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说课稿9.87K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优美、最精炼、最关键的词句精选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桂林水的特点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把课文的中心内容也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和理解设计艺术的一般法则。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地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学难点: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的`“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

三、教学工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卡通形象吧?课前大家也收集过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下面让我们就一同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吧?(学生分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卡通形象。)

师:美丽迷人的卡通形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和活力,不仅儿童喜欢,就连大人们也很喜欢它们。看!这是老师利用可爱的卡通形象设计制作的电子贺卡、日历和课程表。(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 师:你们喜欢这些作品吗?你最喜欢作品的那些地方?(生:有可爱的卡通形象,艳丽的色彩... ...)师:你想不想也亲手来制作一张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地运用到设计的作品上。(出示课题: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2.讲授新课

设计制作步骤:

师: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6页的制作过程,然后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如何进行设计制作。

教师在电脑上来演示: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灵活运用卡通形象)——改变大小和位置——设计选择字体,输入所需的文字内容(也可以导入声音)——完成作品

学生简要交流制作步骤。

3.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参考本课同学们提供的方法和卡通图案,用电脑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不要忘了打印作品。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以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

5.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新颖,创作构思好。如果大家对电脑美术很感兴趣,我们课后可以继续熟悉PowerPoint的操作,也可以主动去探索其他创作软件,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利用电脑锻炼我们的设计能力,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下册第五章第5节线段的定比分点.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主要是运用定比分点的公式中点公式、重心公式进行求解,证明.这是平面向量这一章中的第5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之后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为今后研究平面向量的运算、解析几何中线段比及点坐标等问题做好了铺垫.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算和观察能力.

作为新授课要使学生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并熟练运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难点是明确点P的位置及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解题时区分λ>0还是λ<0。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引导发现、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具为多媒体和直尺。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向同学出示题目,并提出两个问题(1)已知及,,求P点坐标;(2)已知,,及,求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

2、进行课前预练.

(1).已知a=(3,-1),b=(-1,2),则-3a-2b的坐标是

(2)已知ABC三点共线,且A(3,6),B(-5,2),若C点横坐标为6,则C点纵坐标为

巩固学生已学的向量的加、减、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为公式推导及应用铺平道路。

3、通过设问引出课题.

向学生提出问题:已知直线l上两点、,在直线l上取不同于、的任一点P,则P点的位置有哪几种情形?利用数轴使学生对定比分点的`位置有初步了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突破难点。

4、板书定比分点定义,并用数轴标出P点的几种情形,通过图形加深定义理解。同时指出两点注意:(1)起点、分点、中点的顺序关系;(2)P在之间时,?>0,P在的延长线上或其反向延长线上时,?<0.然后让学生思考已知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1/3,求点B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进行巩固训练,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数轴求定比。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独自推导。通过教师设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的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5、例题选取要有针对性梯度性和实用性。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使学生对公式能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例一已知两点,,求点分所成的比及y的值 。此题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详细解题过程,给学生以示范。此例的选取主要体现定比坐标公式应用求及点坐标。 此时教师可将点P变为(2,y)或(-10,y),让学生思考λ在何情况下为(-1,0),何情况下为(-,1)。并追问λ是否可为1,从而得出λ的取值范围,创设课堂的第一次高潮。 例二如图所示,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D是边AB的中点,G是CD上的一点,且,求点G的坐标.这道例题由学生自己完成,主要体现中点公式应用及定比分点公式在线段比中应用,最后由教师点出重心公式。

6、巩固练习采用限时训练法,给学生规定时间。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时间意识。学生练习时,教师巡查,观察学情,及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独到解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其中个别偶发性错误进行辨析、指正。订正时,可由多名学生说做法,一题多解,创设课堂的第二次高潮,从而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思维。

7、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

(1)点P分有向线段的比的定义;

(2)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及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特别指出公式中λ一定与终点坐标相乘)

通过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加以补充, 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掌握.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E-mail的使用》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节收发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是在学生熟知了www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1课时的教学。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对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上一节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从因特网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与他人进行分享的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初步知识,了解申请与使用电子信箱的方法;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收发

难点:为电子信箱设置帐号

二、说教法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更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6分钟)

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展示已经制作好的.幻灯片来对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提问。紧接着就创设一个情景:为欢庆北京申奥成功,学校决定举办一个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展览但因为人手有限,现要求全体师生能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并将相关资料发电子邮件给校长的电子信箱()。(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如果纯粹地教学生下载的方法显得比较机械而带有程序性,创设情景之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潜力)

问:对于奥运会,大家了解多少呢?——引出上网查找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二)新课(10-12分钟)

1、用展示几封准备好的信封,上面有收信人地址和发信人的地址,电子邮件同理。介绍电子邮件地址的规则

2、具体使用Outlook Express及收发邮件

(1)设置帐号

(2)新邮件:收件人地址,主题、信件内容、附件。

(3)收邮件。

(4)回复邮件。

*教师演示动手配置自己的信箱,理解SMTP和POP3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

3、学生上机操作(20-25分钟):收发、回复邮件

要求:(1)、收邮件;

(2)、给老师回复邮件。

主题:班级+学号+小组序号

内容:1、“有关奥运会知识”小报的主题

2、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评价及要求

(3)、同学之间相互发信问候

4、总结:公布收到邮件的数量、质量,归纳收发邮件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等。

5、思考:信箱里有这么多邮件一定要加强管理,我们该如何利用OE对其进行管理以及基于WEB页收发邮件和利用OE收发邮件的不同。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统计》。《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2~93的例题,第93~94页“想想做做”的第1、2题。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的统计,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继续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的方法记录打下基础。

教材在学生的生活中选择统计题材。例题是一些混杂在一起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学具,统计三种图形的学具各有多少个,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交流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选择一种最佳的统计方法,把数据填入统计表,再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安排,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在统计的全过程中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记录既清楚又方便。

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蓝猫手拿小魔盒想考考小朋友的画面,引领学生进入情景。

2、 学生打开和小魔盒一样的学具盒,教师引领学生说说有什么形状,各有多少,用什么办法统计。

3、 学生小组合作,用商量好的办法统计每种形状的个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象蓝猫入手,创设数学魔盒有些什么这样一个情境,既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分类统计方法,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第一步,提出问题。

1、 继续用多媒体播放画面,蓝猫考眼力:蓝猫将各种各样的图形往储物箱放,让学生统计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 估计学生会用以前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但是蓝猫放进储物箱的图形看不见,学生用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统计遇到困难,这时,我再放一遍画面,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在纸上记录蓝猫放进去的图形。

创设问题情景,让教材静态画面动态化,统计内容随机化,旧知与新问题产生矛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为下一步的关键环节作下铺垫。

第二步: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纸上怎样记才能做到又快又准确,商量确定办法,然后小组由一个人报名称,其他人用讨论好的方法在纸上记录。

2、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估计学生可能出现教材第一、第二种记录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比第一种记录方法清楚。

3、画“√”的记录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的符号来记录,除“√”外,还可启发学生用其他较简单的符号如“一”、“、”、“。”……来记录。

4、 引导学生比较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得出第二种记录方法很清楚,第

三种记录方法不但清楚而且方便。

5、教师指导学生将统计的结果填入表格中,鼓励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不但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体会比较简单的记录方法,并启发引导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第三步,练习统计。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小组中小朋友的铅笔、橡皮、直尺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巩固深化。

第一层:

1、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森林里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场景

2、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画“√”的方法统计小猴子、小兔子、小熊各有几只?并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格里,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从“考眼力”到“动物赛跑”将故事情节贯穿,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发现、认识新知,探索新知,应用新知。

第二层: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记录一星期数学课、语文课、自己最喜欢的课各有几节,这一设计,起到了进一步深化巩固和发展新知的作用。

第三层:

小组活动:一同学抛正方体,其余同学统计规定次数内各种颜色的面朝上的次数。

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正方体各种颜色的面朝上次数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活动化、自主化,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