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说课稿2.53W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板块《老海龟的悲剧》的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蕴涵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到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大。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四、重、难点:

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海龟的悲剧中受到启示,养成正直、向上、谦虚的好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对话切入、提线导读。

课文的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小海鸥,一个是老海龟,课文的2—7自然段描写了他们两次对话。在两次对话中,老海龟的回答是学习和理解的重点。所以在这环节中我抓住老海龟的话进行理解和朗读。

2、形式多样、读中感悟。

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时刻抓住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析词语、分化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是一只说大话的海龟,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 “狂风暴雨”“大浪滔天”“毫不在乎”“平安无事”等词,来体会老海龟骄傲自满的本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4、着眼细处、提升写作。

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游遍”“溜达”“观光”这三个词,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所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让学生体会在一句话中如果一个词重复的使用,会使文章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作者在用词上是多么的生动、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力求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及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力求达到文道结合的美好意境。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新课程语文中,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展示台”等栏目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园地是前一阶段学习的巩固提高,延伸拓展,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今天执教的内容是新课程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教材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五个部分。其中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两个部分都是有关成语的,我把这两个内容进行整合,作为一个成语专题系列来教。

设计理念:

1.努力使课堂成为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以往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没有的不敢讲,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2.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游乐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愉快因素,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愉快因素,张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体验。

3.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对话的“聊天室”。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互动的、是有意义的提升。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成语,丰富成语积累,体会成语的魅力。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成语资源,通过储存、积累、揣摩和领悟,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滋补,从而引发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快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各种形式的成语练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成语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扩大视野,升华情感,受到熏陶。

确定学习重点:

1.通过欣赏成语动画故事、看图猜成语、趣味成语等,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成语,丰富成语积累,体会成语的魅力。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规律,学习积累成语。

2.看图说成语,培养学生应用成语说话、写话能力。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板块的教学,一是欣赏动画,看图猜成语,激发兴趣,走进成语;二是巧填成语,积累成语;三是看图说话,应用成语。力求有易到难,由浅入深,使每个板块之间有个提升。

在第一板块中,通过欣赏成语动画故事、看图猜成语,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有的成语背后有个有趣的故事,有的成语可以用生动的图画来表示。在学习了书上的看图说成语后,我及时拓展、补充了一些图画,(指鹿为马、鹤立鸡群、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在第二板块中,通过填成语,找规律,出示的成语有数字成语、反义词成语、生肖成语,让学生学习并积累一些成语,并找到一些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成语。有些成语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有的成语生动形象,可以用动作来演示。比如:捧腹大笑、狼吞虎咽、东张西望、张牙舞爪),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穿插了游戏环节,安排了成语接龙、你演我猜说成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在学习有关学习方面的成语时,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自己去说,以达到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厚积而薄发”。在第三板块中,重点是在积累成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说话、写话练习,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这里,出示四幅图画,(春天、文具店、东方之珠、北京天安门)让学生试着用成语来形容所看到的画面,并用成语写一段话。这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运用成语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对成语的理解到积累到运用,这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上好语文园地真的不容易,相对来说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四、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

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五、说板书设计、

30、棉花姑娘

本课板书分三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见过大海?”“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在一部分学生骄傲地说出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后,我及时邀请大家到大海去旅游,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2.出示多媒体课件。随着画面的展示,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惊涛拍岸……千姿百态,尽显眼前。教师和着音乐娓娓道来,强烈的感受,使学习欲望被再次激发。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出示课文中插图的课件,在学生观察插图时,相机引导他们从上到下说明图意。在体会月亮、星空、海鸥、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教师配乐范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文中的美感,我采取了配乐范读的形式。和着节拍,细细品味。

2.抓住重点指导第一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知”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在联系。

3.合作体会练读第二句

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的?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增加了趣读性。

4.配乐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欣赏音乐,总结延伸

“军港之夜”中的师生共舞,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这也应该是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体裁的自读课文。学习这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为了更好的落实情感目标,本课重点确定为体味文章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二、 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本节课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我想学生会对“童话”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进一步理解幻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准备课件,即学生讨论问题的问题组,学生在课前准备,上网或从书籍中查找安徒生的生平。为学生回答教师准备的问题做好准备。

四、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对自然有益感悟,对作品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说教学流程

1、口述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风顺;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通过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会本课给我们的启示,为学生学习以下环节做了铺垫。

2、讲授新课

先介绍作者,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我加以补充,为问题组中的第3题做好铺垫。因为本课课前已布置了学生反复的阅读了课文,所以第一个环节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朗读课文,而且我对学生说:看谁能最先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A、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B、 丑小鸭遭到了哪些歧视和打击?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C、 当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大家都来赞美它,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

D、 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以上题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复述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特点。因为问题难度并不大,所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在进行完成此环节后要求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四人小组再讨论补充明确答案的方式中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进一步把握教材的实质。然后,我又出示新的问题组: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3)、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讨论补充明确答案,关键性的问题,老师加以明确,此环节的开展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的拓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在完成此环节之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师说:“通过对这篇童话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丑小鸭,那么就动动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个小片段,也可以发挥想像力,写写已经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又会有怎样的生活?”学生完成小作文后,师生加以点评。

完成此环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是积累词语,抄写“读一读、写一写”此作业主要是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情感教育和创设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两方面做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使每一名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来,此外,问题的质疑应具有层次性,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问题面向所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得到了很大收获。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2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论文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举例:把火车开到拉萨

板书设计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把火车开到拉萨,从出发,遇到的困难1我们采取了方法克服;遇到的困难2,……。最后成功到达的拉萨。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教材第六册上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的是:有一年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得来的水,自己没喝一口,却让给了小动物,让给了路人。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故事虽然短小,却给人以强有力的心灵震撼,她昭示人们:爱心是永恒的,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而真挚感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洗礼。

基于课文丰富的情感内涵和鲜明的语言风格,我想以水罐的变化和小姑娘的表现变化为主线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爱心及爱心的神奇力量应该是一个重点。在此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故事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如果通过课文的阅读,能在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和净化,使我们自己的灵魂也变得澄澈和高尚起来,那么我想:这样的课应该是成功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能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难点)

3、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三、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披文入情,诱发学生情感

神奇的童话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和影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贮存了许多美妙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他们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为此,我是这样导入: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看到那美丽的银河,你又联想到什么呢?这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简直让我们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一个关于它的动人故事。 这样导入,学生仿佛步入童话的殿堂,仿佛置身于夏夜的庭院,仰望星空,等待一个美丽动人故事的娓娓道来。

(二)精读品味,培养学生语感

第二至第五段是课文的重点。阅读这一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水罐变化和小姑娘表现的句子,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水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与小姑娘表现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内涵。接着,通过朗读来展示阅读成果。如果学生朗读情感不到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紧扣文中关键词进行体味,如“喜出望外”、“赶紧”、“跑去”、“哀哀地尖叫”、“欢喜起来”、“再也忍不住了”等,想象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感受母女俩无私广博的爱心。对于朗读情感基调的把握,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读出美感;也可以站在阅读童话的角度,读出故事的神奇。这样反复诵读,不停思索,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

(三)审美表达,深化情感感悟

这篇课文正如一泓清泉,合乎美的规律,而语言的形象美、语言的艺术美是有机的统一体。课文中有许多空白处,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想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借助文本,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中深化课文情感的感悟,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比如课文第二段这样写:“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我引导学生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会做什么梦?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说出上帝的心理活动。再如课文结尾说“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这水给小姑娘一家及村子里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人们会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久旱逢甘露后的痛快酣畅,体会人们的惊喜兴奋之情。

这些既是想象训练,又是情感感悟;既是语言表述,又是情感表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 精神境界,培养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火车的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科学知识专题。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说学生

一年级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爱看《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等科普类读物,对一些科学知识很感兴趣。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他们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已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小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多机会表现自己,帮助他们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往。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还是短缺,好动,好玩,老师要及时灵活地调控课堂。

三、说目标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识字、写字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观察、发现、交流。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一年级小朋友对科普知识感兴趣,但由于人生阅历浅缺,生活经验局限,他们在认识火车种类,感受我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教学,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成、晚”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感受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

其中,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积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科技进步。教学难点是: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从重点入手,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最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新课开始,老师用课件展示形态各异的四种火车图片,这样一下子就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学生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是本课的学习难点。刚开始,老师就让这四种火车与学生见面,使学生对火车的种类有一个整体感知,这样就能使难点易化,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和小火车打招呼,说出它们的名字,让品德教育顺其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学生应该充分与文本接触,多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一年级的小学生读书时还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引。老师应该在每一个读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让学生每次读书都有所得,不断学习、掌握朗读方法、技巧!初读课文部分,我让学生读文两次。第一次要求是: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第二次要求是:朗读时做到“四不”即“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两次朗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先易后难,要求清晰明了,让学生易于执行,达到训练效果,提升朗读技巧!

(三)自主学习生字

生字以生字宝宝的课件形式出现,让学生愉快地与生字见面,认读生字。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老师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在反馈交流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评选出识字小能手,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以后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学习里面!

(四)指导书写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说说哪个字难写,怎样才能写好!然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提醒,在训练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接着学生试写“成、晚”两个难写好的生字,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挑选出典型性的作业,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集体评价。学生在分析别人作业的同时,对生字的笔画、结构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有所感悟,提升书写水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语,让学生认读,达到复习巩固生字,防止回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感受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合作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是本课时教学的设计理念。

课文精读环节以带着问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欣赏课件,说话训练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有效、自主的学习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目的。

1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火车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读、想和做记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是本课的学习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我的设计如下: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介绍的四种火车。接着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按顺序在黑板上贴出四种火车名称。清晰明了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记住这四种火车。接下来我以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为切入点,让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学生很快就能从书本中找出它们“速度快,污染小”。一些预习充分,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可能还会说出蒸汽机车会冒出浓浓黑烟,内燃机车不会冒出多少烟的特点,所以它们不是“绿色环保型”火车。这时,老师引导: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它们是一个比一个速度快,一个比一个污

染小,这就是“科技进步”的成果。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火车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线,前半部分介绍世界火车发展的科技进步,后半部分介绍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所以“科技进步”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2感受国家火车事业的科技进步,进行说话训练。

①感悟第4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尝试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可能不明白“提速、夕发朝至”的意思,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说出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一年级小朋友词汇量不太丰富,对“夕发朝至”这个词语的理解可能还是存在困难。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把四个字拆开理解,如“夕”指晚上,“发”指出发,“朝”指早上,“至”指到了。再将这四个字的意思合起来想一想,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意思。这样做不光让学生理解了词语,还让学生学到一种分析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掌握了语文的学习技巧。

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生成,应该融入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的每一次上课能力都有提升。用“因为……所以……”把课文中的两句话连起来,就成了一句有因果关系的话:“因为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所以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这教学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②感悟第5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由于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的贫乏,青藏高原与青藏铁路远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和伟大,使他们明白“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并为自己国家骄傲、自豪!就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我们用课件展示高远广阔的青藏高原,呈现青藏铁路紧张修建的图片,背景音乐是颂扬青藏铁路修建的《天路》。学生看到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的图片,听着高昂、雄壮的音乐,仿佛来到青藏高原,加入热火朝天的青藏铁路建设一般!他们的心一下子就被征服!

当老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时,回答精彩极了!“青藏铁路两旁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我坐上火车旅游,我一定不会乱丢垃圾!”“那条铁路一会儿下坡,一会儿上坡,工人叔叔修铁路时一定很辛苦了!”“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看着铁路在笑,她一定很喜欢这条铁路。”在畅所欲言当中,学生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老师用课件显示文中一句话:“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不理解“创举”的意思。老师不急着说出答案,让学生回到课文里,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词语。如“海拔最高、世界屋脊”等。这时,老师出示图片,解释青藏铁路由于修建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路况非常复杂,所以它的修成是史无前例具创造性的事情!帮助学生理解“创举”一词,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接着引导学生用高兴、自豪的心情朗读这一句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

(三)课外拓展及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限的,团结合作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学生在小组里一同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一起出谋划策,合作创新,共同进步!

课堂上学生整理出具体方案,课后用图画的形式把新型火车画出来,第二天拿回班上张贴,与大家分享集体智慧的劳动成果!

(四)板书设计

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老师根据学生反馈贴出四个种类的火车名称,接着从“绿色环保型”火车切入,重点认知它们速度快、污染小的优点,由此推断出火车发展的原因是“科技进步”这一结论。板书设计清晰明了,从重点入手,层层推进,合情合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二、学情简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