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散文集 > 写景散文集

岳阳楼上对君山

一个月前的今天,我正在几条贯通成线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黎明时分,从长江上璀璨明珠之一的巢湖出发,先是向西和万里长练并行,时而若即,时而若离,最后从湖北黄石横跨长江一直向南,在初秋午后艳丽阳光下,扑入长江上的另一颗璀璨的明珠——洞庭湖的怀抱。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洞庭湖,我来了,岳阳楼,我来了。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清代《洞庭湖志》将其湖光山色归纳为“潇湘八景”和“潇湘十影”,其中,“潇湘八景”为: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洞庭十影”为: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

如果说,洞庭湖是神仙案几上的一只白玉盘,那么君山便是玉盘中的一颗青螺;如果说洞庭湖是万里长江流经三湘大地洒落的一颗明珠,那么岳阳楼便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夺目的光芒。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市西北隅的古巴陵郡的城台之上,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自古就有“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根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时期始称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滕子京重建岳阳楼,楼台落成,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为楼作记,文章情景交融气势磅礴,追古溯今语气铿锵,这便是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自此岳阳楼更是楼以文传名镇四方。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毁屡修,有史可考的修葺就有50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维修达24次以上。据介绍,今天的岳阳楼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高25.35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着全楼的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圆木柱支撑起2楼,一楼外围再绕以十二根檐柱顶起飞檐,柱与柱之间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岳阳楼“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庄严壮丽”。

岳阳楼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在主楼左侧有仙梅亭,据传明崇祯年间,在此掘有一石板,上面似有枯梅的花纹,时人疑为仙迹,因此建亭作以纪念;在主楼右侧有三醉亭,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曾三次醉卧岳阳楼,因而得名。在以岳阳楼为主的景区里,除了完整的保持了明清时代修建的仙梅亭、三醉亭,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同时配套修建了怀甫亭、诗书碑廊、历代名人蜡像馆等人文景观。园区内古木参天艇台掩映,绿阴匝地修竹摇风,历史文化的氛围十分浓郁,从繁华的街市进入景区的大门,似乎在那一瞬间便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浮躁的心一下安静了许多,变得古意盎然,那些久远的历史,像密密匝匝的苔藓,全部在旺盛生长。

岳阳楼朱红廊柱上,悬挂着一副君临天下大气磅礴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三楼正中的匾额上,郭沫若手书的楼名“岳阳楼”三个如椽大字,在秋日的阳光下金光闪亮。

信步进入楼内,历史的气息更是扑面而来,只见一楼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其中那长达102字的对联,由窦垿撰文,何绍基书写,将一座名楼的千古兴衰和浩湖的气象万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上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二楼的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在楼堂正面,则悬挂着12块紫檀木组成的雕屏,上面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从一开始的楷书到行楷,再到行书,字型方正而又笔力雄浑、技法多变而又浑然一体。全文总共382个字,字字金光闪闪,篇章气势恢弘。默颂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神迷情移之际,感觉那些珠玑之字和你的心一齐在狂舞,仿佛有一缕浩然之气穿过历史的帷幕,从看的人、作文的人以及书写的人心中激越震荡。

关于这一传世珍品,湘妹子导游娓娓介绍了它一段失而复得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有一吴姓知县,看到岳阳楼内的传世珍品《岳阳楼记》雕屏,便生了歹心。于是,他用重金贿赂一民间艺雕高手,用十七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调离岳阳,而事前他偷梁换柱,换走了张照的手书真迹。就在逃走的那个夜晚,船行不久,便颠覆于鹿角,雕屏也随波逐流,沉入洞庭湖中。后来《岳阳楼记》雕屏真迹被当地渔民发现,但在打捞时却不慎将第八块板上“歌、互”二字和第十块板上“乐”字损坏。之后,当地的一位叫吴敏树的文士得到雕屏后,花了三年的时间临摹张照手迹,最终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江南名楼和烟波渺湖是如此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其壮阔宏大的气势与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岳阳楼成为唐以后历代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抒发他们忧国济世的壮美胸襟。如果说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诗最终表达了贫士去职后的悲愤之情,还略微失之局促,那么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则是沉郁雄浑,一代诗圣在他贫病困苦之时依然对家国命运的忧患发出了最后的呐喊,直到今天,它的声音还在八百里洞庭的洪波之中久久回响。三楼所嵌的雕屏上正是伟人毛泽东书写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白的一幅对联高挂在三楼那里: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短短8个字,在众多历代名人的楹联匾额中依然是那么显眼。在我看来,只有它才可以和范仲淹洋洋洒洒的《岳阳楼记》媲美,一简一繁,一淡一浓,雄文名联交相辉映,写尽了人世间的忧乐和悲欢。

屈原被流放后,曾在洞庭湖畔行吟多年。“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州?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九歌·湘君》)“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最后,他忧愤交加,带着对故国和君王的无限眷恋,投汨罗江化龙而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巍巍岳阳楼,滔滔洞庭水,寄托了多少壮士前贤旖旎梦想,表达了多少诗人墨客的人文情怀,这千百年的传奇一直流传到今天,此时此刻,在一个普通的秋日的午后,我在时间的长河里徜徉。没来时,你是我远方的一个梦想,来过后,你将变成我心中的一个牵挂,而现在,我的心正躺在梦想的怀抱,我的身正站在风景的高点。我一如风流儒雅的先贤,在心中默默吟唱我自己的歌:

偷取浮生须纵酒,凭栏高唱岳阳楼。

洞庭飞雁接天慢,楚水云帆入海流。

雨过闲抛千丈泪,风来尽散万丝愁。

百年野岭皆尘客,且就黄花醉晚秋。

亲爱的,此情无关风和月吗?呵不,思念和牵挂,象经过一春一夏疯长的长藤,一枝一叶总关情。三年前,一个有雪的冬夜,看到你“玉弦拨老青丝愁”的句子,和韵为你写下以上的散句。不料想,今天,我能有缘亲身登临这江南名楼,一睹它的雄奇伟岸,怎能不同时油然想到你呢。

楼记里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褥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亲爱的,当我临风远眺八百里洞庭的浩浩汤汤时,虽不能和你一起把酒言欢,但是,我能够在心里柔柔的记起孤身远在长安的你,记起几年来的点点滴滴,已经十分欣慰了。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遥想当年,绝世美女小乔,把羽扇纶巾的周郎衬托得雄姿英发。今天,我在有着古代头盔式奇特楼顶、前身为东吴阅军楼的岳阳楼雄奇伟岸的身影里,寻至千年孤寂的小乔墓,在她衰草凄凄的墓前绕匝三圈,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我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正人君子,但我努力的向那个方向靠拢,不会做给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看的,只想求得自己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平和及安静。曾经在电话里骂过远方的两个人,一个,是情到深处之时,无法找出别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一个,是醉酒之后,牵挂她的现状,用骂人的方式表达我的疼惜。一切风流繁华,终将坠落于时光的尘埃之中,那么,如果有缘,无论时空多么久远,无论以什么方式相遇,应当在心中倍加珍惜。

今天,我没有抒发忧国济世的壮怀,只是借洞庭高楼,抒自家块垒。凭栏站在高楼的最顶端,我在寻着你先辈曾经留下的足迹,是否会闻嗅到你发间遗留的一缕芙蓉的清香?我在怀想更在高楼千里西的你,是否会涉水顺流而来?我在默念遥远北方的你,伴我一夜无眠,在黎明时刻送我南行。此生何德何能,有佳人在心,有美景在目,予心足矣!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我本江南一布衣,我来到更南的江南,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脚印踏在千百年来的先贤踏在高楼上的履痕里,随即,同样会有后来者在我的身影里踏过,在历史的长河里,高楼千古,湖月千古,而我只是匆匆的过客。

在秋日的岳阳楼头,面对八百里洞庭的潋滟水光,大笑三声,转身,下楼,挥一挥衣袖绝尘而去,向着伟人梦想起飞的长沙奔去。

星城,你今夜迎接我的,会是漫天的灿烂星光吗?

  

岳阳楼上对君山
一个月前的今天,我正在几条贯通成线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黎明时分,从长江上璀璨明珠之一的巢湖出发,先是向西和万里长练并行,时而若即,时而若离,最后从湖北黄石横跨长江一直向南,在初秋午后艳丽阳光下,扑入长江上的另一颗璀璨的明珠——洞庭湖的怀抱。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洞庭湖,我来了,岳阳楼,我来了。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清代《洞庭湖志》将其湖光山色归纳为“潇湘八景”和“潇湘十影”,其中,“潇湘八景”为: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洞庭十影”为: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

如果说,洞庭湖是神仙案几上的一只白玉盘,那么君山便是玉盘中的一颗青螺;如果说洞庭湖是万里长江流经三湘大地洒落的一颗明珠,那么岳阳楼便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夺目的光芒。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市西北隅的古巴陵郡的城台之上,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自古就有“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根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时期始称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滕子京重建岳阳楼,楼台落成,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为楼作记,文章情景交融气势磅礴,追古溯今语气铿锵,这便是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自此岳阳楼更是楼以文传名镇四方。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毁屡修,有史可考的修葺就有50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维修达24次以上。据介绍,今天的岳阳楼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高25.35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着全楼的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圆木柱支撑起2楼,一楼外围再绕以十二根檐柱顶起飞檐,柱与柱之间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岳阳楼“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庄严壮丽”。

岳阳楼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在主楼左侧有仙梅亭,据传明崇祯年间,在此掘有一石板,上面似有枯梅的花纹,时人疑为仙迹,因此建亭作以纪念;在主楼右侧有三醉亭,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曾三次醉卧岳阳楼,因而得名。在以岳阳楼为主的景区里,除了完整的保持了明清时代修建的仙梅亭、三醉亭,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同时配套修建了怀甫亭、诗书碑廊、历代名人蜡像馆等人文景观。园区内古木参天艇台掩映,绿阴匝地修竹摇风,历史文化的氛围十分浓郁,从繁华的街市进入景区的大门,似乎在那一瞬间便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浮躁的心一下安静了许多,变得古意盎然,那些久远的历史,像密密匝匝的苔藓,全部在旺盛生长。

岳阳楼朱红廊柱上,悬挂着一副君临天下大气磅礴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三楼正中的匾额上,郭沫若手书的楼名“岳阳楼”三个如椽大字,在秋日的阳光下金光闪亮。

信步进入楼内,历史的气息更是扑面而来,只见一楼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其中那长达102字的对联,由窦垿撰文,何绍基书写,将一座名楼的千古兴衰和浩湖的气象万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上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

标签:岳阳楼 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