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散文集 > 写景散文集

徜徉长江

生长于长江边的我从来不觉得她有多伟大。除了教科书中的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的头衔外,我不知道她有什么过人之处;看着那泛黄的混沌江水说她哺育了我,甚至哺育了中华民族心里还多少有些质疑。但是“再说长江”唤醒了我,跟随它的摄像机我沿着长江漫漫六千公里路走来才知自命生长在长江边的我是多么微小!何谓沧海一粟也许就如我这般吧。

发源于雪域高原的一滴水能最终走出一条承载着中华文华,蕴藏着中华财富,饱含着中华深情的滔滔江水,这当中的艰难、磨砺、执著、无畏又何止是伟大所能概括的!从来人们就喜欢在山水之间做比较,孰美孰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似乎已成一种定律。然而看到从上游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而来的长江才真正体会到山水合一的壮美与力量。夹于两座高耸山峦间的一弯细流,虽然孱弱却有着逼人的坚韧,让看到她的人都无法忽略她的存在。能在这样的山水环绕中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游历实在是一种大自然的恩惠。山因为水而增添几分婉转多姿,水因为山而跳跃出更加有力的音符。在这样的山水互相映衬、陪伴、扶持下,长江走出了高原峡谷迎来了豁然开朗。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克服了险滩才能走上康庄大道。长江也适应着这样的道理。来到鱼米之乡的中下游,长江多了些平静与安宁,这儿的人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所有的城市都透着股沁人心脾的祥和。奔向大海的长江在最后的旅途中显示出了她对终点的坦然与自信!

每每看着江水流向远方的时候,不论是汹涌澎湃还是平和欢畅,这一刻眼中的流水似乎与时光重合,与其说那是河流的方向,不如说那是时空的隧道。也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目光局限,一旦有机会看到全景我竟有时空相叠的感觉。长江之水天上来,不,她应该来自遥远的年代,携着历史的风尘,呈现给当下的我们,而顺着江流的方向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不尽的未来。

任何大江都是文明的发源地,长江也不例外。然而水利与水患又好似孪生儿总是并肩前行。大江既孕育出文明往往也会在不经意中吞噬文明。纵览世界文明史,几乎每个文明都有和水患有关的传说,在西方文明中大水只让一条诺亚方舟幸存了下来,唯有中华文明出现了大禹般力挽狂澜的人物。如今长江上既有建于战国泽被后世的都江堰,也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三峡,这些水利工程无不体现着中国人与水的奇妙关系。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国度,既是甘霖,弥足珍贵;也似魔兽,留有隐忧。如何平衡就是我们智慧闪光的地方。修建于长江上的大坝、水库就是人与水的对话,她们传达的是人类变害为利的心愿,成就的则是后世子孙的福祉。仰仗着这些水利工程长江会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实惠,到时我们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天府之国、江汉平原、鱼米之乡,还会有更多的富庶繁华和欣欣向荣。

磅礴大气的河流从不缺少高山大川的陪伴。在长江流经的地区我们惊讶于峨嵋的金顶佛光,武当的道家太极,黄山的亦幻亦真,庐山的中西交融。她们在展现旖旎风光的同时,也让长江荡漾于多种文化的氛围之中。佛教、道教、鲜明的地域文化都在长江流域绽放,她们共存共荣,汇集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奔向更为广阔大海的江河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博大气魄,足以支撑着她前进的脚步,足以呈现出多彩的文明。长江的沿岸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和民间绝技,如何将它们更好的保存、继承乃至发扬是所有受惠于这条江的子民的责任。三峡工程所在地涉及的古迹数量最为繁多,看着那些将在工程竣工后被覆盖的古迹由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小心翼翼全景拆卸再重新安置的场景,我感动于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珍惜,感激于他们对古迹原貌的尊重。然而古迹于后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被拆过再重新组装的古迹虽然肉眼看来并无二样,但若是用心再度审视总觉遗失了什么。因为它不再是岁月留存的自然状态?因为它被今人人为挪动过?可换种眼光,百年之后现在的迁移也顺理成为它的生命历程。其实从古至今又有哪个古迹不曾烙下当世的印记呢?这么一想心中的失落顿时减轻不少。不论这些古迹的命运如何变迁,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可以随着时光延续下去,包括那些正在消逝的传统技艺,长江需要她们的点缀,这也是我们需要永久保存的记忆。世界上众多的大河如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她们无不穿越众多的国界,沿河两岸的风采则隶属不同的国家,而长江的所有却可以完完整整的由一个名称囊括,它就是中国,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民族和一条大江的缘分。

徜徉长江才体会出自然、生命的辗转轨迹;徜徉长江才咀嚼出时光、岁月的厚重滋味;徜徉长江才领略出历史、文化的动人魅力!看完“再说长江”心底那份长久以来不自知的幸福才逐渐蔓延开来!能够生长于长江边,和众多的江边子民共饮一江水,其实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堆积心中的情感顿时随着扬声而起的“长江之歌”的旋律释放出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万千思绪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家,去长江边好好看看!

  

徜徉长江
生长于长江边的我从来不觉得她有多伟大。除了教科书中的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的头衔外,我不知道她有什么过人之处;看着那泛黄的混沌江水说她哺育了我,甚至哺育了中华民族心里还多少有些质疑。但是“再说长江”唤醒了我,跟随它的摄像机我沿着长江漫漫六千公里路走来才知自命生长在长江边的我是多么微小!何谓沧海一粟也许就如我这般吧。

发源于雪域高原的一滴水能最终走出一条承载着中华文华,蕴藏着中华财富,饱含着中华深情的滔滔江水,这当中的艰难、磨砺、执著、无畏又何止是伟大所能概括的!从来人们就喜欢在山水之间做比较,孰美孰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似乎已成一种定律。然而看到从上游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而来的长江才真正体会到山水合一的壮美与力量。夹于两座高耸山峦间的一弯细流,虽然孱弱却有着逼人的坚韧,让看到她的人都无法忽略她的存在。能在这样的山水环绕中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游历实在是一种大自然的恩惠。山因为水而增添几分婉转多姿,水因为山而跳跃出更加有力的音符。在这样的山水互相映衬、陪伴、扶持下,长江走出了高原峡谷迎来了豁然开朗。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克服了险滩才能走上康庄大道。长江也适应着这样的道理。来到鱼米之乡的中下游,长江多了些平静与安宁,这儿的人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所有的城市都透着股沁人心脾的祥和。奔向大海的长江在最后的旅途中显示出了她对终点的坦然与自信!

每每看着江水流向远方的时候,不论是汹涌澎湃还是平和欢畅,这一刻眼中的流水似乎与时光重合,与其说那是河流的方向,不如说那是时空的隧道。也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目光局限,一旦有机会看到全景我竟有时空相叠的感觉。长江之水天上来,不,她应该来自遥远的年代,携着历史的风尘,呈现给当下的我们,而顺着江流的方向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不尽的未来。

任何大江都是文明的发源地,长江也不例外。然而水利与水患又好似孪生儿总是并肩前行。大江既孕育出文明往往也会在不经意中吞噬文明。纵览世界文明史,几乎每个文明都有和水患有关的传说,在西方文明中大水只让一条诺亚方舟幸存了下来,唯有中华文明出现了大禹般力挽狂澜的人物。如今长江上既有建于战国泽被后世的都江堰,也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三峡,这些水利工程无不体现着中国人与水的奇妙关系。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国度,既是甘霖,弥足珍贵;也似魔兽,留有隐忧。如何平衡就是我们智慧闪光的地方。修建于长江上的大坝、水库就是人与水的对话,她们传达的是人类变害为利的心愿,成就的则是后世子孙的福祉。仰仗着这些水利工程长江会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实惠,到时我们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天府之国、江汉平原、鱼米之乡,还会有更多的富庶繁华和欣欣向荣。

磅礴大气的河流从不缺少高山大川的陪伴。在长江流经的地区我们惊讶于峨嵋的金顶佛光,武当的道家太极,黄山的亦幻亦真,庐山的中西交融。她们在展现旖旎风光的同时,也让长江荡漾于多种文化的氛围之中。佛教、道教、鲜明的地域文化都在长江流域绽放,她们共存共荣,汇集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奔向更为广阔大海的江河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博大气魄,足以支撑着她前进的脚步,足以呈现出多彩的文明。长江的沿岸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和民间绝技,如何将它们更好的保存、继承乃至发扬是所有受惠于这条江的子民的责任。三峡工程所在地涉及的古迹数量最为繁多,看着那些将在工程竣工后被覆盖的古迹由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小心翼翼全景拆卸再重新安置的场景,我感动于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珍惜,感激于他们对古迹原貌的尊重。然而古迹于后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被拆过再重新组装的古迹虽然肉眼看来并无二样,但若是用心再度审视总觉遗失了什么。因为它不再是岁月留存的自然状态?因为它被今人人为挪动过?可换种眼光,百年之后现在的迁移也顺理成为它的生命历程。其实从古至今又有哪个古迹不曾烙下当世的印记呢?这么一想心中的失落顿时减轻不少。不论这些古迹的命运如何变迁,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可以随着时光延续下去,包括那些正在消逝的传统技艺,长江需要她们的点缀,这也是我们需要永久保存的记忆。世界上众多的大河如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她们无不穿越众多的国界,沿河两岸的风采则隶属不同的国家,而长江的所有却可以完完整整的由一个名称囊括,它就是中国,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民族和一条大江的缘分。

标签:徜徉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