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黄国光简介

三十年的变迁

黄国光简介

作者:黄国光

 唐山大地震30年了。但当年那情景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然而灾后那一幕幕泪和喜的画面,仿佛电影在眼前闪过。

那年我刚从东海舰队调进北京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地震的那晚上,睡梦中,忽听惊叫声:“地震啦!快跑哇!”我迷迷瞪瞪跑到海军大院操场上。这时操场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得极少,有的浑身上下光溜溜的,自己还全然不知。人们都瞪着惊恐的眼睛,喘着粗气相互问:“哪儿震啦?!”

天亮后,部里领导跟我说:“这次大地震,是毁灭性的。震中就在你的家乡唐山市和丰南县。你得做好思想准备,你唐山的家人可能都不在了……”

听到这,我整个人像木了一样,震后的唐山与各地的联系全断了;公路、铁路也都不通了,回不去,就想方设法探听唐山的消息。正值我们在青岛开创作会议,部里值班室来电话转告我,父亲托从唐山走到北京的好心人送来字条。上面有老父亲写的4个字:全家平安。

我当时喜泪交加,揪着的心,稍稍平静些,但心里还是被油煎着似的。这时,机关要派人采访海军抗震救灾部队,我毫不犹豫就出发。车到唐山时,满眼是断壁残垣,往日车水马龙、骑自行车都撞对方的街道上,却行人稀少,到处冷冷清清。看到家乡的城市成了这个样子,我的心在滴血。

汽车在我家附近转了半个小时,怎么也找不见家的影子。以前那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都成了废墟。在一批临时搭起来的抗震棚见到年近花甲的父母,他们说,他们刚从屋里冲到外屋,墙就倒下来!到外边一看,四周全平了。到处是哭声、叫声、呼喊救命声……他们从夜里3点多开始救人,一直救到上午11点多,共救了30多人。救助部队日夜奋战,顾不上吃,顾不上睡,手扒得鲜血淋淋……

唐山大地震留在中国人记忆里的是一道深深的疤痕。

如今,震后的唐山,已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区主要街道,宽阔平坦,就像北京的东西长安街。路边的树木花草,枝繁叶茂,飘香溢彩。街道两旁新楼崛起,鳞次栉比。

凤凰涅槃后的唐山,3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5年,唐山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2000亿元,是地震前一年的90多倍,市民的人均收入是1975年的40多倍。数字虽然枯燥,但这是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唐山人有了钱,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讲究生活品位,追求新潮时尚。网吧、话吧、餐吧、酒吧、茶吧、咖啡吧生意很好。一到夜晚,霓虹灯闪烁,歌厅、舞场、娱乐城,歌声四起,舞步飞扬。整个市区,俨然像座不夜城。

现在的唐山人,居住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一栋栋横成行、竖成排的新楼房,煞是整齐,如同军队的列阵。楼前楼后,柳绿花红,一个个居民小区,像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公园。地震中残缺的家庭,早就修复圆满,人丁兴旺;地震的孤儿们也已过了而立之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震后的30年,唐山不仅仅城市新生,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生活安定,就连唐山的“俏夕阳”老年舞蹈队也登上了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春节晚会。

要说唐山震后30年的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些年来,每当我想起在那场劫灾中横遭不幸的父老乡亲,我就默默地祈祷,愿他们的英灵飞临冀东的上空,看看在当年地震废墟上重建的新唐山——一座整洁美丽、生机勃勃的城市。(人民日报2006-09-05)

标签: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