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阮元的诗词《吴兴杂诗》

诗词集2.74W

《吴兴杂诗

阮元的诗词《吴兴杂诗》

清代•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赏析】

吴兴即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湖州自古风景如画,是的旅游盛地,也是作为江南风物的代表之一。湖州的南浔古镇是江南名镇,镇内景区众多,有嘉业堂藏书楼、百间楼、张石铭旧居、小莲庄等。湖州德清县的下渚湖则是江南的湿地风景区,江南大宅门南浔,以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德清的千年古镇新市一起成为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标志。湖州也是浙江省北部重要城市和附近农副产品集散地,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两句写吴兴地处江南水乡的特殊的自然风光。“交流”、“斜”直观地描写出了江南水系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江南地域广袤,水域多广,不同水系相互之间错综复杂,棋盘罗布,所以成就了江南水乡之美名,同时,这无限的灵动的水,也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生机。一个“抱”字,很有亲切感,将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四水拟人化,表现出了四水养育了一方之民、具有母亲和蔼可亲的性质。“散作”是分散的意思,由于水域不规则,排列又没有规律,所以江南人家的房屋也是攒三聚五,仿佛天然散成的一样。“千溪”和“万家”写出了江南水之多和民之众,衬托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江南又称“鱼米之乡”,百姓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作为父母官的作者,心里肯定是感到开心和欣慰的。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紊而不乱,画面整体上和谐而富有美感,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和百姓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扩展阅读:阮元的个人成就

阮元作为徽派朴学发展后期的重镇巨掣,其治学师承戴震,守以古训发明义理之旨。乾隆五十一年(1786),阮元举乡试入都,时年二十三,得与邵晋涵、王念孙、任大椿相交(见《揅经室二集》卷七《南江始氏遗书.序》)。其时戴氏亡故已十年,而王念孙、任大椿皆戴震之门人弟子,邵则为戴氏论学的“同志密友”,他们对于阮元的影响极大,阮元之训诂学,得念孙较多,从此奠定他为学的基础,终于成为徽派朴学极有潜力的后劲之旅,其后徽派朴学盛行江浙、名噪扬州、蜚声鲁豫、远播西南,得阮元之力尤多。

阮元论学之旨,虽以汉学的经史训诂为根底,但主张实事求是,“尤以发明大义为主”,“余之说经,推明古经,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揅经室集.自序》)。一方面,以文字训诂、考证辨伪探求经书义理、恢复经典原貌的做法即为“实”的方法。另一方面,阮元的“实”又具有“实学”、“实行”、“实践”、“务实”等带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含义。阮元将格物与实践统一起来,开始关注“家国天下之事”,真切反映出徽派朴学后期发展方向的转变。《清儒学案.仪征学案》评价阮元:“推阐古圣贤训世之意,务在切于日用,使人人可以身体力行。”阮元研究范围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巨细无所不包,尤其提倡以勘明大意为理念。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讲求“因古训以求义理”,认为:“圣贤之言,不但深远者非训诂不明,即浅近者亦非训诂不明。”(《揅经室一集》卷二《论语一贯说》)或言:“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揅经室续集》卷一《冯柳东三家证异文疏证.序》)并有鉴于宋、明理学家们争论“仁”字的含义,运用归纳的方法,把孔子、孟子所有论述“仁”字的文句集中起来,加以排比,写成《论语论仁论》及《孟子论仁论》,用孔孟论述“仁”字的原意去纠正后世对“仁”字的曲解,从而避免了离开实事而空谈心性的误区。同时这体现了所谓的“以古训明义理”。在文字训诂方面,阮元遵循高邮王氏之法,大都由声音贯通文字,从而总结出它的通例。阮元曾经提出探语源、求本字、明通假、辨谊诂四种方法,张舜徽先生在评论《揅经室集》时赞扬道:“元尝自言余之学多在训诂,良不诬也。”(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一)

扩展阅读:阮元的代表诗作

《暮登西台,看碧鸡山色》

夕阳山外沈,暮色起山内,似有烟氤氲,亦非云叆叇,初见青山蓝,继复螺染黱,凝碧已诧奇,生翠亦可爱。

更如紫电光,剑锋著霜淬,碧鸡玉案边,隐隐有关塞,天成巨屏障,浓色畴能绘,坐待明星止,岩穴共昏晦。

《登西台观栽秧毕》

水木共明瑟,岩岫交清苍,独有平畴中,清浅含轻皇,知是滇池边,农户皆分秧,耕种亦已毕,稼穑兹为良。

怀新足雨气,餐秀浮风光,时见戴笠人,牵牛茅屋旁,岂知登台者,凭槛遥相望,民情静如此,吾意亦徜徉。

《巡西边晓发》

西风晓起拓边楼(省城西楼名),霜气初来雨气收,绕过昆池三十里,碧鸡关外万山秋。

《漾濞合江上看月》

点苍山背乱峰堆,漾濞双流转百回,云水万重山万里,一轮明月总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