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寓言 > 历史故事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朝著名历史事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篇一:赵匡胤黄袍加身

赵匡胤是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匡胤出生之时,有红光绕室闪烁,有异香盈室,经宿不散,赵匡胤也体罩金光,三日不变。但无论后人怎样附会,他还是人,还是肉胎俗种。

赵匡胤生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0xx年),祖籍涿郡,其父赵弘殷,是后周的一员高级将领。虽然如此,赵匡胤也只能读上几年的书,无力继续深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遗憾,因为赵匡胤本不喜欢“子曰诗云”,倒是极爱枪棒,又兼生就力大无比,在不经意间就学了一身武艺。二十一岁时娶妻,但因见跟着父亲仕途无望,就决心独闯天下。

关于赵匡胤的传说有很多。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就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一篇,描述他如何急人之难,又如何仗义疏色,以至弄得京娘最后羞惭自杀,让后人读后往往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据说赵匡胤力气既大,又皮坚肉厚。一次,他骑马穿过城门,没想到马忽癫狂,在狂奔中将他掀起,赵匡胤的头撞在城门的拱顶上,撞下马来。别人以为赵匡胤已经脑浆迸裂了,可他从地上爬起来,追上奔马,一跃而上。还有一次,赵匡胤看见一群麻雀在地上吃食,他猛扑过去,想捉住麻雀,没想到用力过猛,一下子撞到屋墙上,连屋子也给撞塌了。人说赵匡胤有金甲神护身,遇难不死,其实无非身强力壮兼会武功而已。

赵匡胤到处投亲告友,屡屡使他失望,以至囊空如洗,与人赌钱,被流氓围住痛打,可见其窘迫之状。在穷极无聊之际,一个老和尚送了他一点盘缠,指点他去投靠郭威从军,对于这次从军,赵匡胤也未存什么特别的信心,在路过一座庙宇时,他见人们都在占卜算卦,他带着一种玩玩的心理,也挤进人群,拿起竹签,准备算上一卦。

他先问能否当个小校,卦象不吉。赵匡胤心中愤懑,心想凭浑身的劲力武艺,连一个小校都当不上?不由激发了他倔强的脾气,就连算几卦,而且越问越大,卦象皆不吉。赵匡胤发怒,干脆问能否当节度使,仍是不吉。赵匡胤一不做二不休,节度使之上就是天子,干脆问能否做天子吧,这一次,卦象大吉。据说从此时开始,赵匡胤就树立了当皇帝的雄心大志。

在漫游之中,他见到几个文人在对着初生的旭日咏诗,见他们穷酸做作的样子,赵匡胤不禁失笑,继而豪兴大发,脱口胡诌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非诗非文非歌非谣的东西据说是龙吟虎啸,有帝王气象。

不过,五代时期,正是群雄逐鹿之时。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一经破败,真有支离破碎之际,不仅全国不得统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马灯般地转换。唐以后的北方,经历了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后唐(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4年)、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长则十几年,短则几年。到赵匡胤投奔郭威之时,也正是郭威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之日。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作为禁军中的一员,赵匡胤表现十分突出。郭威在将领们的拥立之下当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也被提拔为东西班行首,当了一个中级禁军军官,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过这次事变使他知道了禁军的重要性,知道了禁军发动政变可以推立皇帝。

在军阀战争中,赵匡胤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勇敢,可以说身先士卒,能冲锋陷阵,又机变百出,智谋迭现,为后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他对大将柴荣表现得非常忠诚,逐渐取得了柴荣的信任。不久,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一当皇帝,即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首领,和郭威当年在后汉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一样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岁幼子柴宗训继位,孤儿寡母秉政,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时正是赵匡胤窃取帝位的千载良机。

赵匡胤在周世宗病死前就精心组织了这支禁军队伍,他受周世宗的委托,在军中选择最为精壮的军士编成“殿前诸班”,由于他亲自组织建立起了这支军队,再加上他尽心结纳军士和军官,因此,这支军队中布满了他的亲信,他也就牢牢地掌握了这支精锐之师。周世宗死后,后周王朝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同他争锋了。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十一月,赵匡胤以镇州、定州的名义谎报军情,说割据山西的北汉汇合契丹人向后周发动进攻,宰相范质、王溥等昏庸无能,不辨真假,立命赵匡胤率大军出征阻挡。该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发,当晚到达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就要发生了。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信赵普和弟弟赵匡义在军队中散布舆论说:当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态人情,即便将士们拼死征战,回来也难以领功受赏。如果能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再去打仗,情况就不一样了,立功的将士一定会有高官厚禄。军队中本来就有很多赵匡胤的亲信,这么一煽动,绝大部分人都同意了。于是,赵普和赵匡义严令将领,严格管束军士,兵变后不得抢掠烧杀,要绝对保证“兴王易姓”的顺利进行。

这天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沉沉睡去,到了第二天早上还未醒来。等他慢腾腾地爬起来,赵普和赵匡义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强行”披到他的身上。赵匡胤假意推辞责怪,赵普就率百官跪拜恳求,赵匡胤据说是不好拂逆众意,才勉强答应下来。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这也真是报应不爽,郭威以禁军兵变夺取了后汉的政权,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赵匡胤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军兵变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皇位。

赵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兴王易位”,将士们趁机抢掠,弄得新王声名狼藉,赵匡胤很善于接受前代的教训,在率军回开封时,他勒马对将领们说:“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但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否则,这个皇帝我是不能当的!”将士们一心领功受赏,好不容易找了个当拥立功臣的机会,怎肯错过,就都答应了赵匡胤的要求。赵匡胤命令说:一、不得抢掠百姓;二、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三、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赵匡胤派人同守卫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系,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赵匡胤一到,便立即开门迎接,个别将领想反抗,即被杀死。宰相范质等人无奈,只得帮助赵匡胤举行了禅让仪式。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始。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篇二:仁宗盛治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 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这一朝达到了北宋乃至于中国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的顶峰。由于他改元次数较多,他统治的最后八年,被称为“嘉祐之治”,也有后人把他的整个时期称为“仁宗盛治”。和强汉盛唐相比,这个开明治世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仁宗盛治主要表现在:

1.人口和财税堪比汉唐。嘉祐八年(1063年),全国人口达到1246万户,丁男2642万口,42年国家人口净增长379万户。这增长的户数就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由于朝廷实行“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的政策,嘉祐年间的国家税收增至3680余万缗,这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四倍。而百姓的皇粮国税却并非多如牛毛。

2.仁宗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一度贤相诸多,君子满堂。寇准、王曾、晏殊、鲁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欧阳修、王安石,还有被仁宗朝简拔或科举入仕的“三苏”、沈括、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和读书人的楷模。

3.文化实现了繁荣。散文“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的韩、柳两人,其他六个都活跃在仁宗时期。作为诗末的宋词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广大,打造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的翘楚地位。而说书、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发展。

4.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仁宗朝有三个得到了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还有王惟一发明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炙体系。朝廷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官交子”,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史的贡献不可低估。

5.哲学领域流派纷呈,为现代中华国学打下的坚实基础。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题,为沉闷的哲学界吹来了一阵清风,同时也为赵宋为何受周禅,以及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实学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他后来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储备了干部队伍。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篇三: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0xx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公元1120xx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宋钦宗被废为庶人。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当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李若水抱着宋钦宗,不让他脱去帝服,还骂不绝口地斥责金人为狗辈。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节。

1120xx年4月20日,金人册封一向主和的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金人在扶植张邦昌的同时,再次搜刮金银,即使妇女的钗钏之物也在掠取之列。开封府担心金银不够,金人无端挑衅,便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市场,用粮食兑换金银。由于京城久被围困,粮食匮乏,百姓手中的金银也无所用,便纷纷拿出来换米。这样,开封府又得金银几万两。然而,开封城已被搜刮数次,金银已尽,根本无法凑齐金人索要的数目。金人只好作罢。

此时,金军统帅得知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金人退路,又担心兵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权之后,准备撤军。在撤退时,金人还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无数。“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罪行滔天,令人发指。

四月一日,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宋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已于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宋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耻无疑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更是大宋这个王朝的百年国耻。而这场大劫所产生的根源更是后人必须深刻总结的重大教训,这个国耻宋王朝用了百年才终得洗雪,在此之间,南宋和金国之间的百年战争遍布关陕黄土、秦岭蜀山、河洛中原和江淮沿岸,远比沙漠中打转的宋夏战争更加激烈震撼!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朝著名历史事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篇一:赵匡胤黄袍加身

赵匡胤是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匡胤出生之时,有红光绕室闪烁,有异香盈室,经宿不散,赵匡胤也体罩金光,三日不变。但无论后人怎样附会,他还是人,还是肉胎俗种。

赵匡胤生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0xx年),祖籍涿郡,其父赵弘殷,是后周的一员高级将领。虽然如此,赵匡胤也只能读上几年的书,无力继续深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遗憾,因为赵匡胤本不喜欢“子曰诗云”,倒是极爱枪棒,又兼生就力大无比,在不经意间就学了一身武艺。二十一岁时娶妻,但因见跟着父亲仕途无望,就决心独闯天下。

关于赵匡胤的传说有很多。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就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一篇,描述他如何急人之难,又如何仗义疏色,以至弄得京娘最后羞惭自杀,让后人读后往往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据说赵匡胤力气既大,又皮坚肉厚。一次,他骑马穿过城门,没想到马忽癫狂,在狂奔中将他掀起,赵匡胤的头撞在城门的拱顶上,撞下马来。别人以为赵匡胤已经脑浆迸裂了,可他从地上爬起来,追上奔马,一跃而上。还有一次,赵匡胤看见一群麻雀在地上吃食,他猛扑过去,想捉住麻雀,没想到用力过猛,一下子撞到屋墙上,连屋子也给撞塌了。人说赵匡胤有金甲神护身,遇难不死,其实无非身强力壮兼会武功而已。

赵匡胤到处投亲告友,屡屡使他失望,以至囊空如洗,与人赌钱,被流氓围住痛打,可见其窘迫之状。在穷极无聊之际,一个老和尚送了他一点盘缠,指点他去投靠郭威从军,对于这次从军,赵匡胤也未存什么特别的信心,在路过一座庙宇时,他见人们都在占卜算卦,他带着一种玩玩的心理,也挤进人群,拿起竹签,准备算上一卦。

他先问能否当个小校,卦象不吉。赵匡胤心中愤懑,心想凭浑身的劲力武艺,连一个小校都当不上?不由激发了他倔强的脾气,就连算几卦,而且越问越大,卦象皆不吉。赵匡胤发怒,干脆问能否当节度使,仍是不吉。赵匡胤一不做二不休,节度使之上就是天子,干脆问能否做天子吧,这一次,卦象大吉。据说从此时开始,赵匡胤就树立了当皇帝的雄心大志。

在漫游之中,他见到几个文人在对着初生的旭日咏诗,见他们穷酸做作的样子,赵匡胤不禁失笑,继而豪兴大发,脱口胡诌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非诗非文非歌非谣的东西据说是龙吟虎啸,有帝王气象。

不过,五代时期,正是群雄逐鹿之时。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一经破败,真有支离破碎之际,不仅全国不得统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马灯般地转换。唐以后的北方,经历了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后唐(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4年)、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长则十几年,短则几年。到赵匡胤投奔郭威之时,也正是郭威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之日。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作为禁军中的一员,赵匡胤表现十分突出。郭威在将领们的拥立之下当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也被提拔为东西班行首,当了一个中级禁军军官,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过这次事变使他知道了禁军的重要性,知道了禁军发动政变可以推立皇帝。

在军阀战争中,赵匡胤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勇敢,可以说身先士卒,能冲锋陷阵,又机变百出,智谋迭现,为后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他对大将柴荣表现得非常忠诚,逐渐取得了柴荣的信任。不久,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一当皇帝,即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首领,和郭威当年在后汉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一样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岁幼子柴宗训继位,孤儿寡母秉政,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时正是赵匡胤窃取帝位的千载良机。

赵匡胤在周世宗病死前就精心组织了这支禁军队伍,他受周世宗的委托,在军中选择最为精壮的军士编成“殿前诸班”,由于他亲自组织建立起了这支军队,再加上他尽心结纳军士和军官,因此,这支军队中布满了他的亲信,他也就牢牢地掌握了这支精锐之师。周世宗死后,后周王朝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同他争锋了。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十一月,赵匡胤以镇州、定州的名义谎报军情,说割据山西的北汉汇合契丹人向后周发动进攻,宰相范质、王溥等昏庸无能,不辨真假,立命赵匡胤率大军出征阻挡。该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发,当晚到达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就要发生了。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信赵普和弟弟赵匡义在军队中散布舆论说:当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态人情,即便将士们拼死征战,回来也难以领功受赏。如果能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再去打仗,情况就不一样了,立功的将士一定会有高官厚禄。军队中本来就有很多赵匡胤的亲信,这么一煽动,绝大部分人都同意了。于是,赵普和赵匡义严令将领,严格管束军士,兵变后不得抢掠烧杀,要绝对保证“兴王易姓”的顺利进行。

这天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沉沉睡去,到了第二天早上还未醒来。等他慢腾腾地爬起来,赵普和赵匡义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强行”披到他的身上。赵匡胤假意推辞责怪,赵普就率百官跪拜恳求,赵匡胤据说是不好拂逆众意,才勉强答应下来。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这也真是报应不爽,郭威以禁军兵变夺取了后汉的政权,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赵匡胤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军兵变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皇位。

赵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兴王易位”,将士们趁机抢掠,弄得新王声名狼藉,赵匡胤很善于接受前代的教训,在率军回开封时,他勒马对将领们说:“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但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否则,这个皇帝我是不能当的!”将士们一心领功受赏,好不容易找了个当拥立功臣的机会,怎肯错过,就都答应了赵匡胤的要求。赵匡胤命令说:一、不得抢掠百姓;二、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三、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赵匡胤派人同守卫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系,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赵匡胤一到,便立即开门迎接,个别将领想反抗,即被杀死。宰相范质等人无奈,只得帮助赵匡胤举行了禅让仪式。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始。

标签:宋朝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