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作文

关于风俗的作文(集合15篇)

作文3.0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风俗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风俗的作文(集合15篇)

关于风俗的作文1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中夹锣鼓队奏乐。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一时,场面盛况空前。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趙’,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关于风俗的作文2

春节乃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从古至今她都保持着独有的文化风俗。春节风俗多彩多姿,让我们用心去体验春节风俗吧!

一年中我最爱的节日就是—春节,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外公总会拿起他的大毛笔,把他所收藏的红宣纸拿出来展示他的才华。外公最喜欢教我们写“福”字,他说,福字是我们老百姓呀,在春节最喜欢的一个字,写完后贴在门上,来年呀才会有福气,家庭呀,就会更顺利。外公呀,几乎每一年过春节都会这么说,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呀总不会腻。外公终于写好,再在纸上弄上浆糊,倒贴在门上,这时外公就会说:“这才是真正的福到了嘛!”从外公的福字中,我感受到了春节的风俗。

大街上,很多商贩都摆了一个小摊子来卖年货,那小摊上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呀!你看,那石滩的一角又围满了人,我也好奇的挤在人群中去看。哇,原来铺满地摊的全是春联,人们都在用手翻来翻去寻找他们最喜爱的那一副春联。那春联上满是金色的大毛笔字,金光闪闪的很是耀眼。我无意间听到了一对母女的对话,女儿说:“妈妈,这一幅怎么样,这一副是不是很好看呀!”妈妈微笑的回答,女儿说:“孩子,这副是很好看,但我们要的是既好看,而且还要写的好的春联,写得好的春联呀贴到门前才是最好看的,来年要我们家才会更幸福,更红火。”从这一对母女的对话中,我仿佛看到了来年的幸福。

说起春节,我最喜爱的当然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小孩都会跟着爸爸妈妈们走亲访友,去拿我最喜爱的压岁钱。我第一个拜年的人是我的奶奶,我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奶奶,新年快乐!祝你今年幸福快乐,长命百岁。”这时奶奶就会说:“好,那我祝你学习天天向上,这是给你的。”一个大大的红包亮在我的面前,我心里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看着红包上“新年快乐”那几个大大的金字,我情不自禁的也对自己说上一句:“新年快乐!”从拜年给压岁钱中我也感到了春节的风俗。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最爱的节日!从外公的“福”字,母女的对话,奶奶给的压岁钱中我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春节风俗,感受到了百姓们的心愿。

关于风俗的作文3

墨绿色的的衣裳,里面是满满的馅料,这就是家乡——上海的青团。一口咬下去,糯糯的外皮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馅,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在上海,青团是每年清明节家中必备,无论男女老少,总是经不住它的诱惑。每次去接妈妈下班时,总看到对面的“杏花楼”热闹极了,都排到大马路上了,根本望不到头。

每次我静静地看着,那诱人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刚出炉的烧饼掺杂着青团那股艾草的清香,似乎有一股隐形的麻绳,把经过的路人不由自主地就拉了进去。每次进去,青团总是少不了,两个顶饱,小小的身躯,里面内容可不少哦,可谓是“皮薄馅大”。咬一口,咸蛋黄那诱人的香味,便弥漫在了孩子的欢笑声和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每次一到清明节回外婆家,一进门第一句话总是:“外婆,外公,我们一起包青团!”每次开始做之前,外公外婆总是带着我先去洗手,并顺带一起把工具也清洗干净,她每次做事最讲究的就是细节。直到今天,我脑海里还深深地记着外婆将面团上裹上一层面粉将它反复揉捏的样子,接着又用手指在中间搓出一个洞,将中间的洞逐渐放大,再挖一大勺甜甜的豆沙。每当这时候,我总是伸出我的手指,悄悄地去刮一口甜豆沙吃,每次都被外婆抓包,外婆敲敲我的小脑袋,笑着说道:“你啊,可真是个小馋鬼哦!”不过外婆总是一边教训着我,一边还在不停歇地做着青团,把豆沙放进去后,封口,再搓成一个小球,这样,一个青团就完成了。

当然,每次看着外婆娴熟的手法,我也要去凑凑热闹。我围着灶台跳,用一副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外婆,央求道:“外婆,你让我试试可以吗,我绝对不捣乱!”除了外公,外婆几乎从来不会让别人一起来做青团,她可怕坏了她的佳作了,不过她仍然会让我来帮忙。我只适合做一些简单的,剩下的外婆会把着我的手,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每次做完,外婆总不会忘了给街坊邻里送一些过去。她的手艺,在小区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家都喜欢吃,有的啊,甚至还要求续餐的呢!每次看外婆递出一盒又一盒的青团,我难免有些小心疼,外婆总会笑笑,对我说:“好东西啊,要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有味道。”

我爱家乡的青团,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关于风俗的作文4

有一种糕点,它小巧,它玲珑;有一种糕点,它软糯,它香甜;这种高颜值的糕点便是我家乡的方糕了。人们在新春佳节时互相馈赠,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过年吃糕成了我们上海本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过,最让我回味的,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节前夕,我们应邀为那里的百岁老人亲手制作方糕。一路上我就兴奋不已,因为从小方糕吃了不少,亲手做还是第一次!

肃静的村庄,此时却热闹非凡,大家都热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面粉已经筛好,就等着我们把它们压制出来。

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兴冲冲地上阵了,先把面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里,里面有一个个小格子,要将他们一个个填满,然后加上豆沙芝麻枣泥等各种馅料,最后再覆盖一层面粉,雪白的面粉撒上去,好似天空中轻舞飞扬的雪花!面粉倒完就开始要压制了,师傅再三嘱咐,这是最要害的一步了,必须要压得紧实,不然一会儿脱模的时候可都要洒了。我小心翼翼地压制完,但脱模的时候还是失败了,洒了两块。师傅边做边笑着对我说,脱模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因为面粉太柔软了,手一抖就会洒。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脱模成功,一块块雪白晶莹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几次的失败后,我的方糕最终做成了。看着师傅将它们放进蒸笼,我不仅期待万分。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还真不简单呢!

半小时后,我的方糕出炉了,它们小小的,白白的,安肃静静地坐在那儿,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时间和村里的爷爷奶奶分享了亲手制作的美食,看着他们享受地品尝着方糕,我觉得嘴里的糕更香甜了。是啊,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方糕在商业化的生产下,变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里却总好似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个严寒的冬日,这份糕,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我想,不管未来我身在何方,这份方糕的温暖,家乡上海的温暖,将永恒留在我的心中。

关于风俗的作文5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那儿没有千古遗迹,但有鸟语和花香;没有奇特景观,但有和煦的阳光;没有神秘活动,但有美好的习俗。我们那儿的“拔拔灯灯会”就是一个令人神往,陶醉的风俗······

大概在宋元时期,英都镇便是富庶之乡,里面有一条河,名叫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运送货物只能使用驳船——就是那种不能自己游,需要人们来划或拉的船。到逆着水行驶的时候,便需要船夫来拉纤,俗称“拔船”。后来,这种劳动被人们融入到了民俗活动当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平安,年丰兴旺,一直延续到今天。

过完年没几天,便到了正月初九,母亲开车,带我和堂哥来到镇上。天还没暗,但是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为了节约空间,多数人把车开到了别处,这才不会占位子。路两旁,他们已经开始,摆卖灯笼了:有红的,,有黄的,有圆的,有方的,有三楞的,有有流苏的,有有提绳的,有有挂钩的,多种多样,形状也不同,真是惹人喜爱,我为此挑选了好久,终于挑了一个红的,圆的,既有流苏又有提绳的,拿在手上,一边逛灯会,一边等着黑夜来临。

好容易等来了这黑色的帷幕,尽管还没到时间,那些小贩便把摊子收进去,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的手里都拿着灯笼,各种样式的都有,之前那些小贩卖的样式,现在几乎全都有了。“开始了!”我等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迎来了灯会的开始。我把手伸进我的灯笼里,打开开关,那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纱布,散发出红色的光芒,大家都亮着,一切都有如过年时分,街上满是红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走着,在一幢大房子前停了下来——那儿已经开始拔灯了,那些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提着灯走,人们纷纷让出路来,让他们过去。我挤到前面去,看着那些叔叔在走,他们显得那么有精神,但脸却不很严肃——本来嘛,在这个盛大的活动上,都是开开心心的,没有人会愁眉苦脸的。我退出了人潮,一摇一摆的提着我的灯笼,灯跟着一摇一晃,我的影子也一摇一晃的来凑热闹,这下可好玩了,我和堂哥,弟弟便边随着人潮走,边享受着拔拔灯灯会的乐趣玩得不亦乐乎······

天已破晓,人们陆续回去,含着睡意的我们,尽管还想再玩会儿,但也必须得回去了······

关于风俗的作文6

“走进历史,一日游中国”的华丽口号,不仅指出了美丽的中国。(民俗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其实中国是很精彩的。民俗村是一个反映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主题公园。深圳因为点缀而更有文化气息。今天,我来到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圣地——锦绣中华民俗村。进入锦绣民俗村,一道笔直的楼梯出现在眼前。楼梯上有两条可爱的金龙。我跟着走下楼梯,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各种奇形怪状的房子让我目瞪口呆。

首先,我们观看了大型原创真人历史剧《金吾王朝》,雄伟的钟声带我们回到四百多年前的万历时代。辽东地区的满族英雄努尔哈赤,因统治凄惨,设州十三甲,以区区四万大军无畏,与朝廷交战数倍。 47万大军,在兵力悬殊的战斗中,在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在铁背山前的萨尔胡河畔,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激战。我目睹了这场震撼人心的大规模战斗。原汁原味的真人历史剧《金戈王朝》,不禁被马背上的民族英雄气概所感染。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生动而壮丽的历史战争!然后,我们走进西藏,看到了广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马俑。眼前的景象让我眼花缭乱,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带着这么多,我好像走遍了全国。看了很多景点,弟弟突然说:“我刚看到溅水,我想去。”阿姨听了,立马把我们带到了这里。到了傣族泼水节的举办地,就是傣族人泼水节了。

在这个地方,只要不怕弄湿衣服,就能和傣族人一起感受傣族风情。我弟弟等不及要走了。我们玩了,但我们没有带换洗的衣服。我们可以做什么?哥哥似乎看出我在想什么,说:“姐姐,那边有雨衣和盆。雨衣只要60元,45元。脸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湿衣服了。有了盆子,你就可以尽情地泼它们。”昂贵的泼水必需品。一边是弟弟恳求的眼神,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将目光投向了姑姑,姑姑说:“没事,买吧!”所以他们在喷水器处装满了一盆水。它开始飞溅。每个人都泼了一锅又一锅。没多久,小弟就变成了雨衣菜鸟,当然,谁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天快黑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感觉这一天的行程很棒!锦绣中华民俗村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遍了中国名山名村。朋友们,来深圳千万不要错过这么好的地方!民族风俗构成

关于风俗的作文7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对于众多孩子来说,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没有这么好,春节的到来,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

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压岁钱,能有好多的点心吃,那该有多好呀!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别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别家孩子们欢乐的笑脸。 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是啊,我该起床了,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压岁钱,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可床还是得起的。 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当我跨出房门时,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没错!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没错的!

当我想到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带着无限关爱说:“丽,新年快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好,别丢了!”我顿时惊呆了。

问道:“妈,我们家庭状况不好,拿压岁钱干啥?”妈笑了笑:“傻孩子,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状况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穷了,你就放心拿着好了。”“那边还有点心,多吃点。”我一蹦一跳,跑到点心前,抓了一大把,开心地吃了个痛快。

我靠着门边,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捏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再望着不远处那群孩子打闹的情景,听着大人们说着“新年发财”的祝语,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心中不觉畅快无比!

也是从反面的角度来构思,但又有些许变化。前面的是写叔叔的祸事对一家人的打击。而本文则是通过“我”过去与现在过春节的截然相反情形之对比,揭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亦揭示了写话题作文,不仅可以在某个点上选择题材来写,还可以在线上纵向铺开,写出纵向故事的发展变化,也更易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关于风俗的作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福鼎龙安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小镇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在除夕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没想到爷爷奶奶起得更早,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每个人的家中都飘出了浓浓的饭菜香味。过新年就属我们小孩最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放鞭炮了,噼里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没有停过。爷爷让我帮他放一种红色的,点燃了会沿着火线爆炸的鞭炮。我点完拔腿就跑,只听到身后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妈妈带着妹妹在大门上贴春联,妹妹正准备贴上“福”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她。“这个‘福’字要倒着贴。”妈妈说,“因为这样就成了福到的谐音,福就光临我们家了。春节贴春联有喜庆,发财,吉祥之意。”妹妹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正帮着爷爷奶奶做麻糍,麻糍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麻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幸福感,咬起来酥软可口。而麻糍的制作过程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他要用饭甑把糯米蒸熟。这很考验人的手艺,因为大米要蒸的软硬适当,然后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个个大麻糍备用。接下来要做出麻糍的配料,一般是用黄豆粉、红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要吃的时候,把大麻糍蒸热,用筷子团成团,放进装着配料的大盘子里滚两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在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鸡则象征着吉祥如意。接着,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给我们小孩压岁。

晚上8:00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凌晨12点还未到,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地放鞭炮庆新年。直到守岁结束,我才会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

家乡的风俗展现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民族风俗传承下去。

关于风俗的作文9

“噼里啪啦”,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贴春联。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新的一年的开始,预示着我们长大了一岁,美好事物将来临,谁不高兴呢?

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穿着新衣服,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准备去买个痛快。 走亲戚,大多数人更是争着去。 可是大家都高兴的时候,我却高兴不起来。 清晨,听见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还躲在被窝里不愿起床,你想想,被窝中的舒服感觉谁愿离开!

可还 没等我舒服够,妈妈已经扯破嗓门叫我快起床了。我将被子一扯,蒙住了整个头,可无济于事,妈妈已走进了房间,下了一道圣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点准备!” 我生来性格内向,不愿串门走亲访友,但无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

我们全家人已准备好出发了。天啊!拎几大包东西,岂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兴,说:“你们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会跟上的。”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约摸走了两三里路,我放下东西,拿起手一看,有两条红印子,动一动,弯都弯不过来。痛,我气愤极了!就在这时,一瓶不争气的酒滚了出来,我捡起一看,连崭新的标签上都有几条小脏痕。

还是继续上路吧。 总算到了外婆家,他们有说有笑的,可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闷看电视,想着心事。 过了几天,外婆她们家的人来我家了,礼物全放在书桌上,我翻着看着,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吗?标签上的几条痕迹还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会错,绝对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节,是一个欢庆的节曰,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盛大节曰,可是谁出的馊主意?

为什么要送春节礼物,难道不送不行吗?而且最终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来了,有什么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但愿以后过春节不要送这送那,在春节走动走动就是,没有必要非得送什么礼物,也更轻便! 简评:走亲戚,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风俗,平时难得走动的亲戚,在这时也要亲热亲热。一般说来,是令人愉快的。

而本文没有从众,又是做反面文章。当然,更妙是在讨厌中透露出一种明智的处世观,自然地鞭鞑了一些陋习。读完本文,也就会给读者一些警醒和启示。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

关于风俗的作文10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

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关于风俗的作文11

今年,我和爸、妈决定今年不在长安过年了,说要回家乡过年。我听到爸、妈说要在家乡过年,我就在一边偷笑了,我最喜欢在家乡过年了,因为在那儿我可以自由地走动,不像在长安,想走都没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无聊就可以找他们聊天。

在一天后,我们到了。下车后,我一点都认不出家乡了,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回去了还是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我们拿着行李走进村,向爷爷家走去。在进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们问好和拜年。我们当然也很有礼貌地向别人问好、拜年。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爷爷家了,这时我们也就松了一口气了,在这个时候我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就开始四处找表哥和他玩,之后就这样过了一天。

第二天醒来,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个早点,然后帮我爷爷打扫卫生,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在杀鸡、鹅、鱼、也有在包饺子的,做完这些,大人们都在贴春联。过了不久后,我们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里太热闹了,摆放着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边站满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后他们满脸笑容的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十分热情的向他们问好,大家都说上了新年的祝语。过了一会开始进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爷爷、外公、外婆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大家万事如意!大家许过愿望后,鞭炮就响起来了,那声音震耳欲聋、烟雾冲天,我就躲得远远地观看,相持约半小时后才缓缓的停下来了,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分配煮饭,烧菜的工作……。真快,开饭了,大家齐举起杯子,相互说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话语,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团圆饭”意义。

第三天后,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户就开始放炮竹,自然,我们家也开始放了起来,放完鞭炮后,我们就开始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春节就要放烟火看春节晚会等。长辈们还要给我们小孩们压岁钱。所以我们家过春节也是如此。

第四天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门口前面都是“满地红”。在我们的家乡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纸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红红火火的,运气、工作、学业、身体都越来越好。这就是我的家乡,红红火火的家乡。

关于风俗的作文12

我的家乡是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很隆重,很有气氛,除了现在不能放鞭炮,现在的人也不包饺子和蒸饺。这些东西满大街都可以卖,真的没有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有一个月。每个家庭都开始买新衣服、糖果、橘子、水仙花等。以及面粉、花生、绿豆等。最有意思的是,家家包饺子、蒸饺(这是肇庆特产),人都是提前预定的。一般有十几个人一起打包。就说说我吧,一个月就满了。因为有东西吃,自己包起来,做个记号,一会儿就能找到自己的工作吃了。因为一群人在包,主人会在油窝里炸,哈~ ~。尽量吃吧。蒸饺要用砖放在路边的大火炉里,蒸饺要在一两个大窝或大水箱里煮12小时,不要熄火。

街上行人多,热闹非凡,尤其是农历二、五、八是赶集日。那种场景真的很幸福。街上的灯、五颜六色的花、灯笼和红旗都挂了。孩子们开始要求父母买鞭炮和烟花来迎接新年。有些孩子迫不及待,晚上出来放鞭炮和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年夜饭,吃完饭挂了长长的鞭炮。从0:00到0:00,家家户户准时燃放长长的鞭炮,代表着新年的开始。当时的夜真的像打仗,整座城市震耳欲聋。大年初一禁止扫地说不吉利的话,大人禁止骂小孩。直到新年,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了。可以是新年的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放完长长的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参加大运会,就是逛逛城市,不许回去,呵呵。当时人那么多,鞭炮烟花满大街都是,还有人往我身上扔鞭炮烟花,我往你身上扔。他们都笑了,很开心。大运会结束后,他们回家或者和朋友一起玩,孩子们甚至放鞭炮。大多数人不睡觉。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会煮粉丝和饺子吃。吃完后,他们会去街上和公园玩。第二天过后,他们会给亲戚朋友拜年。孩子见大人,就有利可图了。当他们收到利润时,他们会去买鞭炮和烟花来玩。

过年的时候,每天都有鞭炮声响起,到处都是欢乐的场面,就像每天过年一样,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味。那时候,我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和快乐。今年,北京开始限时燃放鞭炮和烟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全国都能玩。我觉得为了挽回过去过年的气氛,鞭炮烟花可以燃放的日子不长了

关于风俗的作文13

我的家乡在鲁汇镇,那是我从小生活的田园村落,每每在立冬前夕,孩子们就盼星星盼月亮地期盼甜甜的南瓜饼带给我们无尽的甜蜜。

立冬吃南瓜饼是不变的风俗习惯了。听外婆跟孩子们讲,南瓜不挑落脚地,当地的农民都爱种南瓜,只要一些土,一些水,南瓜就能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成熟的南瓜外表橙黄,寓意着红火、美满和幸福。

这次立冬,我又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拣了最新鲜的南瓜和翠嫩的芦苇叶,芦苇叶是用来蒸南瓜饼的。在清凉的井水浸泡,芦苇叶显得那样地纯净明亮。外婆将蒸熟的南瓜细搅成浆,和入面粉,面粉渐渐变得变得金黄柔软。外婆反复揉搓,飘出阵阵南瓜的清香,我不禁兴奋雀跃。

外婆给我一个面剂,自己手中也揉一个。只见外婆先将面团搓成圆形,用大拇指在一处按出一个深深的小洞,沿着边缘两根手指快速旋转着捏平小洞的周边,像一只金灿灿的小碗。再看看我的,都摊成张饼了呢!外婆慈祥地笑了笑,说这是摊大饼呢!逗得我们大家都笑了。接下来就是放入馅料了,其实,南瓜饼有许多的馅料,芝麻的,豆沙的,甜枣的等等,唯独就是没有咸的馅,那是因为南瓜本身就是甜的,若是再用咸味相和,就会失了原来的美味了。所以,南瓜饼一般不用放多少糖就会清甜四溢。最后,轻压成形,南瓜饼就做好了。

入锅了,用芦苇叶作托盘的南瓜饼更显娇贵、耀眼。用大火蒸十分钟,就有一串串水蒸气争先恐后地冒上来,伴着缕缕青烟,股股香味飘进了我的鼻尖,阵阵饿意涌上心头,令人垂涎三尺。还没等到出锅,就已经引来了邻居家的孩子,围着锅台转啊转,都不愿离开。刚一出锅,一大锅亮晶晶的南瓜饼不一会儿便一扫而空。孩子们、大人们的嘴里粘满了甜蜜的豆沙馅,眼里都是甜蜜的笑。左邻右舍都吃到了软糯香甜的南瓜饼,农家的朴实和欢乐让每个人心中都光明无比。

外婆又蒸了一小锅南瓜饼,挨家挨户地分到那些外地租户的家中。

现在,南瓜饼不仅在每个鲁汇人心中印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就连外乡人也对这种习俗热爱不已。那一个个圆圆的南瓜饼不仅是人们生活美满的寓意,更是家乡每一个人生命中最深邃的灵魂,它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让我想起外婆的笑颜,邻里的和睦,家乡美好的童年岁月……

关于风俗的作文14

家乡南冬至有三个习俗:包饺子、扫墓、放鞭炮。

1、包饺子

在我们南方,冬至前夕我们会一起回老家包饺子。汤圆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通顺、精致,内涵更重要。“汤圆,汤圆,团团袁媛”,这不就是汤圆的内涵吗?在我眼里,饺子是一种很好的“橡皮泥”。(捏动物)

这一年,踩着冷月的气息,我满心欢喜的回到了家。一灯吃了一顿“盛宴”之后,主事件“汤圆”终于出现了。一座“面山”,一盆清水。我看着大人往糯米粉里倒水揉。看完之后,我的手不自觉地痒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我的手。回想起去年和表哥搓汤圆的情形,真的很值得回忆:我们当时真的很开心能当猪和小狗。表哥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想,我飞快的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饺子已经吃完了。桌子上,饭筛上,饺子圆圆的,透明的,我闭着眼睛。好像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就在眼前。但是,我没有参与这些,很遗憾。冤枉了我这个“饺子师傅”。

2、扫墓

冬至的清晨,我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其次是第二大习俗——扫墓。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道美味的菜肴。呵呵,我都垂涎三尺了,更别说远在地下的祖先了。山路十八弯真的名副其实。山间纵横交错的窄道太多,无处转弯。(还好有大人带路,不然可能要我们几天才能到。)山上山下都是人,挤啊挤。不管陌生人还是熟人,殊途同归。与此同时,山上的扫墓人互相问候和问好。扫墓,当然是扫去祖坟前的杂草,在我看来。用耙子,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大人做的。我和表哥一起爬到了山顶。"把林边看做一座山峰,距离就不一样了。"壮丽的景色;惊心动魄的一幕“将濒临死亡,其他的山都在天底下显得矮矮的。”。“谢忱,萧月,快来祭祖求平安!”大人们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向大人学习:“同上。”,让大家笑个不停。喊完我们就跑了,疯了。“清明节下了很多雨”,但是今天没下雨。看着先人的坟墓,险峻荒凉,仿佛“路上行人欲断魂”。

3。放鞭炮

过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常说:“元旦在冬至之后。”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我不知道鞭炮是谁发明的。他们充满了乐趣。那时候我和表姐买了几盒,自然开心了好久。我们点上香,用颤抖的手引爆。火花飞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住耳朵,飞快地跑开了。我们站在屋里,怀着一颗活泼的心看着“戏”:“噼里啪啦”,鞭炮声和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太高兴了,不想花钱。

关于风俗的作文15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不仅仅是北京有隆重的春节,还有我们浙江省宁波市的春节,也称得上是热闹啊!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早盼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们素有的传统习惯,也是全国人民素有的习惯。打扫完,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日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采购,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瓜果蔬菜,都要买齐全,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拜访亲戚朋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新衣服,准备过年时穿。在节日前要在家里的大门上贴红纸黄字的春联。还可以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福字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用来增添喜庆气氛的。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树木枯死,百草不生,年一走,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应该怎么样才能不出现呢?就需要鞭炮炸,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这也算是增添热闹场面的一种方式。过了除夕夜,等第一声鸡鸣响起了,或者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就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春节是个欢乐和祥的日子,愿每个人都新春快乐,恭喜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