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散文集 > 优美文章

祭奠父亲的文章

有一种感情叫怀念,有一种怀念叫祭奠,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祭奠父亲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祭奠父亲的文章

祭奠父亲的文章:祭奠父

古历三月十三凌晨三点,父亲走完了自己八十年的漫漫人生路 ,在大哥的怀中安然的闭上了眼睛。不孝的我因为远在30多公里外的县城忙,第二天十二点才匆匆赶到灵前祭拜!望着他老人家的遗容,眼泪在框里打转,就是出不来,心里至今还堵者一块石头。先两天是父亲的“三七”忌日,和姊妹去坟头祭奠,看着插在坟丘的招魂幡已经褪色,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伤心和愧疚一如决堤的水......

也许是伤心、愧疚至极吧,自从父亲去世,一直想写几个字祭奠他老人家,可总举不起颤抖的十指去敲击键盘,这几天,天终于放晴了,看到春风和畅,万物萌发,终于在这安静的春夜坐在电脑前了——为父亲负责的一生做个小传,为我不孝的灵魂做次救赎,就算是一篇祭文吧!

——题记

父亲高寿八十,八十年的日子,他没做过官,也没发过财,更没做过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八十年的风雨路,他在家庭面临崩溃时段,早早当家;他在灭顶之灾的重压下顽强的爬起;他在凄凉的晚年独守空巢——用自己的倔强、善良和宽容诠释了朴素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在饥饿的年代养活了四个家庭30多口人,他在平淡的日子里养活了一群子女——上了讣闻的男丁达21名,出嫁的女性十多人,他供出了五名高中生,一名大学生,,在中国的西部农村也算是小有功绩的名人吧,所以我们也满足了他的遗愿——寿材化成了上木材!丧事夜班的算是过的去,做为最有出息但最不孝的我搜尽记忆的沧海,给他写篇祭文。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父亲的少年时代

1932年5月15日,父亲出生在一个一贫如洗又危机四伏的家——爷爷是入赘女婿,姓李,据说是渭源的夫妻俩带着弟弟走村串户做小生意,看见奶奶家合适就送弟弟上门了!爷爷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是个典型的兵痞——每年总把自己卖给国名党的军队 ,然后开小差跑回来。最后一次没路费,把奶奶养的只大公鸡偷走卖掉做盘缠又当了兵!据说几年后在队伍里还混了个连长啥的,路过县城时还派警卫把大伯接到城里享了一月的福,送了银碗、 银筷、银锁子,可惜队伍开拔后再没有过任何消息!当年父亲只有7岁,奶奶又是小脚女人,大伯懦弱无能,只会整理马鞍,二伯是个浪荡子,一年三百多天不进家门,父亲十多岁就用孱弱的肩膀扛起了家的重担!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虽接近尾声,但在遥远而僻静的中国西部农村旧的一切仍如铜墙铁壁!父亲没机会也没条件上学,除了打短工就是放羊,父亲没本钱也没时间出门闯荡,因为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可是父亲天生聪慧过人,而且性格倔强!当年我家邻居有位私塾先生人很懒惰,但酷爱喝茶!父亲就在山里砍一大筐干柴去背给邻居,然后换(学)一个汉字!回到家熟记于心,犁地累了,背柴乏了就坐在地上,用手指在地上写、记当天的字!他就这样学字啊!一个人对文化的渴求,对知识的膜拜达到了如此痴迷的程度,对现在享受着义务教育的孩子难道不是最好的活教材吗?正因为父亲如此好学,他在三年困难时期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成了掌握着几百人生死大权的村干部!也正是他对文化的重视,他在我们村里供孩子上学简直达到了发疯的地步—— 一个整天在土疙瘩里刨食的人在那样的经济条件下供出五名高中生,一名大学生,方圆几十里,绝无仅有!父亲还是村里武术界的佼佼者,秧歌会的主角——正因为他具备了许多优点,所以邻村的一个大户人家把女儿也嫁给了父亲!

晴天响霹雳,风雨猛如磐 积德行善,老天该睁眼

-----------父亲的中青年时代

父亲以他的才俊和帅气,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建立了自己温馨的第一个家——母威妻闲,子俊友亲。我的记忆中奶奶是个典型的挺严厉的旧女性,父亲娶得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父亲尽管要操持三个大家庭的生计(大伯不管事,二叔不进门),但从不叫苦叫累!可谁知天妒英才,正当父亲雄心勃勃创建家业之时,短短一年中,爱妻猝逝,骄子双亡!这三声晴天霹雳一下子把父亲击倒了!那风雨如磐的日子父亲是怎么挺过来的,我想都不敢想,奶奶告诉我父亲那时候总是彻夜抽烟,下巴顶在窗台上看着大门等爱妻回,盼骄子归!一年后窗台都被磨出了一个坑!是啊,它虽然年轻气盛,但那样的灭顶之灾,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吗?他多爱贤妻啊——按当地的风俗,没有后代的人只能埋于荒郊野外,可父亲硬是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把亡妻葬在了祖坟的附近(每年清明往仙人的坟上培土挂纸钱时顺便也给她些),而且说:“只要我活一天,谁都无权动坟丘”记得每年三十接仙人过年,正月初四送仙人回家之时,总要教大哥在旁边烧些纸钱!现在想起来,当今好多人,包括我自己,还大谈爱情,比起父亲这种朴素的但非常诚心的爱,我们有何资格去高谈阔论呢?是啊,再疼再痛,只要活一天,还必须爬起来继续生活,一年后,在奶奶和二叔及亲友的撮合下父亲又迎娶了我现在的母亲。那是1962年吧,中国的老百姓经过了三年的大饥饿洗礼,没被饿死的又纷纷重建家庭,一切的一切又回归正轨!1963年大哥的降生让父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后来我故意问父亲:“1958年----1960年你手掌大权——在几百人的大灶上担任食堂管理员,一个馒头换十个袁大头,你为啥不去换?不然现在我们会过上富人的日子啊!”可他问我:“你说人金贵还是钱金贵”问得我哑口无言!后来呀缓缓地说“那年月干那是是活生生的杀人啊,如果我克扣了别人的口粮,他们就会被活活的饿死,老天爷也不会在后来给我打发来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而且个个健康有出息呀”!事实证明当年他一块干事的发了财的人,或者早逝,或者跳崖上吊,或者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甚至疯疯颠颠客死荒原。。。。。。人常说天地良心,从父亲的 尽力看,上天冥冥中子哦有天意,人啊,不属于你的东西还是别刻意占有,即使你短占拥有了,那只能是短暂的快乐,在某一个阶段定会得到惩罚!是的,那时父亲是能人,他对别人的错误更是不计前嫌,当年有位破落户,家道兴旺时他作威作福,没少欺负过我父亲一家,可59年饿死后,父亲也埋葬了他! 换成我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农业社大算账那年,几个人怕受整跑了,把妻儿老小都托付给了父亲,乱打击人的年月,父亲又偷偷的帮助了被错误打击的好多朋友度日子。。。。。。现在想想,父亲患病的一月没受一点点床灾之苦,很坦然的走完自己的路,这与他年轻时做的善事有关吧。

空巢守望

——父亲凄凉的晚年

父亲含辛茹苦几十年,把我们姊妹六个拉扯成人,可由于四弟常年在新疆不归,他和母亲哪里都不去,为小儿子守着空巢长达八年之久!逢年过节大家团聚,父亲总是把自己的孤单藏于心底,总是乐呵呵的喝酒聊天。好几次我看到他在地里艰难地劳动,我都揪心疼,可没办法!他和母亲不但不向我们要钱,还把省吃俭用留下的前补贴大哥和二个家用,我从他眼神里读到的不是生活的艰难,而是倔强和忍耐!最近这两年,父亲明显苍老了很多,他不爱说话了,彻夜睡不好,饭量也大减,有时象个孩子很馋,啥都想吃,可一顿一个鸡腿都吃不了,好在去年老四也回家了,给父亲又添了一个小孙子,父亲高兴的合不拢嘴,见人就夸。可是他到底已经灯油耗尽——今年正月十三一场感冒把他击到了,再也没有爬起来。接到二哥的电话,我回老家看望父亲,他对实物已经难以下咽了,那段时间大雪又封山,父亲坐不了车,无法去医院,只是让乡村老中医开了几付草药,病情时好时坏,总无法根治,医院的医生又请不来,兄妹六个只能眼巴巴的陪护,看着父亲蜷缩在炕上的样子,我真恨自己不是医生,扶着他瘦消的身体,我泪如雨下!为自己的无能,为老天爷的无情,揪心的疼。年过完了,我该上班了,只好无情的丢下父亲离开了老家,尽管天天在电话里得知父亲的病还是那样好,尽管捎去了几次药,但我一直在心里咒骂自己为何一直不能守在他身边进孝?二月十三夜里三点,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我的手在发抖,一个大活人怎么就这样闭上了眼?第二天赶回老家,看到他老人家真的“睡着”了,我等了他六天,到底没有醒过来!在子孙的哭声中被安葬了——离开了家,到了冰冷淡的地下,按习俗我得再守孝三天,可是上级要我参加全县的优质课比赛,我不得不赶回去,连三都没扶。唉,怎么这么巧呀,人生最难的选择题叫我遇上了。不要说母亲和姊妹不理解,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自己的不孝!虽然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我内心的痛至今不能减轻,捧着那个烫金的很有用的证书,我的心在流血,那是用陪父亲最后一程的代价换来的呀。

我的心好痛!!!1

日子过的好快,麦苗反青,杨柳吐翠,父亲离开我已经一月了,可我总没有春回大地的快乐,心一直沉在父亲患病和丧事的阴霉之中,感觉身体好累好累,心好痛好痛,干啥事都萎靡,没心情,魂不守舍,每夜都希望她老人家给我托梦,也许是他恨我吧,迟迟没有,每夜都希望她老人家给我托梦,也许是他怨我吧,迟迟没有。。。。。。

父亲,一生受尽磨难但顽强不屈的你,在那边好好吗?你老人家渴么?饿么?想不想喝口烈酒?抽袋旱烟?

父亲,一抔黄土掩埋了你的身子,可你不灭的灵魂会在天上注视不孝而艰难的莫怕滚打的我吗?无能的不孝儿真的还没当够你的儿子啊!

好想你!!好想好想!!!!!

20xx.3.23----------4.2泣血叩首

祭奠父亲的文章:祭奠父亲

父亲是在一九九八年的农历的十月十一日去世的,到现在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那一年我刚考取军校,那一年;父亲刚从铁路上退休了一年;那一年,父亲刚四十八岁。

一九九九年二月寒假后,我在昆明给父亲买了几包云烟和几瓶云南酒,带回去给刚退休回家不久的父亲品尝,以表达我这个儿子的一点孝心。当我兴高采烈的赶回到贵州老家时,推开大门往屋里一看,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挂在堂屋中间香炉上端父亲的遗像,我当时傻眼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以为我是在做梦,做一场恶梦,我激得哭了起来,我在反复问自己:"这是不是爸爸?"天哪,怎么会这样,去年我回部队的时候他还活得好好的,还送我到车站,怎么说死就死了呢?可堂屋中间的那张遗像明明就是我的父亲,谁又能说服那不是我的父亲而是一张画啊?

我当时顾不上家里的几条大狗追咬,跑到家门口对面的山上问放牛的老人,放牛的老人告诉我,说我来晚了,我的父亲已去世了几个月,埋藏在后面的山上。得到父亲去世的确切消息后,我非常悲痛,我伤心的大声哭喊,连滚带爬的向父亲的坟墓走去,久久的跪在父亲的坟前忏悔:"爸爸啊,您怎么不等我回来就走了?您知道吗,我已考上军校了,我以为等我回来您会夸奖我,能看到我穿着肩上戴红牌的军装,可您一句话不留就走了,您知道我有多失望有多伤心吗?我从云南给你带来了几包好烟几瓶好酒,本想孝敬您老人家,可是您一点机会都不给我就走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的,当我发现母亲和哥哥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像受伤的小孩一样抱着母亲痛哭,严厉的批评哥哥,并动手狠狠的打了哥哥,责怪哥哥为什么不救救父亲,父亲去世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哥哥哭着对我说:"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心里很矛盾,想告诉你,又怕你耽误学业!不告诉你呢,又怕你会生气,误会我们。后来经过全家老小商量,为了不影响你的学习,决定不把爸爸去世的消息告诉你。"所以直到九八年的春节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

父亲的病情是可以医治的。回到家里,我去医院查看了父亲的病历,父亲得的是肺炎,如果能早一点到大医院治疗,是完全可以治好的。母亲告诉我:"你爸爸就是怕花钱,每次我们叫他到医院看病,他就是不肯,说自己很好,没有什么大病过一久就会好了。"父亲的脾气很不好,我们一家老小对他又爱又怕,他说一不二,他不要做的事情,谁也不能做,他要求做的事,谁也不能不做。所以每次母亲叫他去医院看病,他都很生气,有时甚至会骂母亲。其实父亲是怕花太多的钱给他治病,万一治不好,欠下的债以后怎么还,因为那时家里还有很多困难还需要花钱。就这样日复一日,父亲的病情拖得愈来愈重。

一九九八年七月参加军校考试完毕以后,我请假回了家,父亲也是刚从铁路上退休回来不久,那时他的身体是很健康,能吃能喝,能挑能抬,就是爱喝酒爱抽烟,视烟酒如命。每天三顿可以不吃一颗饭,就是不能没有烟和酒。

记得那年我刚回到家时,父亲很高兴得不得了,亲自下厨做菜煮饭,做我爱吃的。他喝酒时还给我斟上一小杯,我和父亲有说有笑,我们像兄弟一样的,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我把我在部队的情况告诉他,他听了很高兴,为有我这样的儿子感到很骄傲,我也为父亲能提前退休回来跟母亲在一起而感到高兴。探亲在家那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是我觉得最快乐最幸福的,也是我们全家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一段日子,因为从我当兵三年多的时间,我们父子俩再也没有见过面。

父亲的脾气很不好,看上去带有几分杀气,很多人都对他见而远之,对他产生一种愄惧感,就连凶神恶煞的表哥见到他时也对他毕恭毕敬。可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记得我小时,村子里有很多穷人没有饭吃,没有钱用,父亲每年从铁路上探亲回来,用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粮票到粮管所买了很多大米、面粉、面条分给乡亲们,并给他们钱买猪买鸡养。提到父亲去世的事,很多乡亲都为他的早世而流泪。

虽然父亲的脾气很不好,可他非常疼爱我,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他都不会骂我怪我,他放手让我去做,因为我在他心目中是个听话能干的乖孩子。上中学时,父亲就经常把钱拿给我自己去做生意,自己去找书学费。有一年春节前,父亲给我八百元钱去买画报、儿童玩具卖,我只卖了两个星期我就赚了一千多元钱,够我读高中的一年学费和生活费。 所以上中学时,我是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六年的中学生活费用,学习费用都是我利用假期时间做生意赚来的。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多月的假期就过去了,我不得不依依不舍的告别父母和哥嫂回到军营。记得我要启程的头天晚上,父亲亲自为我杀了一只大母鸡,煮了很多个鸡蛋,当作我路途的地干粮,但由于当时天气炎热,刚到火车站,鸡肉和鸡蛋就发出的难闻的臭味,我不得不把那些鸡肉和鸡蛋丢在火车站的果皮箱里。现在想起来真内疚,对不起我的父亲,想不到那是父亲为我做的最后一次午餐,是我跟父亲的最后一面,如果当初我知道会是这样,我不管那鸡肉和鸡蛋有多臭,多难吃,我会义无反顾的把它吃下去,因为那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父亲已离我而去,再也感受不到这种温暖的父爱了。

回到部队后,得知我考上军校的消息,我很高兴,很兴奋,我马上写信把这一好消息告诉父母,让他们也为我分享这份喜讯。可自那以后家里在给我的每一封回信中,都不是父亲给我的亲笔信,是妹妹以父亲的口气代写的。在信中说,他能为有我这样的儿子感动高兴,嘱咐我在部队好好干,听领导的话,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叮嘱我不要担心家里的事,家里还有他们,并说家里的一切都很好,全家老小身体健康,叫我安心学习工作就是了。可就在那段时间,父亲的身体就不行了,而且愈来愈严重,所以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听母亲说,我走了以后,父亲很难过,欲欲寡欢,什么也不干,什么地方也不去,一天到晚就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喝酒,几天也不吃一颗饭,脾气也愈来愈坏,经常骂人。看到父亲这个样子,母亲和哥嫂很难过很心疼他,多少次劝他不要再喝酒,不要再抽烟,可父亲就是不听,而且还向他们发脾气。后来发现父亲的病情严重了,叫他去医院治疗他也不肯,甚至不吃药不打针,实在没有办法,哥哥只能请人强行用担架把父亲抬到乡卫生院去治疗,可不到两天,父亲就偷偷溜出医院了,就这样不到两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说,父亲就是怕花钱,叫他去看病治疗,他都恶狠狠的骂是不是有钱找不到地方花了。如果治不好他,他死了以后,家里为他看病欠着的钱怎么还,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也不知道父亲怎么会这样,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而把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他知不知道,他死了以后,我们又怎么过呢?很多事情还依靠他,需要他,特别是母亲,好不容易盼他退休回来结束大半子牛郎织女的日子,跟他一起过下半辈子,但他没有为他的妻儿想这么多。就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让我见,他是不是太自私了?父亲走了,母亲失去了依靠,没有一个人能够让她开心,整天就是以泪洗面。

父亲死后,被安葬在家门口对面的山上,母亲说,她是请阴阳算命先生算过的,那个位置很好,把父亲安埋在那里,他能够天天看着我们,保佑我们发达、平安、健康、幸福,喂养的手眼牛马牲畜也会顺顺利利的。我也觉得,父亲刊埋葬的地方很不错,四周有很多常青树,环境很幽雅,墓碑对着遥远的北方。站在那里能够眺望很远很远的地方。

时间不可追,岁月不可留,父亲去世到现在已有八九年的时间了,坟墓上的青草一春复一春,我们墓碑碑旁为他种下的两株小树已成为参天大树,可是我父亲在我的记忆里还是还么清晰,我对父亲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有很多次在梦中,都梦着跟父亲在起,好象父亲就在身旁,只是觉得父亲像以前那样,在外面工作很久了几年才探亲回来一趟,每次梦醒以后,真想把梦留住,让父亲永远在身边。

两年没有回去了祭奠父亲了,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托哥嫂们代我去祭奠父亲他老人家。有时间,我一定要回去祭奠他老人家,给他磕几个头,为他老人家斟上一杯酒,点上一只烟,烧上纸钱,让他老人家保佑我们出门在外平平安安,工作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

愿父亲在地下安息吧!

祭奠父亲的文章:父亲周年祭奠

人生犹如一场梦,十年也只不过弹指一挥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而立之年,踏入不惑的门槛,继而向天命之年奔去。每次回家看见比上次更衰老的父母,更感到岁月流逝,光阴不再。

傍晚,华灯初放时,泡上一杯浓香的清茶,陪父母闲聊时,话头总会有意无意地扯到他们那些年代的风风雨雨,每次总是感慨万分。父亲不止一次地讲述起,当年如何走出南国一隅;如何靠奖学金读完了机械制造学;如何被外籍海轮聘为机械师;又如何与母亲天隔一方,东、南两地分离的情形。其实,这些都是父亲的老故事了,每次回家似乎都得听一遍。然而,当自己有了经历之后,再倾听父亲的絮叨,似乎更能理解、体会到父亲的心境。每当父亲讲到得意之处时,那双因白内障开过刀,植入了人工晶体的眼睛里,隐隐地闪烁着一缕亮光。毕竟,他凭自

己的努力走出了那片落后的山村,打那儿独自一个在珠江畔的花城里闯荡,毕业后分配到汉中,在那座龟蛇镇锁大江的城市里工作,最后又在东海边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大都市落户。在这座城市里,他把自已的青春年华,知识与热血,包括他的科技发明,全都奉献给了机械制造事业。文革前夕,他被上面点名,准备调往四川省城――成都。据说当时拟开发一项重要工业项目。父亲推测可能要搞一项重要的军事工程。一辈子只是名科技工程人员的父亲绝不是当官的料。要不是文革冲掉了这项计划,全家人就会随父亲迁往内地,那我今天的历史也就得完全重写了。谈到这,我们父子俩都庆幸父亲没有内调,否则,他去了内地必然当个什么头儿。脾气耿直,不谙为官之道的父亲,必然会得罪上司和下属,那就很可能会在文革中遭受更深重的迫害,甚至可能会搭上他的性命。文革期间,四川武斗之烈,可谓全国手曲一指。回首往事,不能不感叹,人生真是充满了无尽的变数。

父亲退下来的这些年头,恰恰与我在外漂泊的岁月一样长。然而,如今的好光景,对年迈的父母来说,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毕竟,他们还是有幸的,能看到今天这样巨大的变化,享受到他们那个年代无法想象的生活——尽管这并不是什么奢侈的“大款爷”生活。至少再也不必祖孙三代同堂,捅挤不堪;至少有了他们自己的书房、卧室和客厅;至少母亲再也不必为了父亲的身体,操心去多购一磅牛奶、几两食油、半斤白糖!

退体后,俩位老人的生活特别有规律。母亲每天5点起床,练太极、舞花剑。早餐后,上老年班学书学画。这几年母亲的书画“作品”常常“出展”。每次探亲,总见家里四壁处处挂着字画,母亲的“书法画技”一年比一年有长进。父亲清晨下楼散步,每天按计步器走六千至八千多步。回来后手持放大镜读报,看古文章词。有时,父亲自已动手为母亲表糊字画。谁能想到,这位学工程出身的老爷子,干出的表糊活儿,还真象模象样儿呢!

我们回来打破了他们的常规生活,则让他们皱纹满布的脸上,绽开了笑颜,欢乐无比。儿子儿媳前后招呼着,孙子们左一个“爷爷”,右一个“奶奶”叫唤着,俩老真是成天乐呵呵的。每天清晨起来,练完功的母亲已经在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豆浆、刚出锅的小笼包子、脆生生的油条……;正餐时又端上乌骨鸡加蓬花菜汤、鲜竹笋炒肉片、饺白炒鳝丝,……。每餐变换着花样儿。平时衣食节省的父母,似乎不惜一切,想方设法地变出新招来,要让我们尝遍我们在外吃不到的东西。尽管我们一再要求父母,先把剩菜剩饭吃了,再做新的。母亲嘴上说答应,下次又端上了新鲜花样儿。我们再劝阻,母亲就会不高兴。父亲在一旁也说,你们好不容易回来,这是你妈妈的心意,能吃就多吃点儿,让她也高兴高兴。

短短的探亲假期眼看着就要结束了,我们谁也不提,只是默默地整好行李。母亲在几天前就开始唠叨起来:这日子过得好快。昐了好久,刚回来,就又要走了。这才住了几天功夫呀!她说着说着就悄悄地背过脸去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想起当年我下乡时,母亲双眼红红地送我上路。几十年过去了,来来回回也不知有多少次了。每次临走时,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当送我们上机场的汽车开动时,她总会流下两行老泪。父亲在一旁挥着手,干着嗓子说:“到那后就来个电话,报个平安,别让我们心里老挂记着。”

“保重爸爸,保重妈妈,我们走了。”

每次都是这样揣着一份厚厚的亲情,浓浓的乡情,踏上了旅途,一路上我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愿他们晚年幸福愉快!

爸爸,儿子在此遥遥祭拜,愿您在天国感到儿孙们的怀念!

※本文作者:※

标签:祭奠 文章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