第三篇是《谈话》。文中的谈话其实就是闲谈、闲聊的意思,不过在文中,林先生将谈话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所以文章的立意很高;而且林先生能够旁征博引,思路开阔,,洋洋洒洒,纵横捭阖,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林先生在用他的智慧诠释“谈话”的含义,以彰现其潇洒随意,不拘小节的个性!
文中有这么几句我影响很深,现在摘录下来,和诸位共赏:

“现在有许多人都以为围炉聚谈或坐桶聚谈的谈话艺术,已因今日事业生活的动率而丧失掉。我以为动率对于这事确也有些关系。不过谈话艺术的毁灭,实开端于家庭改为没有火炉的公寓,而由汽车的影响完成这桩毁灭的工作,这与动率是完全不合的,因为谈天这桩事只在一群以有闲适精神的人当中,惬惬意意,心平气和,幽默自然的时候方能办得到……”

“……这种快乐的谈天,我们有时得之于老友的重逢或回溯当年的谈话中,有时则在夜晚间火车的吸烟室中,或旅行时的旅舍中。所谈的话,狐鬼、神怪、独裁、卖国,无所不及,谈言微中,料及未来,也是常事。这种谈天,过后可以使我们长在心头,一世不忘。”

就是这几句,特别是这几个词:“围炉聚谈”、“惬惬意意”、“狐鬼、神怪”、“长在心头”等等,让我心头一动,引起我的共鸣。是啊,“踏破铁屐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标题就取“闲谈”了,纲举目张,标题一打开,思路也开阔了。

说起闲谈,它应该是互动的,在坐的人都有参与的意识和权利。但我要说的闲谈是指小时候自己挤在人堆里,听大人讲各种各样故事的情景。那时,老家还没有通电,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凑在一块闲谈就是大伙唯一的休闲方式。不像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磨光阴的方法也多了,有电视,有电脑,更有麻将,足不出户,每一家日子就被养得有滋有味。但是,现在回家,过去这种温馨的闲谈场面,却怎么也找不到;只能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慢慢体味……这种情景一般出现在夏天和冬天,那时已经放假,早没有了功课的压力。其实那时在农村,父母从不过问我们的功课,但放学回家必须干家务则是最基本的要求。
夏天暑假,晚上是最幸福的,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外面一个劲的疯玩,捉迷藏啦,打仗啦,内容丰富多彩;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们大多安安静静的坐在操场上乘凉,听大人们海阔天空地胡扯,传递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例如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哪个村庄的人家被烧了房子。父亲是木工,算是半个走江湖的,所以每到他回来,总能带来一些奇闻趣事,这些都是我们白天没听过的,所以我家门前的人总能聚集很多。后来我看到鲁迅的小说《风波》,居然把父亲和小说里的七斤放在一块了。不过我最喜欢听的不是这些,而是故事。我村里有一个老人,小时候读过私塾,毛笔字写得特好,是我一个家族的,按辈分该叫他爷爷。他一肚子的学问,不仅能帮村里人拟对联、写对联,还能写一些迎娶方面的请期喜帖。当然,我最喜欢他的是他那满脑子的故事。晚上,吃过晚饭,老爷爷便摇晃着蒲扇,趿拉着拖鞋来到我家门口,开始了他每晚的“功课”。在夏天的晚上,我断断续续听了《薛刚反唐》、《兴唐传》、《说岳全传》。虽然这些故事残缺不全,现在的印象也模糊了,但确实是老爷爷的讲书勾起了我的兴趣,所以长大后,我也就想方设法找来原著,结结实实地读了个痛快。说实在的,我后来在收音机里听过田连元,单田芳两位大师的评书,大师的技艺固然高超,但在心里,总觉得不如夏夜里老爷爷的评书那么隽永,耐人寻味。

标签:童年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