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吴文英的诗词《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赏析

诗词集1.45W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吴文英的诗词《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赏析

宋•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上片写梦中寻人却不得不分别的情景,写景含愁,意境优美而又迷离,很符合梦境的特点。下片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其中“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两句,以比兴的艺术手法,写梦醒之后的悲伤之情。“落絮无声春堕泪”句,兼有两个形象。表面上看实写柳絮飘落的景象,就好像是春天在为离人而伤心落泪一样;实际上还暗写了与梦中人分别时啜泣的情景。“行云有影月含羞”句,与上句相似,一方面写自然景物,行云遮住了月亮,就好像月亮含羞而躲到云里一样;同时也暗写了分别时女子掩面的动作,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这两句表面是写自然现象,其实是写离情别绪。词人以“落絮”、“行云”言离别之伤,含蓄而巧妙,不仅把离别之悲刻画得极其凄美,还增加了离别悲痛的深度,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人又情何以堪?最后补足一句“东风临夜冷于秋”,既写处境的孤独凄凉,又写心境之悲凉难耐。二者交织融会,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

扩展阅读:吴文英的人物成就

纵观吴文英的一生,没有任何重大的政治活动可言,游历范围也大致局限于江、浙两地,他之所以在南宋驰声传名,主要是由于他那些哀艳动人的词篇。吴文英的《梦窗词》存词三百余首,在南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其内容除部分酬酢之作外,有不少是抒发“绵绵长恨”的恋情词,其中的长篇《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极言相思之苦,所表达的低回缠绵、生死不忘之情催人泪下,其艺术感染力远非那些描写幽会欢情的艳词可比。在措词、用典、结构上无不刻意求工,因而在古今长调中享有极高声誉,广为后人传诵。

恋情词以外,《梦窗词》中还有不少哀时伤世的作品。吴文英生活的时代,元已代金而起,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吴文英既不能奋起呐喊,只能通过写景咏物,伤今感昔,表达对国事的忧思。在他的词中,或伤戚宋室的衰微,或隐喻南宋君臣的偷安,或描写山河的凋敝荒凉,或痛悼被迫害的忠臣良将。同时,又夹杂着对人世沧桑的感叹,把家国之感与身世之痛融为一体,其沉郁哀伤之情随处可见。当然,较之于陆游、辛弃疾等人的爱国诗词,吴文英的忧怀国事之作显得苍白、消极。

扩展阅读:吴文英的文学特点

在词的创作上,吴文英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沈义父曾把他的词法概括为四点:一是协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炼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对狂放。这一艺术风格决定了“梦窗词”难以反映重大主题,而多浓艳芬菲的词境,这也是南宋婉约词派的共同特点。但在表现手法上,“梦窗词”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对于“梦窗词”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评价不一。褒美者说“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以空灵奇幻之笔,运沉博绝丽之才”。“梦窗之妙,在超逸中见沉郁”。贬之者则曰“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梦窗词虽然有雕琢太过、词意晦涩以及格调不高的缺点,但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南宋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点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