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寓言 > 神话故事

山东民间故事_山东民间故事传说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可是他们的民间故事也不少。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山东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山东民间故事_山东民间故事传说

山东民间故事篇一

古时候有个书生王汉喜,因家境贫寒,大年除夕,奉母命到未来的岳父家借年去。汉喜来到岳父家院内,看到上房全家正欢度新年,深感自己处境寒酸,正自惭形秽,徘徊不前,突闻有人走来,无处可躲,慌忙中误入未婚妻爱姐闺房回避。

恰巧来人正是爱姐和陪她一同回到闺房安歇的嫂子。爱姐回到闺房,因思念贫困中的未婚夫,不免闷闷不乐,善良的嫂子对爱姐这种处境深表同情和关怀,她想尽办法使爱姐愉快,并答应愿意成全小姑的婚事。善于体贴人的嫂子,怕小姑大年除夕一人孤单,意欲陪同小姑入寝。

此时躲避在暗处的汉喜暗暗着急,幸亏爱姐婉言拒绝嫂子的好意,才解脱了汉喜一场虚惊。爱姐送嫂子出门,汉喜本想乘机溜走,不料爱姐很快转回房内,汉喜只好重又隐身暗处。爱姐回到屋内,面对银灯怀念起未婚夫,无限幽怨袭上心头。正当爱姐独自哭诉自己的心事,却感动了隐身暗处的汉喜,他不自觉地从暗中走出。

爱姐听到另有哭泣,大吃一惊,惊魂稍定,才认出这人正是自己所思念的未婚夫。爱姐问明汉喜来意,知道他是来借年的,便欣然把年货和银子赠给汉喜。汉喜得到这些东西早已心满意足,同时天色已晚,便要告辞。但爱姐却执意要汉喜喝辞岁酒。不想二人正喝辞岁酒互谈终身大事时,嫂子在窗外早已看清室内情景。嫂子有意戏弄二人,便在窗外喊爱姐起来下饺子。

屋内二人立即惊作一团,手足无措,汉喜无奈,只好藏进衣橱内。其实善良的嫂子早已有意成全二人,她明知汉喜藏在屋内,爱姐却故作正经死不承认,嫂子只好打开衣橱将汉喜拉出。爱姐和汉喜在嫂子戏弄之下,窘态百出,无地自容。最后,这一对思念已久的未婚夫妻,终于在嫂子的关怀和支持下,结成百年之好。

山东民间故事篇二

传说五莲山的名胜都是何仙姑留下的。说起这事,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古时候的一天,何仙姑正从五莲山上空经过,忽听一女子在山下啼哭,何仙姑忙降下云头,来到这女子跟前询问根由。那女子哭着说:“我是天河边的织女,每年得自己采桑养蚕,然后抽丝织锦。如今正是蚕吃老食的时候,可天河边桑叶都采净了,要是不喂上足够的桑叶,蚕就不能作茧,我的辛苦就要落空。还要受到王母娘娘的惩罚。听说这山东方的天竺峰上有桑,枝繁叶茂,我就奔来采摘,不料洪水泛滥,这儿被淹没,天竺峰凌空矗立,就是能上去也没法站立,桑叶根本无法采摘,眼看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急又愁,万般无奈。”边说边啼哭起来。

何仙姑听后,嘻嘻一笑,拉起织女的手,从山涧穿过,登上梳妆台,一指漱玉泉说:“漱玉泉做盆,你快洗去脸上的泪痕,泉水做明镜,梳理好你被风吹乱的头发,我帮你采桑叶!”

织女梳洗完,又跑到樱桃涧摘来了一些樱桃,恭恭敬敬地放在何仙姑面前。何仙姑吃了几个樱桃,然后摘下手中一片荷叶,吹了一口仙气。荷叶立时变作一只能容 、二十人的莲叶舟,何仙姑让织女上了莲叶舟,拿起另一片荷叶,朝莲叶舟轻轻一扇,那莲叶舟便轻轻地朝天竺峰漂去。

织女欢喜得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双手飞快地采摘起桑叶来。何仙姑坐在梳妆台上,一面吃着樱桃,一面唱着仙歌。歌声悠扬,飘飘悠悠,令人陶醉。她的歌声,引来了虫鱼禽兽。一只大龟爬来,一只青蛙跳上山尖,白鹿从洞中轻轻地走出,老虎听得入了迷,凤凰闻声飞来落下,白鹤低头洗耳恭听……虫鱼禽兽,一时如痴如醉。

勤劳的织女左右开弓,不大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船桑叶。她高兴地驾船回到了何仙姑身边。何仙姑见织女的篮子盛不下这么多桑叶,就又摘下一片荷叶,吹了一口仙气,立刻变成一只花篮,帮助织女把满船的桑叶,连她的篮子都装了进去,然后又拿起一片荷叶,一扇,织女便飘飘上了天。

这时,只听一声鸡叫,老虎一听雄鸡打扰了这美景,就示威地仰头叫了一声,顿时,天地间回响,洪水波涛滚滚。

何仙姑觉得雄鸡、猛虎太放肆无礼,就顺手拿起她的莲花,飞向天空,回头用食指向山间点了三点,于是虫鱼禽兽,吃剩的水果,全部化作巨石。不想慌忙间,她手中的莲花遗漏了一叶一花一个骨朵,于是便化作了现在的荷叶棚、五莲峰、莲花峰。

山东民间故事篇三

山东河发源于牙山北麓,经亭口入白洋河。山东河长不是太长,五六十华里,宽也不是太宽,到中下游最阔处也不足百米。就是这样一条河,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山东河。为什么叫“山东河”?沿河考察,两岸几乎没有高山,如果说牙山高,可河在牙山的西北,也不是东。所以,只能解释为“山东省的河”。一条普通的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大”的名字?想来与河里的“二龙戏珠”有很大关系。

“二龙戏珠”位于亭口北三四里的山东河徐村段。龙分公母。公龙位于河东岸,从东南面蜿蜒而来,到了河边则幻化成一道嶙峋起伏的山脊,龙头部位为一处悬崖,高约十丈,龙头顶上有一巨大的石头突兀而起,为一龙角。原来是有两只角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战山河”的时候,一只龙角被人用炮锤砸掉,一起被砸掉的还有河中央的石珠子。当年参加战山河的人说,一锤子下去,龙角变成了一块块个头不大的小碎石子,原本是准备砸了垒河堤的,一看这个样子,便停了下来。据村里的人说,当年参与砸龙头和龙珠的人,不是被打瞎了眼就是打断了腿,就是没受伤的,也没有大寿命。虽说有点迷信,可却是事实,看来的确是有点神奇。龙头的两面各有一个巨大的石坑,每到雨后,石坑里水汪汪的,就像龙的两只大眼。从龙头向后,奇形怪状的山石布满山脊,其间有一处老虎洞,不是太深,洞内石头的花纹还真如虎皮的样子,一道一道的,边上还有一山石酷似一把椅子,人称老虎椅子。快到山顶时,石头则被一片片苍松翠柏所替代,随着山势的起起伏伏,向东南绵延五十多华里,一直伸向牙山西北麓下的杏家庄村。

母龙位于河西岸的石口子村北,与公龙遥遥相对,虽没有公龙的威武气势,却也很是不凡。龙身从徐家村而过,向西北一直伸展到白洋河边的南城子村,有五六里长。

神奇的不光是这两条龙,还有河中央的那颗石珠子。虽已看不到当年的模样,可是在河底的沙砾中,依然可见那已被河水冲刷得光滑无比的石珠子的基石。村里人回忆,当年的石珠子有一人多高,每到夏天,孩子们到河里洗澡,累了的时候就爬到石珠子顶上,仰面朝上,躺在热乎乎的石头上,真是惬意。传说,不论河里的水多大,这石珠子从来就没有没入水中,水涨一尺,珠高一丈。老人们都说龙头底下有黄金。传说珠子的底部有一小石碗,不是很大,跟家里吃饭的碗差不多少。每年秋天发完洪水以后,总有一个南方人要到徐村住上几天,后来南方人老了,他儿子又接着来,直到有一天,这个南方人的儿子得了重病,弥留之际,他告诉了房东一个秘密,说山东河那石珠子里有黄金,每年发过洪水之后,你去把小石碗里的沙子挖出,碗底便全是黄金。第二年,发过洪水之后,房东便照着这个南方人说的做了,果然淘得了许多黄金。这个房东很是高兴,心想:这碗小点儿,要是再大一点儿的话,不就能淘得更多的黄金了吗?于是,他带着锤子、錾子,把原来的小碗凿得大了一倍,就等到第二年去淘更多的黄金。第二年,河水刚过,这房东便急不可待地往石珠子跑,结果令他大所失望,石碗里连一粒金子也没有。这人怎么也没弄明白,碗儿大了怎么反而连一粒金子也淘不着了呢?

石珠子这么厉害,简直是个宝了,就连河西岸马山上的一只白蛟也开始想入非非,想将其占为己有,但是因为有两条龙的守卫,它也只能望珠兴叹了。它只是一个蛟,而不是龙。传说后来这二龙戏珠的胜地被老佛爷慈禧太后知道了,正巧她身边有一个御厨,是亭口石口子村的,就问他:听说你们那里有个二龙戏珠很有名气,我想去看看。这御厨一听,心想要是这老佛爷下去的话,迎来送往,不但扰民,还要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于是,说:回老佛爷,确实有这么个二龙戏珠,但是只是徒有虚名,一堆乱石罢了!这才让老佛爷断了念头。

传说不足以信,但是如今在石口子村依然还有当年那御厨留下的气派房子。御厨的确是有,至于是不是慈禧太后真的想来,这事就不得而知了。

山东民间故事篇四:郑板桥巧断家务事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县令时,为官清正廉明,口碑极好。

一天,有一个老妇击鼓喊冤,状告她的儿子不孝,请大人为她做主,严惩逆子。

衙役们深感奇怪,人常说“虎毒不食子”,这对母子不和是家务事,也能扯到公堂上来,不知郑大人如何裁决。

只见郑板桥端坐堂上。细听老妇人哭诉。这才知道老妇的儿子叫朱其林,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的靠给人家帮工度日,好不容易把他养大成人。

谁知道他娶了媳妇忘了娘,打骂不说,经常不给饭吃,两口子还暗中商量,要买pi霜将老娘毒死,除去累赘。

老妇听得清清楚楚。生怕不明不白死去,这才来状告恶子恶媳。

郑板桥一拍惊堂木道:“速去将朱其林夫妇捉拿到堂!”众衙役不敢怠慢,不一会儿,小两口被带了进来。

两人一见堂上各类刑具,就吓得跪倒在地,如实招供。

郑板桥想了想。问老妇人:“老人家,不肖之子应该如何处理?”

老妇一想到孽子所为。就气得浑身发颤:“老爷。我生了这么个畜生,就是杀了他也不解恨啊!”

“那好吧,今天就让你解解恨。”郑板桥说罢,吩咐衙役抬来两块石磨。他又吩咐衙役把石磨拴上绳子,并拉到大堂梁头上。

然后让人将朱其林夫妇二人押到石磨下面。两人吓得胆战心惊。“老人家,今天处死你的儿子儿媳就由你来执刑吧。”

郑板桥命令衙役把拉着石磨的绳子交给老妇人,老妇人起初不敢接,可是看到大人一脸严肃的表情,只好接了。

这时,郑板桥轻松地说:“拿酒来,今日处死一对不肖夫妇,真是大快人心,值得庆贺!”

酒菜刚上齐,老妇人就高声喊道:“大老爷。我快拉不住了!”郑板桥笑着说:“拉不住就松手呀。”

老妇人急得哭着说:“老爷快让人来帮帮我,要是拉不住石磨砸下来,我的儿子儿媳就没命了!”

郑板桥不紧不慢地说:“你就放一根绳子吧。这样会轻松许多。”老妇人说:“一根也不能放啊,砸死了儿子,没人给我送终;砸死了儿媳,哪里再去找像她一样对我儿子那么好的儿媳啊!”

郑板桥说:“那我也没办法了,执法如山是本官的职责。”

老妇人见老爷见死不救,就对儿子大声吼道:“傻儿子,快拉着你媳妇躲开呀!”

朱其林见大人没有发话,不敢挪动半步。老妇见再不采取措施。绳子就会从手中滑落,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心一横,将两根绳子缠到自己的脖颈上。“娘啊,你不能死啊!”儿子和儿媳见状,慌忙跑过去拉住绳子,救下老娘。此时,三人抱成一团,哭得死去活来。

郑板桥这时才开怀大笑:“本案已经了结!朱其林欲杀母又救母,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妇人恨儿又爱儿,娘儿仨和好如初。来,共饮一杯团圆酒吧!”母子三人一齐跪下,给郑大人磕头:“多谢父母官,救了我们一家人!”

等他们走后,衙役们一齐称赞郑大人足智多谋,连家务事也断得令人心服口服,算是开了眼界。

郑板桥却说:“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要是断不好家务事,又怎么算得上清官呢?”

山东民间故事篇五: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在祖国最北边陲的河流黑龙江省黑龙江上,每当船家要开船时,总要习惯性地问一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这时,船上的乘客中不管有没有山东人,总是回答说有,如果说没有,那么船家就不开船。这种习惯的形成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关。

相传,秃尾巴老李一下生就是一条小蛇模样,被他爹砍断尾巴以后,依靠要饭,一口气往北跑到黑龙江边才住下。那时,黑龙江里住着一条白龙,经常欺凌两岸的百姓,民众不堪其苦。秃尾巴老李听说以后,立志要为民除害,赶走小白龙。

秃尾巴老李召集了当地的山东老少爷们,请他们帮忙准备很多的馒头和石灰,并吩咐乡亲们说:“我和小白龙打仗时,江里冒黑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馒头;江里冒白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石灰。我吃了馒头就会越来越有力气,他吃了石灰就会越来越难受。这样,就能帮我打败他。”

秃尾巴老李入江以后,两条龙就打起来了。江水被他们搅得大浪滔天。老乡们在河边观战,看见江水冒黑沫子,就赶紧扔馒头;看见江水冒白沫子,就倒石灰。经过几天的鏖战,秃尾巴老李终于赶跑了小白龙,并且在江里住了下来。由于秃尾巴老李的形象是一个黑面汉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

秃尾巴老李战胜小白龙,靠的是山东老乡们的帮助,因此,老李特别照顾山东老乡,只要在黑龙江上行驶的船上有山东人,老李就会保佑船只一路平安。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老李的这个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开船前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的习惯。传说,有一次山东人过黑龙江的时候,船家喊有没有山东人,其中一个人实验灵验与否秃尾巴,说没有山东人,结果一会就见江水翻滚,将整船的人吓的不得了,慌忙喊叫有山东人。当然还有家乡的人为了开玩笑说咱们五莲人土,说上船要说是不是山东人,就要说吊,据说全中国能一口说出18个吊的只有五莲人,呵呵。笑话而已。

五莲人说秃尾巴老李是五莲的,诸城说诸城的,胶东人,还说是胶东的。到底老李是那里人,谁也不知道。咱们五莲的说街头的南西峪是其家乡,每年的清明前后那里的山头上都是云雾缭绕的,据说就是老李回来五莲上坟了,当然街头姓李的多也是实情,但是西域那里的是姓厉的多。此外,街头人自豪的还有闯关东的尹怀神枪,具体尹怀是不是有这个人,但是小时候是听多了尹怀神枪杀狐狸,为兄弟报仇的故事。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是在山东和东北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一个民间故事,其中的情节自然只能当作故事来看,这个故事还被山东电视台拍摄成了神话故事,但这个传说及其“黑龙江上行船,没有山东人不开”的习惯,却反映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事实,以及山东人在东北的开发过程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标签:民间故事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