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寓言 > 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以讹传讹成语故事

以讹传讹意思是把本来就不正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不正确地传出去,越传越错。那么这成语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字成语故事-以讹传讹成语故事

以讹传讹成语故事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些来以愚人。

一天,李纨、湘云、宝钗、宝琴、黛玉、宝玉等在一起做灯谜儿玩耍。李纨先说道:“我编了个《四书》上的,即‘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请大家猜一猜。”黛玉笑道:“我猜罢。可是‘虽善无征’?”众人笑道,猜对了。李纨又说道:“纹儿编了一个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笑说:“是山涛吧?”李纨说:“猜得对。”宝钗听了后说道:“这些虽然很好,但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大家雅俗共赏才好。”湘云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却真个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听后都不解。宝玉想了半天说:“必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众人问:“那末一句怎么解释?”湘云回答说:“猴儿不是剁了尾巴的么?”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大家笑过之后,李纨说:“昨天听薛姨妈说宝琴妹妹见的世面多,走的道路远,诗又做得好,请她编几个谜语儿让大家猜猜。”过了一会儿,宝琴笑笑说:“我走的地方不少,现挑了十个地方的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每首诗暗隐俗物一件,请姐姐们猜一猜。”宝琴把诗写出来后,大家都争着看。看毕,大家都称奇道妙。宝钗道:“这十首诗,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两首却无从考查,是不是另做两首。”黛玉马上接口道:“后两首诗史鉴上无据何妨?宝姐姐太胶柱鼓瑟了。”李纨也接着说:“这两件事无古稽考不要紧,古往今来,以讹传讹者甚多,只管留着。”对后两首所隐之物,大家猜了半天都没有猜着。

后人用“以讹传讹”(讹:谬误)表示把本来不正确的话又妄传开去。

不燃官烛成语故事

【出处】《北堂书钞》卷三十八引吴·谢承《后汉书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巴只,他曾任扬州刺史。

巴只为官清廉,品格端方,从来不愿意占公家一点便宜,将公家与私人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他当官时,从来不将妻室儿女接至任所。他的日常开支严格限制在自已的俸禄之内。他做官时,晚上若有私人的客人来访。他宁愿与客人坐在黑暗之中交谈,也不点官家一支蜡烛。

后人用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清正廉洁。

为人说项成语故事

【出处】唐代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唐代时,有一个诗人叫项斯,字子迁,江东人。他在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中进士,曾任丹徒县尉。

项斯在未及第时,虽然诗写得不错,人品也好,但名声不大,几乎不为人所知。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访当时的名士杨敬之。杨敬之曾读过项斯的部分作品,很赞赏他的才华,这次见面之后,经过交谈,更觉项斯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便赠给了项斯一首诗:

几度见诗诗尽好,

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多次读到你(项斯)的诗,句句都好;现在见到你的人品,比诗还高。我从来不主张隐瞒别人的优点,不论碰到谁我都要为项斯称道。由于杨敬之的推荐介绍,项斯的诗很快在长安流传,项斯也因此出了名。

后人用“为人说项”(亦简称“说项”)称为人扬誉或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