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寓言 > 成语故事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最“中国”的词汇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成语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历史人物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篇一:家喻户晓的故事

“家喻户晓”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意思。而原来却叫作“户告人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朝人编的一部《烈女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名叫梁姑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

她哥哥的一个小孩和她自己的两个小孩,都在屋里。她冒火冲进屋去,本来想先抢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抢出一看,却是自己的一个孩子。

这时,火势已猛,没法再进去了。

她急得双脚直跳,捶胸大哭道:“这怎么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恶名了吗?我姓梁的岂能‘户告人晓’,让人骂呢?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啊!……”说着,不顾一切,投身火海,最终被火烧死了。

这里的“户告人晓”是“家家互相传告,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后来又有人写作“家至户晓”是“家家都传到,户户都知道”的意思。逐渐地,就变成今天的“家喻户晓”了。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篇二:杀鸡儆猴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聪明的人,他非常贫穷,不过他养了一只猴子。

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让那只猴子给别人表演。这样他就可以成为轰动全世界的土豪了。

他给猴子训练了一天、两天,甚至是几个月。猴子已经学会了很多表演,比如骑单车、走钢丝、和转盘子.......

到了马戏团,所有观众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猴子。猴子享受着这万众瞩目的感觉。到了表演结束,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他们连声说好!

就这样日复一日,猴子从最初的感到新奇到厌倦了这个舞台。它脑子里突如其来地冒出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我演了这么多次,却一点儿回报都没有?

它走到主人的房间,问:“主人,我表演了这么多次,为什么却一点回报也没有?”主人完全不理睬它,只顾着数他的银子。它觉得它无法再生活在这贪得无厌、诡计多端的人家里了。过了一会儿,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表演再一次开始了,观众们拭目以待地看着它。可它迟迟不表演。主人气得火冒三丈,冲了过去,准备要把猴子好好修理一顿。幸好猴子还有B计划,它向主人扔了一个香蕉皮。主人摔得四脚朝天,而猴子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得笑着,把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猴子朝主人做了个再见的手势就走了。

自从猴子成功逃脱了主人的“五指山”后,它只能流落在外。一天,它碰到了只公鸡,公鸡向它打了声招呼,说:“猴子兄,你好!今天你好像不太开心。” 猴子叹了一口气,说:“我已无家可归了。”“要不,你去开一家店,我不就开了一家‘打鸣店’嘛!”猴子受到启发,开了一家猴子马戏团,免费给善良的人们表演。

而主人后悔莫及,觉得自己不该把猴子弄丢了。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篇三: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