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作文

馒头的作文4篇

作文1.83W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馒头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馒头的作文4篇

馒头的作文1

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题记

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城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将来坐办公室就不用下地种田了。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要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

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了个精光,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但也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甭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才说:我去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的。

我的泪就落下来。对不起了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呀!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的成绩排在了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名声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那拾馒头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在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焉焉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的金秋九月,父亲送我来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馒头的作文2

“馒头,老面馒头,豆沙馒头,玉米馒头。”一声叫卖打破了我做作业的思绪。听到此声,馒头的香甜开始勾起我的馋虫,于是我攥着一元钱跑到了楼下。

卖馒头的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人,满脸古铜色,老式的自行车、破旧的喇叭。他见我来了,便一脸讨好的样子。装得真好!他又问我要哪个馒头,我一边挑又一边注意他的面部表情,脸上的笑容像是堆起来的。哼!这不是见钱眼开么?他的表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厌恶。我匆匆挑好几个馒头,付了一元钱。霎时,那喇叭的声音变得叫人无法忍受,我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楼。

第二天,那卖馒头的又来了,这次的我依然以鄙夷的眼光注视着他。正当我买好馒头准备像上次一样快步上楼时,那像雷声的喇叭声却没有响起,正在奔跑的我突然怔住了。他骑了一会,那声音才响起来,可奇怪的是:这次声音小了许多。这使我诧异了,这是巧合,还是!!

不会的,这一定是一个巧合!一个普普通通以卖馒头来维持自己生活的人,为什么要给我这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关爱?对,他一定是想讨好我!被我发现了吧,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

认识了这一点以后,我有几次看着他在楼下转一圈却无人问津,不禁在屋中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次,我又去买他的馒头。他边递给我馒头边说:“你可是我的老主顾了,来,给你个大的!”我抬头看了看他,那笑容似曾相识。我又看了看手中热气腾腾的馒头:确实比卖给人家的馒头大一些。我又看了看他装馒头的泡沫箱,一个也没有!难道他是专门为我而来的?我吞吞吐吐说了一句:“谢!!谢谢!”我拿着馒头跑回家去了。回到家后我的心酸酸的。我吃着馒头想着,回想着他为我做的一切,这时我才如梦初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啊!

以后,我尽量每天都去买他的馒头,而他也会按时到我家楼下。渐渐的,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次都感受着一个中年男子微微的关怀。每当那熟悉的叫卖声进入我的耳朵时,我便带着一元钱和感情去交换那馒头与关爱。从此,吃他的馒头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久而久之,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浓了。

然而一场暴风雨使我放弃了等待。正当我在家等待他的到来时,暴风雨来了,就是这场暴风雨摧毁了我坚定的信念,他肯定不会来了。正当我在家吃饭时,雨停了,就是在这时,我隐约听到一个声音:“馒头,老面馒头,豆沙馒头,玉米馒头。”是他,他还是来了!伴随着那熟悉喇叭声,伴随着小路上破旧的自行车上下颠簸,伴随着记忆中那熟悉的脸庞慢慢浮现,朦胧的`雨水中已经出现了他的身影。此时的我顾不得饱饱的肚子,拿起一元钱就冲了出去。我见到他了:头发上沾上了不少雨水,裤脚管也已经全湿。他关切地问:“饿坏了吧,给!”我含着热泪接过那热气腾腾的馒头,我真后悔没有等他!!

“你明天别等我了,我要回老家收玉米了!”他憨憨地说道。我点了点头,十分不舍地回家了。

后来,在眼前日日浮现的是他的音容笑貌,现在不知他在哪里了。我在想,我们的经历会不会成为一个故事,我还能见到他吗?

夜晚,我坐在桌上写作业,妈妈把两个馒头轻轻地放在了桌上,我顿时眼前一亮:“他来了?!”“这是菜市场的馒头。”听到这,我的嘴里嚼着馒头,心里很不是滋味,像打翻了五味瓶,一阵阵酸楚。

他还会回来吗?嗯,他一定会回来的。

怀着期盼的心情,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日夜夜。转眼间,夏天也为这思念画上了一个句号,树上只剩几片伶仃的残叶,我的信念也随之凋落。一个声音在呼喊:

“馒头,老面馒头,豆沙馒头,玉米馒头。”

“馒头,老面馒头,豆沙馒头,玉米馒头。”

他回来了?我怀着激动而又盼望的心情往窗头一探,嗯?过时的自行车、破旧的喇叭、熟悉的声音,啊!——是他!他回来了!

“我又回来了。你随便挑!”爽朗的笑声覆盖了秋天凄凉的氛围。我挑了一个珍贵的玉米馒头,目送着他远去!!

今天,卖馒头的又来了,我俩像哥俩似的又侃了几句,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我们的脸颊。

“馒头,老面馒头,豆沙馒头,玉米馒头。”听着听着,一股暖流流向我的心田。

馒头的作文3

他是我初中的同桌,瘦瘦的清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属于这座小城的贫困县带。

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回家,学校有食堂,可他一次也没去过。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

冬天,每当第三节下课铃声响起,他就从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掏出用旧台布层层包起的馒头,放在身旁的暖气片上烤热。而夏天他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白布把馒头放在书桌上,他是怕天热馒头坏掉。我们之间很交流,自习课上,前桌后桌聊的火热朝天,而我们却私很多安静,他偶尔开口说话只是向我借像皮、小刀之类,之后双迅速转过去。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反感,都什么年代了,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

班上有四个调皮的同学,整天无所事事以欺负和戏弄同学为乐,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不合群的个性引起了这四个同学的憎恶,四调皮的同学经常变着法戏弄他。他总是不理,有时他平淡的回应,更激起了这四个同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他孤傲看不起他们。

一天早上,他刚进教室,粉笔头便从四面八方飞过来打在他的身上脸上。我以为他这下一定会愤怒得大吼大叫,但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很平静地抖抖衣服,挺直胸膛,走到座位旁坐下了。第二天,依然如故。不过这次四个同学发射的子弹是刚刚嚼过的泡泡糖。泡泡糖的黏性很强,粘头上不容易拿掉,从上午到下午他都在和粘在头的泡泡糖做斗争。我心里很为他打抱不平,忍不住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不告诉老师?”他淡淡地说:“我没时间理他们,我还要学习。”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他在掩饰骨子里的懦弱。

安宁了几天,四个同学双来重来了。那天下课后,他刚把馒头放在暖气上,就被四个同学中的领头大强抢去了。大强把馒头当成了足球,飞起一脚,馒头打在了教室的'顶棚上,又落在地滚到了讲台旁边。这个四个调皮的同学用轻蔑的目光看着他,他的脸由红变青,由青变紫,猛得站了起来,又手颤抖着,眼睛瞪得好大,空然他猛地一拍桌:“你们,你们在过份了!”大强还是嬉笑磁卡,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你们可以戏弄的,但是必须尊重我的馒头!”他喊了起来,大强上前一步,向后三个人尾随着也凑上前来,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他怒视着他们,一字句地说:“你们欺负我,我可以不在乎,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们会明白那是不对的。可是,请尊重我的馒头!你们应该知道那是午饭。”大强不动了,看着他。“我家全靠我妈一个人操持着,爸爸长期病倒在床上,本来我是应该住校的,本来我中午应该去食堂饭菜,可是我家没有钱!而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吃馒头,我妈说我上学不能缺营养,而我六岁的妹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天晚上,妈妈都用小锅在炉子上给我蒸一个馒头,只蒸一个。一袋而粉可以蒸好多馒头,正好维持我一个学期的午饭……”他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大强一脸愧疚地低下头。擦了擦泪离开坐位,大强一伙自动闪到一边,他弯下腰捡起那个已经裂开的馒头,用手擦拭着,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馒头上。他擦得很认真,一遍又一遍。教室里响起了几个女生的抽泣声,那一刻,泪水也滑过了我的脸。

第二天早上,他的桌子堆满了好多食品,有汉堡包、面包、火腿肠,其中有一醒目的半透明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蛋糕,那是大强的,他站起来向同学们鞠躬,教室里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谢谢”两个字被他重复了十几次。

我们都明白,其实我们应该对他说声谢谢,那天,他用他的行动给我们上了永生难忘的一课。从那以后,我不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再挑剔家人为我做的每一顿饭,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自尊和坚持的一面,每一顿饭里都含有亲人的无限关爱!

馒头的作文4

不禁想起家乡的馒头来。

家乡的馒头不是像如今在城里吃到的馒头,白白胖胖,蓬蓬松松。家乡的馒头是自己土里刚收割的新麦子磨成粉做成的,是用新梧桐叶垫在高粱秆子的蒸锅里蒸出来的,颜色深暗,像红非红像黑非黑像黄非黄像紫非紫的那种颜色,里面包着一点红砂糖,热热软软的,咬一口,流出一股黄黄黑黑稠稠浓浓的糖水来,口齿生香,眼角含笑。

说到小麦,现在的人似乎有一种偏执的印象,那就是北方大平原的物产。其实在南方山区,至少在我的家乡,在我青少年时代以前,小麦实在是十分寻常的农家作物。那时的村人,视土地为宝,只要是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不论是旱田旱土还是开垦出来的山坡,在冬季都要种上一季小麦。当漫天瑞雪飞舞,花草树木萧疏,山沟路旁,村边河畔,一垅垅麦苗已碧绿如茵,如毯如被,如丝如缕,给沉寂的冬天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春暖花开,麦苗哗啦啦拔节疯长,直往云天里上窜,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人淹没在绿海里。这时的麦地里,生长着嫩嫩的猪草,当中有一种我们叫烂布筋的草,沿着麦秆攀爬向上,如丝如缕,鲜嫩非常,是最好的猪草,扯了来,又干净又清爽,甚至不用水洗就可以直接剁碎煮潲喂猪。小麦抽穗的时候,麦地里能时常发现坏了的'黑麦穗,这也是我们那时不可或缺的玩具,拔了来,俯在地上一弹,一条黑黑的直线就印在了上面。

麦地很快就转黄了,麦穗像长了长胡须的老人,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天天干瘦枯萎。开镰割麦的日子,村庄像招惹了的蜂巢,人来人往,嘈杂纷呈。割麦用的不是割禾那种短把密齿小镰刀,是砍柴割茅草用的那种锋利的长把镰刀,站在干燥的土地上,俯身割麦,沙沙有声。南风吹拂,阳光朗照,一片片麦浪倒伏,土地又变得空旷起来。小麦一捆一捆用棕绳或油茶树条子缚起来,用柴枪一担一担挑到村里的禾场上。

打麦子用的全是手力。打麦子的人字形木架斜撑在打扫干净的禾场上,上面搁置一块青石板,周围用麦捆围一个大圈。打麦子的时候,光脚跨开站在禾场上, 双手掐紧一把麦秆挥过肩膀,猛力朝着青石板打击麦穗,口里不自觉地发出一声一声“哼,哼”的用力声。随着节奏均匀的打麦声,麦粒飞溅,落满一地。

这段日子,村前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拖拉机多了起来,山村上空整日响着噗噗突突的轰鸣声,有时甚至还有大汽车驶过的嘎嘎喇叭声,是来收麦秆的,据说是拖到县城的造纸厂里去,能够变戏法造出一张一张写字的纸来。家家户户便将打完麦子的麦秆重新捆缚起来,一担一担挑到公路边的收购场地,换回多多少少的钞票,赤手赤脚的脸上笑逐颜开。拖拉机和汽车装满一车一车麦秆,堆得活像高高宽宽的蜗牛壳子,一摇一晃驶出了村庄和山岭。

磨坊就在村南河坝边,是几间低矮的青瓦房,中间围着一块三合土打成的禾场。从高坎水圳里落下哗哗的水流,冲击大水轱辘一圈一圈缓缓转动,流经磨坊前门,汇入河中清流。端午节临近的日子,磨坊热闹忙碌起来,水轱辘不停旋转,丽日白云下,磨坊的小禾场上,放了几排高高的木架,架子上用短竹竿挂着一挂一挂长面条,密密麻麻,如瀑如帘。晾晒干的挂面,切成一截一截,扎成一把一把。村人用麦子换了面条,带回家,做成汤面,放点猪油,放点葱丝,放点红辣椒灰,喷喷香香的,是过端午节的好菜,也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端午节的大清早,村前河边大大小小的梧桐树,都有各家的大人孩子在采摘肥大的梧桐叶子,用来垫在大蒸锅里的高粱秆子做成的圆篾子上篜馒头,这样篜出的馒头既不粘连,又有一股梧桐叶的清香。馒头做成两种,一种没有放糖,圆圆的像个拳头;一种里面放了红砂糖,做成半月模样,热热的拿一个在手里,从尖角角上小心地咬一口,一股热糖水就流了出来,亲甜,喷香。

小河里没有船,所谓端午节划龙舟的事情,我是在青年时代走出山村才看到过,那也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在我远去的岁月里,端午节其实很简单,就是全家人一起吃一碗作菜的汤面,吃一天母亲做的馒头,这已经足够我们津津回味一年,并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对于我,对于每一个顽皮的村童和少年来说,端午节更意味着河水不再冰凉,天气晴热,可以下河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