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散文集 > 写景散文集

年轻的首都堪培拉

堪培拉地处澳洲大陆东南内陆,四周被茂密丛林和崇山峻岭环抱,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32万,其中28%的人口是联邦政府的工作人员。这里地广人稀,绿荫连天,各具特色的公园和花园遍布市区。人们常常用“散落于花园之中的城市”形容堪培拉,天衣无缝的城市规划布局,人与自然协调融洽的自然环境,赢得世人啧啧称羡。

在坎培拉参观的一天,第一个行程就是慕名参观位于堪培拉市中心的葛里芬湖。它把首都堪培拉市一分为二。湖的东西两端有两座大桥,左边联邦桥,右边是国王桥,又将全城连成一体。格里芬湖看上去好象是天然形成的,但却是澳大利亚人截取莫朗格洛河(Molonglo)人工建造的。湖岸周长35公里,面积704公顷。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均绕湖而建,其中包括国会大厦、国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和战争纪念馆,就象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湖岸的联邦公园(Comonwealth Park)内建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库克船长纪念喷水池(Captain Cook Memorial Water Jet),从湖底喷出的水柱高达140米,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冲云天,丽日蓝天映照,水雾化成的彩虹甚是艳丽炫目。邻侧国王公园(King Park)的亚斯班岛 (Aspen lsland) 上建有钟塔,内有53只大钟定期演奏,钟声悦耳,余音缭绕。格里芬湖旁有一座铁制的空心地球仪,上边标示着从英国大不列颠首次到达澳大利亚的航海路线。在湖边的陈列馆内,主人详细介绍了堪培拉的城市建设,特别提到了功不可没的城市规划大师格里芬,但我感到更值得钦佩的是澳大利亚的法治环境。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建于1927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也是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齐名的人工规划的首都城市。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首都不同,首善之地并不见得有什么力挫群芳的特殊优势,既无历史的积淀,又无文化的渊源。论地域,整个堪培拉地区南北长80公里,宽30公里,比澳大利亚的其它州府都要小得多;论地势,且是群山围绕;论经济,坎培拉本身是一个新兴城市,人口不过30万。她之所以成为澳大利亚的首都完全出于一种政治原因,一种统一过程中的政治角逐:1788年澳大利亚建国以后,墨尔本曾作为国家的首都,而悉尼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建都于墨尔本还是悉尼遂成为长期争议的焦点。1901年,澳大利亚殖民者决定成立联邦政府,当时的两个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议员为了争夺联邦中的地位,谁也不肯放弃建都的要求。经过国会马拉松式的辩论,终于在1903年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效仿巴西利亚的模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之间的蓝山脚下重新规划国都堪培拉。为了建设一个具有澳洲特色而各方都能接受的新首都,澳大利亚政府向全世界公开征求设计方案,美国的著名设计师葛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赢得了这一场国际竞争。在设计方案中,葛里芬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人和自然融洽相处的城市方案:开凿一个人工湖,湖畔构建一个组成政府行政区的三角。湖南以以国会山为中心,作同心圆向四周辐射,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所有州区。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湖北则以城市广场为核心,似一张蜘蛛网集结了呈多个几何图形的住宅区、商业区和教育区。南北城区隔湖相望,如两盘纵情绽放的巨大葵花争奇斗艳。这一设计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也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为了纪念葛里芬的贡献,澳大利亚人把国会大厦前的人工湖命名为葛里芬湖。

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偶然发现环境优美而掠夺式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尽管整个建设筑进展比较缓慢—— 1927年才举行开工典礼,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工程不得不放慢建设速度。设计的主体——中心湖直到1963年才建好,而作为主体建筑的国会大厦直到1988年建国200周年时才竣工建成。建设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人事的变迁,战争的侵扰,都没有改变规划的严肃执行。让人不能不敬佩,不能不惊叹。 

位于格里芬湖畔的国会大厦是一座奶黄色的三层建筑,占地32公顷,它随首都山的起伏而扶摇升腾,山顶便是大厦的屋顶,上面矗立着五足鼎立的铁塔式旗杆,高81米、重220吨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长12.8米、宽6.4米的澳大利亚国旗,整个屋顶是绿茵茵的草坪,从屋顶草坪下来又有铺满芳草的斜坡相接,一直通向国会门前的大道上。参观国会大厦一般是从正门进入,走完了传统的参观路线,人已经盘旋上了屋顶。而离开时往往不乘电梯,导游会带你直接从草坪蹒跚而下。那随意、那平淡,也算得是一种澳洲人的独特风格了。议会大厦为矩形,建筑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有4500多间房间和可容纳2000多辆汽车的停车场。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着西面的参议院和东面的众议院。国会大厦常年对公众开放,成为广大旅游者必到的观光场所,参议院、众议院的会堂和宴会厅都可以随便参观。如果巧遇参众两院开会,来访者还可以坐在旁听席上听总理、部长们和反对党的辩论。当然,普通的公民很少会光顾,只有那些官员大亨和候补官员才是这里的常客。大厦里有一个画廊,里面有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以来历届总理的画像。

站在国会山南望,对面就是政府大厦,再往南就是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共有约102000士兵阵亡。战争纪念馆里存放着历次战争的阵亡者名单。整个纪念馆设计庄严肃穆,门前燃点着不灭的火焰以纪念二战的牺牲者,二名身着二战时期服装的士兵在门口守卫着。在镌刻着阵亡者名单的石栏里,密层层地插着悼念者献上的红色罂粟花,寄托着家属和后人无尽的思念。每年的11月11日是澳洲战争纪念日。 在这一天的上午11点,每一个澳洲人会在全国的各个角落,默哀一分钟,以此表达对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的纪念。


在参观国会山之后,又驱车参观澳大利亚皇家造币厂(Royal Australian Mint)。皇家造币厂是澳大利亚为本国及其它多个国家铸造硬币的工厂。里面设有展览厅,不仅有丰富的钱币展览,浏览澳大利亚货币的历史,还可以买到澳大利亚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币。站在造币厂四围架起的的高架平台上,隔着玻璃可以清楚地观看铸币的全过程,所谓“洞若观火”大概也不过如此。在DIY流行的今天,造币厂也玩出了新招:在Public Gallery Coinery Press的铸币机上让您过一把亲手制作钱币的瘾:塞进一个二元的硬币。机器就会吐出一枚崭新的一元澳币来,尽管您交了50%的“加工费”,但能在澳大利亚首都亲手制造澳洲钱币的骄傲让您心里美滋滋地逢人夸耀。

随后来到使馆区。在堪培拉有上百个国家的大使馆,最雄伟壮观的得数中国大使馆--园林式的中国式建筑,琉璃瓦的屋顶,牌楼样的大门,显得庄严气派。庭院花木郁郁葱葱,山石、清泉、亭榭、楼阁无不洋溢着东方文明的幽雅高尚、富丽堂皇,确是鹤立鸡群,高标韵逸,无愧泱泱大国的形象。

  

年轻的首都堪培拉
堪培拉地处澳洲大陆东南内陆,四周被茂密丛林和崇山峻岭环抱,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32万,其中28%的人口是联邦政府的工作人员。这里地广人稀,绿荫连天,各具特色的公园和花园遍布市区。人们常常用“散落于花园之中的城市”形容堪培拉,天衣无缝的城市规划布局,人与自然协调融洽的自然环境,赢得世人啧啧称羡。

在坎培拉参观的一天,第一个行程就是慕名参观位于堪培拉市中心的葛里芬湖。它把首都堪培拉市一分为二。湖的东西两端有两座大桥,左边联邦桥,右边是国王桥,又将全城连成一体。格里芬湖看上去好象是天然形成的,但却是澳大利亚人截取莫朗格洛河(Molonglo)人工建造的。湖岸周长35公里,面积704公顷。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均绕湖而建,其中包括国会大厦、国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和战争纪念馆,就象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湖岸的联邦公园(Comonwealth Park)内建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库克船长纪念喷水池(Captain Cook Memorial Water Jet),从湖底喷出的水柱高达140米,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冲云天,丽日蓝天映照,水雾化成的彩虹甚是艳丽炫目。邻侧国王公园(King Park)的亚斯班岛 (Aspen lsland) 上建有钟塔,内有53只大钟定期演奏,钟声悦耳,余音缭绕。格里芬湖旁有一座铁制的空心地球仪,上边标示着从英国大不列颠首次到达澳大利亚的航海路线。在湖边的陈列馆内,主人详细介绍了堪培拉的城市建设,特别提到了功不可没的城市规划大师格里芬,但我感到更值得钦佩的是澳大利亚的法治环境。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建于1927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也是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齐名的人工规划的首都城市。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首都不同,首善之地并不见得有什么力挫群芳的特殊优势,既无历史的积淀,又无文化的渊源。论地域,整个堪培拉地区南北长80公里,宽30公里,比澳大利亚的其它州府都要小得多;论地势,且是群山围绕;论经济,坎培拉本身是一个新兴城市,人口不过30万。她之所以成为澳大利亚的首都完全出于一种政治原因,一种统一过程中的政治角逐:1788年澳大利亚建国以后,墨尔本曾作为国家的首都,而悉尼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建都于墨尔本还是悉尼遂成为长期争议的焦点。1901年,澳大利亚殖民者决定成立联邦政府,当时的两个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议员为了争夺联邦中的地位,谁也不肯放弃建都的要求。经过国会马拉松式的辩论,终于在1903年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效仿巴西利亚的模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之间的蓝山脚下重新规划国都堪培拉。为了建设一个具有澳洲特色而各方都能接受的新首都,澳大利亚政府向全世界公开征求设计方案,美国的著名设计师葛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赢得了这一场国际竞争。在设计方案中,葛里芬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人和自然融洽相处的城市方案:开凿一个人工湖,湖畔构建一个组成政府行政区的三角。湖南以以国会山为中心,作同心圆向四周辐射,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所有州区。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湖北则以城市广场为核心,似一张蜘蛛网集结了呈多个几何图形的住宅区、商业区和教育区。南北城区隔湖相望,如两盘纵情绽放的巨大葵花争奇斗艳。这一设计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也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为了纪念葛里芬的贡献,澳大利亚人把国会大厦前的人工湖命名为葛里芬湖。

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偶然发现环境优美而掠夺式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尽管整个建设筑进展比较缓慢—— 1927年才举行开工典礼,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工程不得不放慢建设速度。设计的主体——中心湖直到1963年才建好,而作为主体建筑的国会大厦直到1988年建国200周年时才竣工建成。建设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人事的变迁,战争的侵扰,都没有改变规划的严肃执行。让人不能不敬佩,不能不惊叹。 

位于格里芬湖畔的国会大厦是一座奶黄色的三层建筑,占地32公顷,它随首都山的起伏而扶摇升腾,山顶便是大厦的屋顶,上面矗立着五足鼎立的铁塔式旗杆,高81米、重220吨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长12.8米、宽6.4米的澳大利亚国旗,整个屋顶是绿茵茵的草坪,从屋顶草坪下来又有铺满芳草的斜坡相接,一直通向国会门前的大道上。参观国会大厦一般是从正门进入,走完了传统的参观路线,人已经盘旋上了屋顶。而离开时往往不乘电梯,导游会带你直接从草坪蹒跚而下。那随意、那平淡,也算得是一种澳洲人的独特风格了。议会大厦为矩形,建筑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有4500多间房间和可容纳2000多辆汽车的停车场。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着西面的参议院和东面的众议院。国会大厦常年对公众开放,成为广大旅游者必到的观光场所,参议院、众议院的会堂和宴会厅都可以随便参观。如果巧遇参众两院开会,来访者还可以坐在旁听席上听总理、部长们和反对党的辩论。当然,普通的公民很少会光顾,只有那些官员大亨和候补官员才是这里的常客。大厦里有一个画廊,里面有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以来历届总理的画像。

标签:堪培拉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