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路甬祥简介

路甬祥 lu yongxiang

路甬祥简介

---卓尔不群的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简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9年至1964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学习。1964年至1965年浙江省社教工作团三分团工作队队员。1965年至1979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1979年至1981年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1981年至1985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教授。1985年至1988年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1988年至1993年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其间: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9月至11月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1993年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至1996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1996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其间:1998年9月至11月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1998年12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5年2月当选为国际科学院理事会共同主席。

1999年当选为韩国科学技术院外籍名誉院士。2004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名誉院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名誉会员、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为德意志利奥波第那自然科学院院士。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1964年才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路甬祥能够在九十年代荣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并不是偶然的,他是用他的汗水和才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这个崇高岗位的。

1956年,夏夜的宁波市闷热难当,人们都在纳凉。路灯下,却有一个少年捧着一本书看得入迷,完全忘记了酷热。突然,少年合上手中的书,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做人就得象他们一样,人生才有意义。”他手中拿的是中外科学家、名人传记。书中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冯·卡门、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人的生活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少年的心。他立志更加发愤努力,将来要在科学技术上有所作为,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

这个少年就是十四岁时的路甬祥。

路甬祥知道,光有远大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从那个暑假开始,他遵照数学前辈苏步青在一篇文章中说的学数学应解万道题的要求,收集了代数、三角、几何、物理题集,在课余时间里大量解题。苏先生文中所说“勤解万道题”中的“万”大概是虚数,但路甬祥解的题远远超过了一万这个实数。两年多时间的坚持不懈,路甬祥加深了对各门知识的理解,开拓了思路,熟练了技巧,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如果说,1956年那个夏天是他立志献身科学的开始的话,那么,195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则是他正式踏上探索科技奥秘之路的第一个里程碑。

浙江大学浓郁的学习气氛,严谨求实的校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都使年轻的路甬祥激动不已,他沉浸在书山学海之中,陶醉在踏进科学圣殿的喜悦之中。五年的学习,他不仅修完了规定课程,还自学了其它系的课程,如“自动控制理论”、“弹性力学”、“边界层理论”等等。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仅靠学习前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独立的创造能力。浙江大学放手让学生独立工作的良好教学传统培养了路甬祥出色的独立创造精神和能力,他可以为科学技术大显身手了。浙大毕业后,他被选中留校。

然而,正当年轻的路甬祥扬起创造的风帆准备遨游于科学技术的海洋中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了全国。创造的风帆很难迎风鼓浪了。但是,不管政治风向如何变换,他坚信祖国的未来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于是,当许多人投身运动时,路甬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躲进了实验室搞科研、写论文。当许多人业务素质下降时,他们的水平却在不断地提高。当然,这是要冒风险的。如果被扣上“白专”的帽子,被扣上“反对文化大革命”的帽子,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艰辛的汗水结出了颗颗硕果。他们设计出了45mp/2cc超高压恒功率变量柱塞泵,研制成功了全液压动滑轮系统。1970年,为中国核试验及时采样设计出全液压遥控钻井机。他们还花了半年时间在停工的校办工厂和关闭的实验室研制出一种急用的水泵。

十年动乱过去了,人们痛定思痛,叹息事业荒废和青春流逝时,路甬祥却捧出了十几篇很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和科技报告。1979年,当联邦德国的科学家走进再次开放的中国时,惊喜地发现,浙江大学有一位学者,在险恶的环境下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他们激动了,主动为路甬祥争取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到了德国,路甬祥不仅激动,而且痛心。他发现“十年动乱”带给中国的不仅是10年时间的损失,而且是30年的差距。他必须赶上去,缩小差距。

德国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路甬祥每天工作15小时,每周工作6天半。德国人周末外出度假,路甬祥仍埋头实验室。多少次他忘了吃饭,多少次在实验室度过不眠之夜,甚至在患上大腿静脉曲张,被摘除一根血管后没几天,他又投入了紧张的实验。

辛勤的工作迎来了丰硕的成果。1980年,他对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两个最基本参数;压力和流量的控制,提出了变革流量检测力反馈和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加级间动态反馈理论,根本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来明琴肯流量控制方式以及半个世纪以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方式,推动了液压工业的进步。在这期间,路甬祥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规定五年完成的的全部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还获得了五项德国和美国专利,许多科研成果被日本和西欧的大学和工程界收入技术手册和研究教材。

这期间,一家德国跨国公司以高薪聘请他留在德国工作,同时,亚琛工业大学也盛情挽留他。但路甬祥作出了回祖国的决定,因为他的根在中国,他的事业在中国,他的理想在中国。他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为自己的祖国建设出力,个人生活再好也没有意义。

回国后,他在科研上又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获得了许多荣誉。

1981年,他在浙江大学建成的流体传动控制研究所很快被指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中心之一。在那里,他承担并完成了几十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在高速断路器执行机械、液压元件开发、电机械转换、传感与反馈、辩识与故障诊断等许多技术领域里作了开拓性的努力,生产出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产品,替代了进口,使我国国产机械电液控制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3年,他任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0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任中科院常务副院长。

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教育工程协会副主席。

他还拥有许多头衔,写出来一大串,但最重要的职务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作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敢于开拓创新,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开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新局面。

路甬祥不仅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培养人才上也是成果卓著。他培养了30多位博士,25位硕士以及5位博士后。为此,他在1989年荣获国家高等教育奖。

在谈到他取得的成就的秘诀时,路甬祥谦虚地说;“我天分平平,靠的仅仅是勤奋和持之以恒。”

标签:路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