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散文集 > 爱情散文集

岁月(九)

岁月(九)

9
相对于灶房而言,空阔的校园里则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除去前面说过的春天的洋槐花,还有夏天嫩嫩的玉米棒,秋天黄黄的毛豆,清水煮着吃,也是一种美味(后者要放点盐的),没有锅,就用茶壶煮。尤其是在深夜下了晚自习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即使冬天,树林间的地里也会有小小的、青青的菠菜,晚上偷偷揪上几把,用开水一焯,撒点盐,调点酱油,再就炉火烤上几片馍,薄薄的,黄黄的,脆脆的,那滋味,啧啧,没得说!慢慢地嚼着,全身的困乏也就烟消云散了。那才算是一天的“正餐”呀!今天的我们想起,也不由得感慨,那时我们的欲望原来是那么得简单,轻易就能够满足。
当然,这只是指大多数学生,还有些个别的学生,他们多具有较“高”的智商,因而他们的欲望就不是仅仅那样简单了。
操场北面靠近校墙的那一排房子,有几间是学校的磨房。平时学生从家里载来的粮食就缴在这儿(学校灶房不直接收面粉的。据说是因为质地不一且不宜久放),每100斤小麦折成面粉除缴一定的加工费外,还得扣掉25——30斤麸,这比一般在村子里磨房扣除的要多,许多学生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一个星期天下午,m从家里载了粮食来,在校门口碰见了一个高三学生,和他是一个乡镇的。他们那儿在舜中上学的不多,所以两人还算熟悉。这位老乡热情地帮他把粮食抬进宿舍,放在炕上,洗了把手,坐下来和m聊了起来。他说,杨包村有个收粮食的,价格挺好,不乱亏人。他从家里载的粮食从不给学校缴,直接卖给收粮食的,再用钱买馍票,省得被学校乱扣。他已卖过好几次了,和收粮人熟得很,甚至过秤时连杂质都不用扣除的。于是建议m把粮食也那样卖了。m想着他肯定想在中间捞点好处,但只要算下来自己不吃亏就行,毕竟这样省事多了,于是就点头答应了。老乡找来一辆自行车,把粮食放在上面,问了一下m来时在家里称的粮食分量,便骑上车载上粮食出校了。第二天,老乡就送来了馍票,竟是按粮食分量计算的,比起学校按面粉分量计算要多出二十多斤,并且不要加工费。m不禁惊奇于老乡的手段,这中间的利润到底有多大?高中时代的男生们,正是饥狼饿虎的年龄,饭量都是大大的好。g、f、m三人的饭票是合在一起的。打饭时,三人各有分工,f买馍,g买菜,m打开水。每次f都是抱着五个四两馍回来。记得有一次,打饭去迟了,没有了菜,f、g乏了胃口,便各吃了一袋方便面了事,m却无所谓,就着白开水,竟把五个馍全填进了肚,仍意犹未尽,晚饭又吃了两个。以后每每聊起此事,总是惊疑于当时的肚量。所以,当时的m手握一厚迭饭票,想着这将会使三人多吃近一星期时,心中的欣喜便压倒了刚刚萌发出的几丝疑虑。
问题出现是在二十多天后,那时饭票已只剩下二十多斤。中午f去打饭,好半天却空空手返了回来。他把所有的馍票都掏出来,扔到桌子上,说:“这是假的!”
舜中用的不是印刷厂印制的硬纸或塑料做的那种现成的饭票,而是在一张16开的黄纸上印制许多“舜帝庙中学四两”字样的小块块,然后盖上财务处的椭圆红章。假饭票事件曝光后,学校进行追查,于是便慢慢知道了是高三的几个学生,在运城的某个小印刷厂照葫芦画瓢印成饭票的样子,又买来大橡皮,用小刀刻成学校财务处章的形状,就制造出这仿真程度极高的假饭票。只要掏钱,找个小印刷厂倒不是件难事,但要刻出几能乱真的橡皮章,那就要有点“真”水平了。这些学生如果能将心思花费在学习上,那么舜中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应该改变了形象。
m当时虽然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但出于贪小便宜的心理,加之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一方面,因为这假饭票印制的几乎于真的没什么区别。他只是想老乡那样做肯定是利己的,却不料这利己是建立在损害熟人的基础上。
m不禁愤怒了,他原本来是一片好心。当初他只是碍于老乡情面,想着那样做老乡能得到些好处,自己只要不吃亏就行,权当帮老乡一个忙,毕竟是来自同一个乡镇的嘛。后来多得了饭票,实在出乎他的意料,由此还对老乡充满了感激。不想一片真诚却遭受如此愚弄。
m二话没说,夺门而出,径直来到高三宿舍找这个老乡。由于假饭票事件的败露,与之有关的人都躲了起来,老乡也不见了踪影。m便委托同宿舍的人转告他,赶快出面解决这件事,否则将联合几个人去他村里,找他家人,在他家里面守侯。
两天后的晚上,老乡悄默默地出现在三人的小宿舍旁,一见到m,便大倒苦水,说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也被骗得很惨,希望他们别去找他的家人。m说可以,但前提是把这件事处理好。老乡又说这两天是怎样苦于逃窜,如何惶惶不可终日,潦倒得很。磨蹭了半天,最后答应把剩下的饭票全部换成真的。m本来一肚子气,但看到他那狼狈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说,行,现在当场换清,就权当没这回事。
了结完此事,打发走老乡,m心头一阵烦乱。虽然到头来,自己并没有亏损什么,但他仍然甚是不安,首先是愧对学校灶房,即便是小小的馒头和稀稀的熬菜。但后来学校对这件事都不了了之了,他对那些人也就无可奈何了。再者就是连累了朋友,害得f与大师傅赌天咒地,好吵了一场。m不禁为自己的轻信而深深内疚!“老乡”这个字眼的分量从此在他心中失落了许多,以至于后来在大学里组织运城同乡会时他一直提不起精神,每每看到舍友的老乡过来串门,亲亲热热地用家乡话聊天时,m的心中总不自觉地掠过一丝丝隐隐的痛!

9
相对于灶房而言,空阔的校园里则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除去前面说过的春天的洋槐花,还有夏天嫩嫩的玉米棒,秋天黄黄的毛豆,清水煮着吃,也是一种美味(后者要放点盐的),没有锅,就用茶壶煮。尤其是在深夜下了晚自习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即使冬天,树林间的地里也会有小小的、青青的菠菜,晚上偷偷揪上几把,用开水一焯,撒点盐,调点酱油,再就炉火烤上几片馍,薄薄的,黄黄的,脆脆的,那滋味,啧啧,没得说!慢慢地嚼着,全身的困乏也就烟消云散了。那才算是一天的“正餐”呀!今天的我们想起,也不由得感慨,那时我们的欲望原来是那么得简单,轻易就能够满足。
当然,这只是指大多数学生,还有些个别的学生,他们多具有较“高”的智商,因而他们的欲望就不是仅仅那样简单了。
操场北面靠近校墙的那一排房子,有几间是学校的磨房。平时学生从家里载来的粮食就缴在这儿(学校灶房不直接收面粉的。据说是因为质地不一且不宜久放),每100斤小麦折成面粉除缴一定的加工费外,还得扣掉25——30斤麸,这比一般在村子里磨房扣除的要多,许多学生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一个星期天下午,m从家里载了粮食来,在校门口碰见了一个高三学生,和他是一个乡镇的。他们那儿在舜中上学的不多,所以两人还算熟悉。这位老乡热情地帮他把粮食抬进宿舍,放在炕上,洗了把手,坐下来和m聊了起来。他说,杨包村有个收粮食的,价格挺好,不乱亏人。他从家里载的粮食从不给学校缴,直接卖给收粮食的,再用钱买馍票,省得被学校乱扣。他已卖过好几次了,和收粮人熟得很,甚至过秤时连杂质都不用扣除的。于是建议m把粮食也那样卖了。m想着他肯定想在中间捞点好处,但只要算下来自己不吃亏就行,毕竟这样省事多了,于是就点头答应了。老乡找来一辆自行车,把粮食放在上面,问了一下m来时在家里称的粮食分量,便骑上车载上粮食出校了。第二天,老乡就送来了馍票,竟是按粮食分量计算的,比起学校按面粉分量计算要多出二十多斤,并且不要加工费。m不禁惊奇于老乡的手段,这中间的利润到底有多大?高中时代的男生们,正是饥狼饿虎的年龄,饭量都是大大的好。g、f、m三人的饭票是合在一起的。打饭时,三人各有分工,f买馍,g买菜,m打开水。每次f都是抱着五个四两馍回来。记得有一次,打饭去迟了,没有了菜,f、g乏了胃口,便各吃了一袋方便面了事,m却无所谓,就着白开水,竟把五个馍全填进了肚,仍意犹未尽,晚饭又吃了两个。以后每每聊起此事,总是惊疑于当时的肚量。所以,当时的m手握一厚迭饭票,想着这将会使三人多吃近一星期时,心中的欣喜便压倒了刚刚萌发出的几丝疑虑。
问题出现是在二十多天后,那时饭票已只剩下二十多斤。中午f去打饭,好半天却空空手返了回来。他把所有的馍票都掏出来,扔到桌子上,说:“这是假的!”
舜中用的不是印刷厂印制的硬纸或塑料做的那种现成的饭票,而是在一张16开的黄纸上印制许多“舜帝庙中学四两”字样的小块块,然后盖上财务处的椭圆红章。假饭票事件曝光后,学校进行追查,于是便慢慢知道了是高三的几个学生,在运城的某个小印刷厂照葫芦画瓢印成饭票的样子,又买来大橡皮,用小刀刻成学校财务处章的形状,就制造出这仿真程度极高的假饭票。只要掏钱,找个小印刷厂倒不是件难事,但要刻出几能乱真的橡皮章,那就要有点“真”水平了。这些学生如果能将心思花费在学习上,那么舜中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应该改变了形象。
m当时虽然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但出于贪小便宜的心理,加之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一方面,因为这假饭票印制的几乎于真的没什么区别。他只是想老乡那样做肯定是利己的,却不料这利己是建立在损害熟人的基础上。

标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