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励志 > 成功励志

学会成功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秘诀

市场经济对强者跪拜,向弱者下刀,社会保障是保护弱者,让失去战斗力的弱者休养生息,让恢复自信的弱者继续战争。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会成功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秘诀,欢迎阅读!

学会成功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秘诀

学会成功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秘诀:

1、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在现实中,人的各种行动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其实现目的的愿望就是行动的动机。因此,行动就是改变现状,而之所以要改变现状就是由于对现状不满,其中必然有对于某种价值的追求。

经济学关注人的行动,不仅要关注人究竟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现象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只有个体,也就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意识的生命体,才有目的和行动能力。人要行动,就必须思考,需要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决策。这些活动只有个体才能完成。

我们常常使用群体、集体、政府、国家等概念,说它们做了某某事,这让我们以为集体似乎也是能行动的。但这种说法只有在隐喻意义上才是对的。事实上,集体本身不可能行动,只有集体里面的人才能行动。

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习惯于把集体、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并把它们想象为没有自身利益诉求、完全大公无私的。如果是这样,很多问题就很难理解,例如为什么政府会有腐败,为什么所谓的集体决策经常没有效率等。而一旦我们摒弃了这种集体主义的分析角度,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

3、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学,那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要为午餐所付的那个“费”,就是机会成本。

我们知道,人类无论是在动物性上还是社会性上,都有很多的欲望。但不幸的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在任何时间点上,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总是稀缺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钱不够花,就是指拥有的钱不足以支撑花费,因此相对于花费而言,我们拥有的钱就是稀缺的。也许有人会说,大富翁们总该不受稀缺的困扰了吧?其实不然。尽管他们并不缺钱,但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也受稀缺性的约束。

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在行动时就必须有选择,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得放弃另一样东西。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达成某项目的所要放弃的最大的价值。

举例来说,如果你现在面临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年薪10万元的大学教职,另一个是年薪50万元的投行交易员,那么在不考虑非货币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去大学任教的机会成本就是50万元。

当然,在现实中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人们在选择时还必须要考虑很多不能用货币衡量的因素,例如亲情、友情、自由、尊严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机会成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人们在个人决策时比较容易理解“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考虑公共福利提供等问题时,却很容易忘记这一点。

很多人总希望政府能够多建设公共设施,增加公共福利,仿佛这些都无需成本;但事实上,政府为了增加公共福利,就必须通过征税、发行货币以及举借公债等途径获得收入,而无论是哪一种途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减少个人可获得的资源和产品。

由于相对于私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效率往往更低,因此那些本想获取“免费午餐”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是一份更加昂贵的午餐。

4、人是在边际上做选择

所谓“边际”,指的是对现有行动进行的微小调整,这些微小调整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分别被称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经济学所要关注的问题,通常不是极端的非此即彼,而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比较,也就是对“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权衡。

举例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购置食品和购置衣物上分配收入。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只买衣服不吃饭,也不会只吃饭不买衣服,而会考虑是多买些食物而少买些衣服,还是多买些衣服而少买些食品,这样的选择就是边际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边际”概念的引入破解了经济史上的一个著名难题——水和钻石的悖论。

19 世纪的经济学家们曾一直困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水价值很低,而对人类生存可有可无的钻石则有很高的价值?对于这个问题,古典经济理论并没能给出很好的解释,而从“边际”的概念入手,这个问题则很容易回答。

这是因为,物品的价值是由它带给人的边际效用决定的——虽然水很重要,但是由于它很多,因此在边际上多一滴、少一滴对效用的影响不大;而钻石虽然无关紧要,但由于它很稀少,因此在边际上多一颗、少一颗对效用的影响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

5、自由交换是互利的

人们在资源占有上可能有丰寡之别,在个人特质上可能有各自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给通过交易改进彼此的收益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举例来说,我手里有一瓶水,并且我认为这瓶水对我而言值1元钱,而你却认为这瓶水对你而言值2元钱。那么,如果我用1. 5元把水卖给你,我们双方就都相当于赚了0. 5元钱,这场交换活动让我们双方都获益了。

当然,交易自由是双方都获益的前提,如果我强买强卖,非要用5元钱把水卖给你,那就是在增加我的收益的同时,减少了你的收益。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问题。我们常说,市场经济下是“等价交换”,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一件商品对你我的价值都一样,那么交换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只有我们对某件商品的评价存在差异,自由交易才会发生,交易一旦发生,就为双方都创造了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愿交换一般都不会是等价的,而是伴随着价值的创造,也就是财富的创造。

区域贸易、国际贸易,本质上也都是个人之间的交换。同一地区内个人间的自愿交换能促进交易各方福利的增进,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换就更是如此。那些阻碍贸易自由的政策壁垒,很多都是打着维护“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却剥夺了公众改进福利的机会。

6、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分工是和交易相联系的。如果没有分工,人类的交易就会很少。只有有了精细的分工,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才能更加频繁地开展。

在《国富论》的开篇,亚当·斯密用很大的篇幅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斯密指出,分工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它有助于手的技巧的完善,提高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第二,它节约了在不同工作环节之间转换劳动的时间;第三,它增加了发明新工具的可能性。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好处,人们才得以通过分工合作大幅提升自身的力量,完成仅靠单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

分工是市场规模扩大的结果。如果没有市场就不会有分工,只能自给自足。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导致了技术进步与创新,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使得市场进一步扩大……如此反复,就是经济良性发展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的扩大。一方面,各项改革措施废除了所谓的“投机倒把”等罪名,为国内贸易扫除了障碍;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则开启了巨大的国际市场,这两方面都让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了。随着市场的扩大,良性循环就启动了,“中国奇迹”产生的奥秘就在于此。

7、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

人的行动既有动机,也有结果,而结果和动机之间往往存在着不一致。那么,当我们评价人的行动时,应该更看重动机,还是更看重结果呢?在经济学家看来,应该更看重结果。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某项行为的出发点来判断某项行动的好坏;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即使一项行动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结果是利人的,那么这项行动就符合市场道德,值得肯定。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这里,屠夫、酿酒师和烙面师虽然有着利己之心,但客观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是值得赞许的。

相比之下,那些利人的动机导致的损人后果倒是十分值得重视。例如,政府希望实现充分就业,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可干,这个目标当然是善意的。

但是,如果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规定所有企业一旦雇用职员就不能解雇,那么企业雇用员工时就会更加慎重,反而让更多的人难以找到工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说过:“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这一忠告我们应时刻谨记。

8、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

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竞争。

如果没有自由竞争,那么 “利己之心”就只能导致“利己之行”。中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匠人要发,房子快塌”,意思是工匠要发财,就必须把房子的质量盖得差一点。

只有房子一盖起就塌,才能不断有生意。但这个发财“秘诀”只可能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有竞争,为了争夺生意,工匠们必须提高建筑质量,让消费者满意,那些盖房质量差的工匠就不会有生意。

当然,自由竞争的前提是自由和平等,弄虚作假、强买强卖都不能算作自由竞争。

尽管自由竞争是好事,但在现实中却频频遭受非难。经济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说过:“‘竞争’这个名词背负恶名,而且还包含某种利己心和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社会的模式。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和熟人生活在一起,所有的生意、交往只有在熟人之间才能发生,这看起来很有人情味。而自由竞争让人们对于邻居和陌生人差不多一视同仁,这似乎大大冲淡了社会的人情味,因而会招致一些人的厌恶。

对此,我们必须看到传统社会的所谓“人情”,其实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的,超出这个圈子时,人们往往相互敌视。恰恰是自由竞争改变了这一切,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这点上看,自由竞争本身对于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待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9、制度比人强

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一种激励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择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中,宗教和传统道德哲学多以改变人性为目的,但在经济学家看来,作为人类,我们的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在人民公社时代,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很低,种植的农作物经常歉收。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粮食产量却大幅度增加。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制度变了,而不是人性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新制度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激励,使被人民公社制长期束缚的生产力充分释放了出来。

有一些人说,经济学家只重制度,而不重人性。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影响的。在制度不健全的国度,往往也伴随着各类腐败的盛行;而在制度健全的国度,腐败就相对较少。这说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问题。

那么最重要的制度是什么?就是产权制度和个人自由。只有个人财产得到有效保护,人们才有积极性创造财富,才有技术创新;而只有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将个人的善变成社会的善。一个制度如果缺少了这两项要素,就不能算是好制度。

10、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是最重要的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受许多非行动者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其中许多因素是我们不了解的,其关系的复杂性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的。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世界的不确定性创造了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需求。企业家就是那些最善于对未来做出判断并愿意为此冒险的人。如果没有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就只是一个计算程序,就没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但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如何判断未来,如何收集和加工信息,就成为人们做决策的首要任务。正是由于那些最善于判断未来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发现了没有满足的市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过去两百多年的经济进步才成为可能。这一点对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奥秘尤为重要。

老板必学的三大经济学原理

1、第一个理论叫稀缺理论。

经济学有个重要的前提假设,这个社会的资源都是稀缺的,所谓的经济交换是基于不稀缺的跟稀缺的进行交换,这叫稀缺理论。

我举个例子,一杯水卖一块钱是正常的,那假如这杯水卖一百块,你就会觉得不正常,那是因为水并不稀缺。

但假如说你是在沙漠中行走,你已经快渴死了,滴水没进,这时候你身上只有一万块钱,有个人跟你说我的水卖一万块钱,如果你不喝你就渴死了,你会不会买呢?

我相信你一定会买,会认为很值,因为在沙漠环境下这杯水非常稀缺,而在都市里这杯水根本不值钱。

在沙漠里这一杯水可以卖一万,而在都市里卖一百块都会觉得贵,不是这杯水改变了,也不是你改变了,而是水稀缺的相对性改变了。

很多企业家都不懂如何定价,以为企业的产品定价是成本和利润推算出来的。这是大错特错的,稀缺理论核心指导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定价问题。

定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除了关注你产品的成本以外,更重要是要关注客户心目中产品的稀缺性。

如果你的产品稀缺就可以定到客户认为他能支付的上限;如果不稀缺那么你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好的价格。

举个例子,我有个学员是卖膏药的,他跟我说一贴膏药的成本也就五块钱,但是他卖八十元,你会感觉一贴膏药五块钱你卖八十那太暴利了。

听起来是很暴利,但他的膏药的中药配方是他的家传秘方,你在其它地方买不到,你也不知道他的配方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是贴上去就有效。

如果你从产品成本角度出发你会认为这个膏药根本不值八十块;如果从效果出发,或者是从稀缺性的角度出发,你就会觉得八十块很便宜。

在其它渠道你那病可能八百块也治不好,但是八十块可以治好你的病,你就会觉得八十块太值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稀缺理论最重大的指导就是产品的定价问题。

关于稀缺理论的更多细节大家可以去学习下,一个企业老板的任务就是把你的产品由不稀缺变稀缺。

有的通过科研成果、有的通过营销包装、有的通过工业设计、有的通过市场运作,无论怎么做,最终的指向都是把不稀缺的产品做得稀缺,卖出合理的利润,这是稀缺理论最关键的一个应用。

2、第二个理论叫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是跟互联网相关的基础原理。举个例子,就好像滴滴打车跟快的,两家公司当初各烧了十个亿,一起做软件打车的业务。

两家公司一直在补贴司机,司机把你从这个地方拉到另一个地方,车费可能要三十块,结果补贴完之后只要十块就行了,二十块是由滴滴或快的出的。

坐的士居然还有人给钱你,你会感觉这两家打车公司疯了,但是这两个打车公司目前垄断了中国80%的市场。

看上去他们疯了,但实际上他们获得了市场的垄断性,他们已经达到了规模的临界点,所以这两家公司盈不盈利已经不重要了。

当他们过了规模临界点之后,他们就获得市场的垄断地位,在资本市场获得了高溢价,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获得垄断地位跟高溢价来获得资本增值。

这两家公司合并之后他们的市值已经破百亿美金,两年就打造了一家百亿美金的公司,传统的思路是不可解释的。

为什么很多人做网络事业前期总要烧钱?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规模临界点,过了规模临界点,他就会变成爆炸性增长。

但是不到临界点是没法爆炸性增长的,前期很多互联网项目需要烧钱,就是要烧他的企业用户突破规模临界点,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你如果不理解规模临界点这个知识,你就不懂为什么许多网络企业在不断的烧钱。

虽然我本人是不鼓励企业烧钱的,但是有些行业的确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谁先到达规模临界点谁就先爆发,没有到达规模临界点的企业他的市场份额就是零蛋。

网络的世界逼着大家要去烧钱抢商机,一个滴滴打车软件起来了,千千万万这样的拼车软件、专车软件就死掉了,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你不烧钱在有些行业就是玩不转。

这是第二个理论叫规模经济,第二个经济学原理指导了很多网络营销的创新。

3、第三个理论叫边际成本递减。

我个人认为该理论对于企业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人不懂,什么叫边际成本递减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像软件一样。

你生产第一份软件原型的时候你的成本是最大的,但是当你复制的时候成本是很低的,而且生产的量越大,他的边际成本就越低。

这是很多企业为什么一定要上规模的缘故,因为除了可以获得市场份额以外还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

小米最初生产就是这样,他第一代手机定价1999元,当时他的成本也是不止这个价的,而当他卖到一定规模临界点之后他公司的成本就降低了,所以同样的价格就可以赚钱。

IT产业零部件随着规模的增大成本下降速度非常之快,传统产业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生产第一份的时候成本一定是很高的,当你规模越大的时候他的成本就会逐渐降低,而且速度非常快。

一个企业要想突破市场的竞争,当你必须拼价格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生产的成本,而控制好生产的成本你就一定要上规模。

上规模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对内来讲降低生产成本;对外来讲获得市场份额,所以上规模是非常关键的,边际成本递减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我以前有个学员,他在我指导之前,和一个合伙人创业做LED灯具,在江门一年亏四五百万,非常沮丧。

后来他就想通了边际成本递减这个奥妙,他们把所有的LED灯整灯全抛掉,整个工厂只生产一种产品,就是所有的LED灯都要用到的一个零部件,叫做铝基板。

他们整个工厂只生产铝基板,很快的就成为江门市最大的铝基板生产基地,因为他跟别的工厂不同,别的工厂什么配件都生产,而他什么都不生产,只生产铝基板。

他把铝基板的生产工艺研究到极致,成本降到极低,价格降得很便宜,而他唯一要求是采购铝基板的时候必须拿现金来采购,哪怕只买一百块的他也卖,但是必须是全款而且是现金。

这样他公司就形成正向循环,由于他只生产铝基板,所以他的规模很大,边际成本很低,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卖铝基板。

别人为了买到便宜的铝基板就要给他现金,他获得更多现金就有更多实力去研发、采购、生产,又降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

很多企业做不起来,就是因为他生产的单品没有竞争力,总以为多方面发展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这是大错特错的。

他忘了如果你只做单品,单品的成本一旦降下来,你反而在单品上可以获得极大的竞争。

这个市场有个爆款战略,它本身从企业内部运营上来讲也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

我鼓励现在的企业家不要做多,要做专,做规模,做核心竞争力。

你不但可以对外做大你的市场规模,对内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便于市场的营销,所以未来的企业都是为专业而生。

标签:秘诀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