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说课稿1.68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记叙了作者和卡达叔叔在一次寻山时,与一条大蟒蛇不期而遇的经历。重点写了卡达叔叔在大蟒蛇缠住身体的危急时刻,利用蛇在水中不咬人的特点,巧妙脱险,并且保护了大蟒蛇。

文中的第二节写道,当大蟒蛇吐出舌头向我们游来的时候,卡达叔叔眼疾手快,脱下上衣,罩住蛇头,按住蛇颈,滚进溪流。他阻止了我拔刀想砍蛇的举动,保护了大蟒蛇。我对叔叔的做法很担心,可结果却让人喜出望外,卡达叔叔从水里出来时安然无恙,在保护大蟒蛇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第3、4小节写道,当我对叔叔的做法很好奇时,叔叔告诉了我他这样做的原因:蟒蛇在水中是不咬人的;蟒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捕杀的。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识字经历,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能运用三套识字工具自学字词,而且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一般喜欢常见的小动物,对野生动物是充满着好奇,同时又有种胆怯的心理。说到蛇,学生都很害怕,对大蟒蛇也是如此。学生对它了解不多,只是从电视上和动物园里看到。所以,在上课的一开始,我用“人与野生动物能和谐相处”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文中来。学完课文,要让学生说说对卡达叔叔有什么印象,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聪明、勇敢、沉着、冷静、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等等,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最终要启发学生明白卡达叔叔是凭着丰富的知识、机敏的头脑,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野生动物。

【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充分地享受朗读

课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地享受朗读的乐趣。

1.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感情朗读。

指导朗读第1节中的句子“啊!是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时,我让学生看图,有种情感的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把紧张、害怕的语气读出来。

2.引领学生进入某种情境,读好人物的语言。

指导朗读第2节中的卡达叔叔喊“别动!”我拼命地喊“卡达叔叔!卡达叔叔!”两句时,我通过引读,带领学生进入某种情境,我说:我赶紧抽出腰刀想砍蛇,卡达叔叔马上阻止我,大声喊——(“别动!”)卡达叔叔连人带蛇滚进了溪流,我不知道他怎么样了,急得拼命叫喊——(“卡达叔叔!卡达叔叔!”)学生就能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读好句子。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2节中写卡达叔叔看见大蟒蛇游来时所做的一连串动作的词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眼疾手快”的意思。理解后,让学生再读,把“眼疾手快”的意思读出来,学生肯定会很带劲。

4.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的最后2节。

让学生当小演员,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的最后两节,会读得有滋有味。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在本课中既重视文中词语的积累,又适时地向课外拓展。

1.充分理解“眼疾手快”。

通过让学生找卡达叔叔动作的词,然后自读,同桌读,老师引读,齐读,来理解“眼疾手快”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理解后再读,学生读得更好。

2.拓展理解“平安无事、安然无恙”

第2节中写“卡达叔叔从水里钻了出来,竟一点儿也没伤着,大蟒蛇却不见了”,读到这里时提醒学生:这里的“一点儿也没伤着”,一点事也没有,可以换成什么成语?学生会说到“平安无事、安然无恙”。然后,让他们把成语放进句子中读读,加深对成语的理解。这样,既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又让学生明白了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一些成语来表示,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和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说课稿 篇2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

(一)课程定位

乒乓球课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和专项运动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和养成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和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来源、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知识、基本竞赛知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乒乓球技战术水平。

3、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学习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乒乓球专项课练习和素质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通过羽毛球专项课培养学生顽强拼博,独立思考能力,了解乒乓球运动起源,发展、教授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对体育的热爱,加强锻炼意识。

二、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中对该课程的定位,适当合理的选取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在发球、推挡球、攻球等方面相关的要求。

在课程的每个阶段都提出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合作意识与沟通技巧,每个阶段的课程从基础到基本技术应用再到基本的战术应用,使学生能够从易到难接受所学知识模块。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由教研室制定教学计划,并将授课任务下达给课程团队,由课程团队根据授课任务量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授课。

本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学习的子领域:

1.握拍法

2.发球

3.推挡球

4.攻球

5.常用战术

在课程的每个阶段都提出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合作意识与沟通技巧,每个阶段的课程从基础到基本技术应用再到基本的战术应用,是学生能够从易到难接受所学知识模块。

(三)所选用的教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育与健康》第二版,教材内容涉及田径、体操、足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方面。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特点。

1、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观察能力克服机械模仿,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学观。

2、掌握学习法

通过运用掌握学习法进行高校共体乒乓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运用掌握学习法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对提高乒乓球技术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馈—矫正措施有利于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所学技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最终提高班级集体教学质量。 3、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泛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学习组为单位的共同练习,从而最佳地促进自己和合作者的锻炼。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更能使学生学会互助促进。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品德教育的良方,因为对学习成果评价时,教师总是通过各小组(各合作单位)的总成绩来评价韵,所以合作的成员很快能养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荣辱与共的精神风貌。合作学习也能使学习过程中相对能力较差的同学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和鼓励,提高自信心。鉴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发现学习法

1。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2。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活动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4。有助于运动表象系统的形成

(二)学生学法设计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得,主要是方法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技术技能,通过自己努力完善技术、提高比赛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战术,加强对所学技术在比赛当中的运

用,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乒乓球中的各种技术和提高比赛中战术能力。

四、 教学队伍状况分析

主讲教师韩波,助理讲师,多年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团队教师流传宝老师,讲师,曾担任体育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五、 实践条件分析

1。 良好的师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2。 图书馆有大量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3。 我院场地资源丰富可以供学生来强身健体。

六、 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学效果

我院乒乓球选修课授课过程严谨规范,教学组织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质量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增强学生组织能力、提高体能、改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塑造人格方面效果显著;多年来,乒乓球课程在我院教学质量评估中一直被评为优秀,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态度、综合能力等综合评价良好。我院还承办了淄博高校乒乓球比赛,并派学生参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目前,乒乓球课程已成为我院学生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二)教学评价

1、校内教学督学组的评价

由学院组织的校内专家督导组,在教学质量检查中多次进行听课,检查教案,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对本课程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本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好;本课程组成员,能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的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在教学各环节中,课程组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课程组授课教师,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

度,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2、自我评价

自评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教师稍有忽视,就会使得这种评价流于形式,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不公正、不客观甚至还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把评价的部分权利让给了这些天真活泼,心理还未稳定、成熟的孩子,在评价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问题,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将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

七、 该课程教学效果及今后改革的思路

1、在体育教学中树立人人都能学习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2、将乒乓球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每个阶段的技、战术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即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加深了对技、战术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乒乓球课程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发现式教学法” 运用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说课稿 篇4

一、分析教材

本课是小学美术二年级课程,是在一年级《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线条的变化并会运用线条进行装饰性美术创作,让学生感受线条在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力和用线作画的趣味性。给学生留有广阔的发现、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2、学习目标

(1)显性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能用不同的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美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依据低年级学生可以较容易的说出线条的类型或名称,在此基础上,通过从感受线条的美感到用线条创造美感这一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审美之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成长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3、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时对线的认识的基础,所以我将重点放在对线的进一步感受和运用上。(通过音乐和美术的相融,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深学生对不同线条的感受,并能通过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线的组织运用产生美感。(通过欣赏领会线的长短、粗细、疏密、方向的变化,尽量达到会运用这些变化组织线条并产生美感。)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启发的作用。有感受才会有创造,所以我在这节课要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体验,引领他们听、看,在体验中发现和创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感受,有发现、有认知、有创造。

通过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线条的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感知,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课题

三、教学程序(导入)

二、教学程序(新授)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营造学生全员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这一层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背着房子不肯走,

表面坚强内里柔,

行动迟缓很拖拉,

碰到困难就缩头。

猜一猜

同学们,注意啦,看好我爬行的

路径。

想一想我是按照什么路线爬行的。

五、认识生活中常见线条

直线

曲线

折线

螺旋线

直线

曲线

折线

螺旋线

四、寻找生活中的线条美。

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线条的基础上,在来找一找生活当中的这些线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感受生活当中线条美。

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

毕加索 西班牙

大师的画

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画面中找出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分别在哪里吗?线条方向的变化,粗细的变化,疏密的变化分别在哪里。更好的剖析大师作品,同时的感受画面的美感。

画面尽量画大一些,靠中间一些最好,

主体物要突出。

注意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就能画出漂亮的作品了。

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程序

(三)布置作业部分: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切实有效的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情绪,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勇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师没有太机械地讲述作画方法和步骤,也没有要求如何固定怎么去装饰物体,尽可能给学生留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用线装饰的瓶瓶罐罐

比比谁的创意新

作 业 要 求

1、画一画陶罐,并用线条进行装饰和美化;

2、把你的陶罐画得与众不同;

3、画线要大胆流畅,组合注意有疏有密。

四、教学程序

(四)评价总结部分:

让学生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介绍自己作品叫什么名字,表现的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来共同讲评,你认为谁的作品最美,为什么?

【设计意图】

利用自评和他评的方法,实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着重于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树立孩子们的.信心,找到成就感。

(四)评价总结部分: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与老师和同学探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知识拓展部分:

欣赏不同材料的线条,引导学生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线条,并且尝试用不同材料的线条来表现生活的美。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画家笔下的线

吴冠中作品—— 【春如线】

《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奔马图》

简练粗犷、刚劲有力

细密、柔和

板书设计

会变的线条

线条

方向 (不同方向)

疏密(有疏有密)

粗细(有粗有细)

整个板书轻松自然,简明扼要、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了重难点,使人一目了然。

本课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在画线条、找线条、用线条和赏线条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和探究的实践中,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展示美。从导入到拓展,从欣赏到学生作画,各个教学环节以“会变的线条”为主线,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设计理念

谢谢大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好,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是《学会赞美别人》

一 说学生

通过我得调查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这问题,起根本原因是因为存在以下两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自负 一般表现在成绩较优秀的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身上,而且他们家庭条件较优越,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们,尤其是受赏识教育的影响,"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的聪明可爱使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总是一味地夸奖表扬,这些过分的夸奖。客观上助长了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看不到其他学生的优点。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傲慢无礼,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这说明,孩子还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自卑 对一些学困生来说,以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同学的嘲笑,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觉自己很笨,发现不了自己的身上的优点,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而变得不爱与人说话,不爱余人交流。从而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作出一些报复性行为如:趁人不注意弄断铅笔,撕毁作业本,在他人书上乱画。

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已能和优等生交往为荣,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以心爱的玩具相赠,甚至为他们买零食吃,以换取一些虚伪的友爱,短暂的友情。这些不正常的交往手段和不符合年龄的举止行为,缘自那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自我认识的客观程度以及社会适应性命去规定: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地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开始表现出客观性。他们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大发脾气,能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或把自己孤立起来,怯懦自卑,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这些孩子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直接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陷入困境,他们都需要帮助,都需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因为赞美别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恳切的交往气氛。这是因为,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的。其次,赞美能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相互交往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年龄特点, 特意设计了《学会赞美别人》一课这节操作性很强,儿童易于接受。这样能使自负的孩子要学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并不是事事都是最优秀的,自己总有不如人之处进而从狂妄自大中走出来。自备的孩子通过别人的赞美,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自信,从自备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使其能度过健康的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二 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到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掌握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体会愉悦的情感。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评价别人的面比较窄,语言比较单一,仅停留在学习一个方面,不会从多角度多方面赞美别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学会赞美别人的方法、技巧,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实事求是的真诚地赞美才能一起对方心灵的共鸣,达到赞美的目的。而虚情假意的赞美容易使对方误认为讽刺挖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三 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快乐教学法,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创设赞美别人的情景,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故事导入。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停留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上,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上,因此这节课我用‘‘情景教学法’’一开始就用孩子喜欢的动画故事《称赞》导入新课,鲜活的画面,可爱的小动物,欢快的音乐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到神奇的故事中,紧紧地吸引住了孩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欣赏完故事后。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孩子们触景盛生情,畅所语欲言,一切都顺理成章。

初步感受到别人的赞美,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也能使交往的双方彼此喜欢。

(二) 寻找优点,激发情感,尝试赞美,情绪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则永远是孩子们玩耍的主题,好比玩的游戏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我采用‘‘抽纸条,贴苹果’的游戏,请孩子们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这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些纸条,上面写着每一位小朋友的名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抽一个,看能抽住谁的名字?指名抽,学生从中抽出一个同学的名字。下面请全班同学来帮他找一找优点。然后把写有他们的优点的苹果帖到这棵大大的优点树上,看看他能得的几个苹果?好吗?)无论是抽纸条的学生,还是被抽到的同学,都是兴致高涨,充满了期待,尤其是被抽到的同学更是坐姿端正,再要谈和他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优点,同学们更是信信手拈来,此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光学如劳动、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自理能力、爱护环境等,从而掌握夸奖别人的方法。然后,以优点树上的一个学生为例,去夸奖去赞美她。我问:"大家发现了他的优点,谁来夸夸她?"相机指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之后让学生同桌互相夸奖,这样,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教学训练的层次性,参与的人员"由点到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赞美的愉悦,人人都获得情感的体验。使孩子们都能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而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价别人。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们感受到赞美的魅力,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温馨和快乐,而且也能激发人的自信和希望,体会到赞美是桥梁和纽带,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顺利地解决了重点。

(三) 示范演练、发现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真诚坦率的态度去赞美然,为突破难点,我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角色扮演法,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小品的大意为:有两个竞选中队长的小朋友抽到的测试题是"夸一下身边的小伙伴。"两人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其中一人的赞美是实事求是、适度的,让人听了舒服。而另一人则是夸大其辞,有意恭维,给人的感觉是难受、不舒服,觉得在嘲笑他。问:为什么有不同的反应呢?

使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对别人的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否则,不仅达不到赞美的目的,发呢与适得其反。这忘记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轻松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和技巧后,进行"赞美大轰炸"重点关注班中弱势群体。使这些自备的学生也惊喜地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这么多优点,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愉悦感,树立自信,扬起生活的风帆。

(四) 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此环节,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诗朗诵《赞美》:同学们,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能使人温馨和快乐,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力量,它可以激发自信和希望。赞美也是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没便不能生长。因此愿赞美的力量激励每个人进步,愿赞美的阳光普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学生在如诗入画的氛围中充分的感悟赞美的魅力,从而激发赞美的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写,把真诚地赞美写下来,送出去。让他们的心灵在声与话的碰撞中接受洗礼。

五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把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按照简单明了,整齐大方,重点突出的原则,设计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板书:

学会赞美别人

找出优点 态度诚恳

看着对方 面带微笑

实事求是 用词准确

六 说体会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赞美"贯穿始终,同桌互夸,小组互夸,师生互夸,全方位的夸奖并非泛滥成灾,而是以真诚为基调,以事实为基础,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和技巧,纠正了自负与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培养了学生赞美别人的意识,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40—42页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2、学习目标:

⑴、知识技能: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

①、 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并尝试克服困难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5、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疑难引入,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数学资源。加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用方格来度量一个图形面积的经验,所以在这节课设计时我换掉了例1,用问题直接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抽象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例2来验证公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去拼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个方格,宽是多少方格,面积是多少个方格。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并用摆和计算两种方法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4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边长4厘米的,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大屏展示疑难: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看用几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摆出来。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师生交流,提炼方法:(猜 一猜)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你能大胆猜一猜吗?

通过拼摆,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自主探索,验证方法(验 一验)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8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同一个图形的面积都相同。)

4、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再一次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口答。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②、电视机荧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多少荧屏的面积是多少?

③、一个正方形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④、下面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图,你能算出喜欢的房间的面积吗?

6、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和重要的位置,它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部分,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逐步学会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分析

1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 一月 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 0 °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 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分析

1 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指导学生根据图例,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名称和主要分布地区,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读图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的读图方法。 )

估值法

联系法(温故知新)

合作探究法(仔细、认真、懂得分享)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图上、书上标注要点和重点)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学习新课(32分钟)

读图比较、观察,认识规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课堂小结(2分钟)

巩固练习(8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家住天津的芳芳同学打算利用寒暑假去哈尔滨和海口探亲:

去哈尔滨看一看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

去海口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叙一叙。

但是,芳芳犯了难:听说哈尔滨很冷,海口很热,不知什麽时候去哪个地方好?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知识一起给芳芳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外出探亲时,从出行地点的舒适度出发进行选择”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营造出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观察、比较,认识规律.

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南北气温的差异。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比较、观察,认识规律

1 全班同学(40人)分成一月气温组和七月气温组;

2 一月和七月气温组内部以5人为一组再分成四小组,

每小组内分工:小组长、代表发言者、记录者、补充发言者。

3小组长负责领取老师提供的材料,给组员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员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1 分发资料:

一月气温组: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七月气温组: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 小组活动规则:

小组内读图、观察、分享、合作,3分钟后,代表发言:

并在实物投影上指图来和大家分享读图观察结果。

(注:这样,在一月气温组发言读图观察结果时,七月气温组也间接在看图,析图,还可以做更多的补充,反之一样。)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分组活动前:

首先,引导学生读图名,(七月同理)

如《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什麽?

(说明了:这张图反映的是我国冬季的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其次,引导学生读图例,(七月同理)

图中,用什麽来反映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呢?

(根据图例:用颜色和带有数值的等温线)

学习新课—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对一月气温组准备以下提示问题:

(目的,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1在“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 找到0 °C等温线,并用彩色笔描出来。并观察1月0 °C等温线穿过我国哪些山脉、河流。

(学法指导:图中标有和不标有等温线气温值的图找0 °C等温线的方法不同:前者根据等温线数值,后者根据两侧的颜色)

2 观察图例,两条相邻的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我国冬季哈尔滨的平均气温是 ℃;海口的平均气温是 ℃ ,

(估值法指导:根据图例利用哈尔滨、海口与相邻两条等温线的距离比例估值)

哈尔滨和海口的一月温差为 ℃, (估计数值)

学习新课—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对七月气温组准备以下提示问题:

1在“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中, 找到20 °C等温线,

并用彩色笔描出来。

(学法指导:等值线图中相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为相邻实线的一半。)

并指图说出7月平均气温在20 °C以上的地区的范围.

说明什么?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观察图例,两条相邻的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我国夏季哈尔滨的平均气温是 ℃;海口的平均气温是 ℃

(估值法指导:根据图例利用哈尔滨、海口与相邻两条等温线的距离比例估值)

哈尔滨和海口的七月温差为 ℃, (估计数值)

学习新课—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全班同学对比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

1 冬夏气温空间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2 哈尔滨和海口冬夏温差有什么区别?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46);夏季气温南北差异不大(16))

小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夏季:

南北气温差别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成因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将刚刚的一月气温组和七月气温组,分组对调,成员设置不变,活动规则不变。

(即:一月气温组变成七月气温组。)

学生合作探究时,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成因

1 分发资料:

一月气温组: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①冬至日太阳光照图,②冬至日哈尔滨和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比较表

③我国地形图(地图册P11)

七月气温组: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①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②夏至日哈尔滨和海口太阳高度、昼长比较表

③我国地形图(地图册P11)

2 小组活动规则:

小组内读图、观察、分享、合作,3分钟后,代表发言:

并在实物投影上指图来和大家分享读图观察结果。

合作探究—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成因

一月气温组:

读冬至日太阳光照图,

填冬至日哈尔滨和海口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比较表

七月气温组:

读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填夏至日哈尔滨和海口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比较表

全班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①比较南北热量差异大小。(冬季大,夏季小)

②谈一谈:对冬季大风天气的感受。

教师补充:南方降温幅度小,没有明显大风。

③为什么冬季风对南北降温幅度影响不同?

(冬季风受到高大山脉阻挡,行进速度减慢,冷空气比源地温度升高)(地形图)

继续分一月、七月组合作探究

①一月 0 °C等温线在哪里走向接近南北向?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②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①七月月均温低于20 °C的地方主要在哪个地区?为什么这里夏季气温较低?(青藏高原 海拔高)

②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渡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南北气温是存在差异的,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于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学习新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学习“温度带的划分和地区分布”(学生阅读教材p33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同时在屏幕上展示该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

1说出温度带划分指标并画出其定义

(活动积温)

2说出温度带的名称。(南→北 )

(五带一区)南→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学习新课—我国的温度带

思考:

1高原气候区所在的地形区?

(由于海拔高,积温比周围地区较低,单独作为一个地区)

2 将我国温度带图与1月均温图叠加,你有什么发现?

(1月0 °C等温线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相一致)。

3天津属于哪个温度带?(暖温带)

4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

温度带小节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种类也有差别;(以西瓜为例)

(3)不同的温度带,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关,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夏夜多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这个童话故事在本册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的------”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夏夜景色美,同时也领悟到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语言描述:小朋友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过去了,火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在夏天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想去看看吧!)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好奇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2、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配音乐,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3、图文结合,读中悟情

教学时,教师引导读中悟情,图文结合,着重学习小蚂蚁与睡莲姑姑的对话。这时用多媒体出示对话,让学生分角色反复体会朗读,在读中受到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两种小动物送小蚂蚁回家的时候,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夏夜的.美丽,从中领悟到文中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4、朗读训练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想象读、思考读、体会读等方式进行感知课文内容.一年级学生物朗读训练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接着进行跟录音读,模仿读,想象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想象夏夜的美,进行领悟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进美丽的夏夜.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读,边读边思考:“星星为什么高兴?”

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囿于“只能意合,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5、创作想象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描绘一幅反映夏夜最美的图画。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渲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夏天的夜晚,幻想着夏夜色的美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夏夜的美丽景色。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

说课稿 篇9

在中学数学的新课程中,导数单元作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重要的衔接点,显得格外引人瞩目。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丰富了对函数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数学的一大热点。另外,导数又具有很强的知识交汇功能,以其为载体的问题情景很多,给师生在复习内容和方法上的选择带来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三师生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复习,复习的重点落在何处?显得至关重要。

1、 教材分析与考点分析

在教材中,导数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沟通初、高等数学知识的重要衔接点,渗透和加强了对学生由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的教育,突破了许多初等数学在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优化和丰富了许多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强的知识交汇功能,可以联系多个章节内容,如常与函数、数列、三角、向量、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内容交叉渗透,并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从高考关于导数单元的考查情况来看,以下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1) 循序渐进:从总体上看,高考考查导数的有关知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导数的内容刚进入高考数学新课程卷时,其考试要求都是很基本的,以后逐渐加深,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导数考查的思路已基本成熟。考查的基本原则是重点考查导数的概念与应用。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求导公式、求导法则和与实际背景有关的问题(如瞬时速度,边际成本,加速度、切线的斜率)

第二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包括求函数的极值、最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

第三层次:综合考查,将导数内容和传统内容中有关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和解析几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块,设计综合题(包括应用题)。这是学生感到困难和疑惑的主要部分。

(2) 与时俱进:高考关于导数部分的命题的第二个特点是与时俱进。由于利用导数这个有效的工具,突破了许多初等数学在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了许多数学问题解决得思路,优化和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加之高考命题专家一般都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对导数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比较深刻,导数的应用是命题的热点。

2、 导数单元的复习策略和重点

从导数本身的重要性和高考命题的趋势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导数单元的复习。

首先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导数及其应用部分的教学,理解导数的含义,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掌握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作用;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变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导数的知识和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的命题重点来看,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试题有上升的趋势。在这类试题中,导数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是创设这类题的一种取向,求导的过程并不难,它不是这类试题的最后落脚点,最后落脚点是考查函数的性质及等价转化,数形结合、归纳类比和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由此可见,在导数单元的复习中我们要防止仅仅将导数作为一种规则和步骤来学习和复习,而忽视它的思想和价值,在复习中应该突出导数的工具价值。

导数的工具性和应用性3个方面: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说课稿 篇10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活动由来

春节过后,孩子们陆续来到搬迁后的新幼儿园。对于搬迁孩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有对新家的欣喜,也有对老房子的留恋;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也有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这些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与思考:幼儿对于未来的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何不抓住这机会引导孩子们尽情表达内心的想法,给予幼儿正面的教育呢?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搬家为了使城市建设得更好,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高。

2、启发、调动幼儿的想像力,创作出自己心中未来的家。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图片展览:“美丽的城市”

由于前门地区拆迁改造工程的启动,我班很多孩子面临搬家问题,家长们每天议论这些,孩子们必然会受到影响,年幼的孩于不明白“为什么要搬家”,情绪开始波动。为了让幼儿理解城市改造过程中的搬家现象,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城市”图片展,教师、幼儿和家长搜集整理了一些北京近年来的民居建筑,通过这个图片展,使幼儿了解了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需要逐步改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新北京。

2、谈话活动:“心中的家”

在绘画活动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及时组织孩子们围绕“心中的家”进行了谈话活动。从“爸爸妈妈希望买什么样的房”开始,到“假如让你去选房子,你最希望住什么样的房子”,孩子们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3、绘画活动:“未来的家”

从孩子们兴奋的眼神、急切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完全被老师调动起来了,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进入下一环节:画一画这些“未来的家”。由于幼儿已经有了画房子的基础,教师没有过多地讲画法,也没有过多地提要求,只是鼓励幼儿将自己所想的画出来,有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幼儿专心地画着,陶醉于幻想的喜悦与满足中。

4、讲出孩子心中的画

看着幼儿那一幅幅看似幼稚、但充满幻想的美好画面,教师组织了一次欣赏活动,请每个幼儿展示、讲述他们自己的画。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独特想法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幼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愿望。部分幼儿讲述记录摘要如下。

牟雅哲(男)——《百变飞碟房》:我未来的家像飞碟一样,不住人时能收缩变小,住人时变大,这样,地球就不再拥挤了。

崔菁菁(女)——《汽车公寓》:我要建的房子像汽车一样,里面有电视、冰箱、桌子,还有床。这个房子特别方便,上学、上班、旅游都可以开着走,而且房子不用方向盘,只要一按按钮,就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刘旋(男)——《太空家园》:我未来的家是建在月球和星星上,小朋友可以互相串门,可以到星星家玩,也可以到月亮家玩。

胡荟君(女)——《地下城》:我未来的家建在地下,有公园游乐场,从地上到地下有台阶式的通道。地下的家有一个大大的人造太阳,人们像生活在地面上一样。

刘兆玄(男)——《充气屋》:我未来的家像充气城堡一样,回到家就用打气筒充气住进去,上班的时侯把气放掉,折叠起来,不用占地。

梁祎迪(女)——《水中家世界》:我建造的家是在水底,每个房子与地面都有一个通道连接,小朋友可以和小鱼做朋友。

邱蕊(女)——《绿树屋》:我把所有的房子都建在大树上,可以走台阶上去,坐滑梯下来,地球上就会空出许多地方让小朋友玩了。

●活动感悟

通常,讲述、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但是,自从开展“幼儿自主性绘画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师作为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策划者、组织者,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欲望,知道他们的需要”。而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活动则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

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或任务,寻找方法、得出结果。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提出任务,通过谈话活动中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寻求个性化的、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绘画活动

前,如果没有经过谈话、讨论,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在活动最后展示、欣赏、讲述绘画作品,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