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爱国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爱国诗1.62W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爱国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释

(1)此诗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怒号:大声吼叫。号(háo):号叫

(4)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不定词,表示多。

(5)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6)长(cháng):高。

(7)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8)老无力:年老体弱。

(9)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10)入竹去:进入竹林。

(11)呼不得:喝止不住;大声呼喊,未能制止。

(12)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3)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为押韵念hè,现多读hēi):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4)布衾(qīn):棉被。衾:被子。

(15)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6)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7)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8)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9)沾湿:潮湿不干。

(20)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21)安得:如何能得到。

(22) 广厦(shà) :宽敞的大屋。

(23)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24)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5)俱:都。

(26)欢颜:喜笑颜开。

(27)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

(28)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9)见(xiàn):通“现”,出现。

(30)庐:房子。

(31)足:满足,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不能呼喝,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一样,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不断。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而他人却安然无恙)也心甘情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