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汉语 > 语言运用

春云初展即倾人──浅谈作文开头设计

春云初展即倾人──浅谈作文开头设计

开头指文章的开始,古时称为“起笔”。写好文章的开头很重要,要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倾心”。一篇文章,如果开头写得出色,后文写来顺畅;对读者而言,如果开头引人注目,人们就愿意读下去,否则就不想读。即使硬着头皮非读不可,印象也不佳。除非下面写得动人,否则这个不良印象不会改变。考试作文更是如此,虽然老师是在读完全文后才打分,但是,实际上从一开始读,脑子里就逐渐产生一个等级印象。这个等级印象固然随着文章的进展而浮动,但第一印象毕竟是很重要的,所以开头在文章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定全文基调的关键所在,因此也是最需斟酌之处。
文章的开头很难写吗?有的同学确实这样认为,往往是愁眉苦脸地对着命题而无从下笔。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关键是头脑中杂乱地堆积了一些印象或观念,而没有将整体考虑清楚,提不出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心中无底,方会觉得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开头是文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应统一在文章完整的结构之中,而不能装腔作势,使得开头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开头好比是文章整体脉络的头绪和起点,找到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着手之处,犹如“理乱绳”,找到了“线头”,绳线方能理顺。叶圣陶、夏丏尊等先生说过:“作者在一个字也不曾写之前,整篇的文章已经活现在胸中。这时候,该用什么法开头,开头该用怎样的话,也都派定注就,再不必特地用什么搜寻的功夫。”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不要急于动笔,而是整体出发,很好地构思,问题想清楚、解决了,开笔也就顺利了。
开头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帮助读者抓住要领,易于领会全文,或是能够引人入胜,使人乐于读完全文。教材其实就是最好的范例,下面就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篇目的开头设计做了一些分析,目的在于告诉那些提到作文就头疼,提起笔如有千斤重的学生,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探索,不断积累,写好作文开头还是不难做到的。
首先,开头要能起到“引领”作用。
“提纲挈领”一词告诉我们“领”在衣服中的地位,一提起衣领,也就抓到了整件衣服的关键。好的开头就是要能一下子把全文“提领”起来,引导、吸引读者去读文章的其余部分。《故都的秋》一文这样开头: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文章一开始便点出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色,加之两个”赶”字,不免也使读者要如同作者一般,赶着下面的文字来共同“饱尝”“这故都的秋味”了。这样的开头便能一下抓住读者。《六国论》开篇即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孟子•告子上》开头就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前者以先否定后肯定的方式,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而后者以比喻的形式开篇,随之也马上展示了论点:舍生而取义。
由上述两例,我们也可以看到议论文的开头应当尽快揭示中心论点,或尽快提出中心论题。立论文章通常在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或者首段简述事实,第二段摆出主要观点。这样眉目清楚,旗帜鲜明,使读者容易一下子就明确全文论述的中心,有兴趣继续看看下面的“为什么”。
开头要能起到“引领”作用,这是从内容上说的;其次从形式上谈谈,为了要吸引读者,文章开头的一些技巧。
开头的种类很多。就记叙文而言,按次序分,有顺序式、倒叙式开头。前者不必赘述,后者如鲁迅的《祝福》,就是先叙祥林嫂之死,而后写她的一生,一开始就营造了浓郁的悲剧氛围,唤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极大的同情,记叙文还常常采取议论文式开头,这样就能在文章一开始提出或涉及主题思想,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或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问题。这种议论式的开头,要求思想深刻,见解新颖,语言简练,能启发读者思考,能启发读者思考,经得起反复咀嚼。唐弢的《琐忆》即是如此: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下面作者叙述了几件与鲁迅先生交往的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记叙文也常常采用描写式开头。如鲁迅先生所写的《药》: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
作者这里写了一个凄凉、萧索的秋景,用这个气氛笼罩全篇,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预示了人物凄凉的命运。记叙文还常常采用抒情式开头,它的好处是一开始就以真挚、饱满的感情给读者以感染,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文。要特别注意的是,感情要真挚、自然,语言要朴素、简洁,切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堆砌华丽而空洞的词句。朱自清的《绿》即是采用了这种开场方式:“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起笔抓住“绿”字切题,并以“惊诧”为“文眼”,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议论文的开头写得有味,比之记叙文来说更为重要,因为议论文很容易写得平淡、枯燥。如果文章一开头就淡而无味,别人就很难有兴致读下去。
为此,可采用开门见山法。这种方式,没有闲话,不枝不蔓,一开始就接触本题。如毛泽东的论著《改造我们的学习》开首一句便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鲜明直接地揭示了论题,接着用“理由如次”展示全文来加以论述。
为了阐述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采用叙述性开头。如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时发表的悼文是这样开头的: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是一个深情的叙述型的开头,随后悼文对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此例告诉我们,因事立论的文章,如果这件事还不为一般人所熟知,就要先扼要叙述,然后发挥议论。其次这样写,文章一开始是具体形象的事,再上升为理论论述,读者就容易理解与接受。但这“叙”必须是扼要的,为下文议论服务的,不必面面俱到地用很长的篇幅叙写事件的前因后果。
说明文的开场也可各展所长。有直奔主题的解题说明式,譬如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演变》一开场即是: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
但说明文也容易写得较为枯燥乏味,那么以引用开篇,设问开场,不失为一个较能引起人们阅读兴趣的开头,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开场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既增加了文学趣味,又能吸引读者;又如我们学过的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文就以这个设问为序,引发了读者寻根问底的兴趣。
近几年高考获得满分的作文,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仔细分析2005年高考全国各地的高考卷中的优秀作文,它们的开头具有这样一些共性。
开门见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入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2005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
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2005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说“安”)
寓言诗歌
一只鸟在飞,它的母亲在某个目的地等待它的到达。它只知道母亲在远方等它,不知原因。它风雨兼程,急迫迅速。它需要到达。当它找到它的母亲,它向它母亲炫耀:“三天我飞了几百里,找遍了整个山林,我饥饿,我渴,我的羽毛掉了一大半。我觉得我很坚强。”(2005高考优秀作文(湖南卷):《真正的天堂》)
你站在窗子里看别人,
别人站在桥上看你。
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
别人装饰了你的梦。
很喜欢卞之琳的这首小诗,隽永而深刻。有一种悠悠情思令人遐想。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的一幅画,细腻而自然。
别人装饰着你的梦,而你却装饰了别人的风景。一扇窗子,一座小桥。近处的你,远处的别人,以期为对方营造了美好的氛围。如若缺少一方,还有这幅动人的画卷么?(200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别人的风景你的梦》)
问题引领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2005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或许,在血脉亲情之上,爱永远都是倾斜的。也正是有了倾斜,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梦,才有了爱的延续。在我的一生之中,青年时是精彩亮丽的,中年时是充实丰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时的响亮有力呢?(20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不肯死去的心)
引用名言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盼热切的脸。(2005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明月,照着我们的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2005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张扬与内敛)
排比点题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20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生命的绝唱》)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的铭记,为了铭记的忘记。(2005陕西高考优秀作文:《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满天繁星,闪亮的、耀眼的星星有很多颗──而我却不是其中之一。广阔的大海,晶莹剔透的浪花有很多──而我却不是其中的一朵。茂密的森林,挺拔高大的树不计其数──而我却不是其中的一棵。是的,我是平凡的,没有夺目的光耀,没有高大的身躯,更没有让人羡慕不已的资质。可是,我却有满腔的热血,无止境的热情。我是普通的,可是,我并不平庸,人生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我的平凡与普通而无法实现。(2005年广西高考满分作文:《别小看了平凡与普通》)
幼苗长成参天古木,是因为它安于土壤,不求凌云之高;石砾被冲刷成卵石,是因为它安于河底,不求跨洋之远;沙石被浸成珍珠,是因为它安于蚌壳,不求骄阳之暖。人又岂非如此,只有安于现有的,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过多地追求享受,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2005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说“安”)
场面描写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
骄阳炙烤着大地,热气侵袭着路人,焦急等候列车到站的乘客们也耐不住灼热的熏蒸,一律都躲到了站台内。我也不例外,为了透透气,并且希望能享受一两阵过堂风,我选择了一个靠门的位置坐下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浑身冒汗,因为只有热流扑面而来,根本没有什么凉风。擦汗的毛巾早已拦不住决堤的汗水,我只有求助于其实早已贴紧身体的衣服了。(2005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一双童鞋》)
古人论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即指文章的开场,要求文章的开场白如“凤头”一般小巧而美丽,所以我们提倡文章的开头应是:文字简约,提纲挈领,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