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作文

【精品】习俗的作文4篇

作文1.64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俗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习俗的作文4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习俗的作文 篇2

咱家乡的习俗,最大、最热闹的自然非举国同庆的除夕不可。

这大节日“派头十足”,不只是从除夕早上开始准备,而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就开始了。准备食材一:芝麻糕。首先,将芝麻倒入锅中翻炒,等到“香气四溢”,便可把花生、糯米、白糖、麦芽糖按一定比例放入锅中,将它们进行“合体”后放置入模具,挤压、拍平,再用刀加工成长条状的糕饼,最后装入袋子内,拿上一个放入嘴中细细咀嚼,不仅香脆可口,而且“纯手工制作”包含着浓浓的年味。准备食材二:百变豆。看到这个名字,你会联想到什么?是超市里的某种豆类零食?NO!NO!NO!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农村美食,想知道它怎样“诞生”吗?注意看:首先挑选上好的黄豆,帮它们“泡个澡”浸上一天一夜,直至它们喝饱水,紧接着给黄豆们来个“粉末性骨折”——磨豆子,将它们肚子里的“渣”分离,留下汁儿——豆浆,加热、撒葱花、倒酱油,喝上一口,淳淳豆得,回味无穷。当然百变豆不止会一种变身,只要在豆浆上滴上几滴盐卤,它便可以凝固,成功变身为豆腐。再变,把豆腐切成块,放入油锅炸,于是变身的又一个名字诞生了——油豆腐。

食材俱备,下面进入除夕前最后一项工程——谢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我们一家赶到乡下老家,把吃饭的大桌子搬到屋外,摆上酒菜,酒都是自家酿的烧酒,菜也是“无公害纯绿色”,自家做的.豆腐、香甜的米饭、肉馅红豆馅的年粽子、鲜活的鲤鱼用红纸包着,最后一道大菜——“鸡叼葱”。烧元宝、放花炮,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尽显其中……

“铛铛铛”除夕的钟声敲响了。男女老少就开始忙活儿起来,妇女们成了“厨房中人”一会儿切些青菜,一会儿在锅里翻炒几下,一会儿做几个肉丸……当然她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老人们也会帮着买些菜、买些鱼肉,有时还会在厨房里搭把手……真是忙得不亦乐乎。相比与厨房内的繁忙,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们可是悠闲多了,放会儿鞭炮,玩会儿游戏,累了坐下来吃会零食,室外是孩子们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着一碗碗“美味”,把孩子们的馋虫都钩出来了,可还是得忍住,得等拜了菩萨,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饭了。老人们说,不论菜的好坏,每种菜都要吃上一口。于是,我就一碗碗“品尝”了——香脆的藕象征着“路路通”,鲜美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细长的面条象征着“长寿” ……

吃完团圆饭,分压岁钱、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动接踵而来。守岁让整个城市昼夜不眠,鞭炮声让整个城市格外热闹……

除夕,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举国同庆、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心连心的日子。

习俗的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它独具特色,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文化。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大同市。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腊八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人便都早早地起床准备做腊八粥。说起这腊八粥的做法,倒是颇为讲究,八种主料,八种辅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我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放入锅里,加好水,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的世界,花花绿绿,还散发着微微的豆香。半小时后,豆子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入锅中。妈妈用大勺柔柔地搅和了一下,锅内马上就翻腾了起来。之后她将锅盖盖好便离去了,可我依旧对锅中的腊八粥十分感兴趣,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个小时,锅盖上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地把妈妈拉过来,待她揭开锅盖,我便迫不及待地看向锅里,之前煮粥蓄满的水几乎消失殆尽了,搅和在一起的米粒时不时冒出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却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粥好了。”妈妈话音未落,我已捧着碗筷站在妈妈旁边。

舀一勺放入嘴里,粥煮的烂烂的,不用嚼,还透着一丝滑爽,很快就融化了,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的,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同时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和美好期盼,更预示着来年会变得越来越好!

习俗的作文 篇4

过完了十五,还有正月二十三,二十三这天要燎疳,也就是回民所说的“跳火坑”。传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燎,才能驱毒灭病。晚饭后,天刚黑,各家在自家门前点燃一堆麦草(有时候也用野草),一家人从熊熊燃烧的大火上跳过去,柴草中还要加些葱皮,蒜皮什么的,这样做,据说可以把过去一年中的一切晦气都烧掉,然后大家无所顾虑的开始新的一年。等大火过去后,剩下的就是红红的灰烬,这灰烬要用一把平头的铁锹扬起来,看它们在空中的.形状——————是像麦花,还是豆花,还是胡麻花,一般是像什么花,就表明这一年什么庄稼能够丰收了。这一天,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看着村头第一家堆柴草,就围过去,跟着跳火坑,一直到全村都结束,他们还觉得不够过瘾。其实他们最高兴的是可以耍点小聪明,就是乘别人跳的时候,在火堆里面扔个鞭炮,然后砰的一声,正在跳的人给吓一大跳。正月里小孩子淘气是可以的,大人一般不会说他们的,春节嘛,就是要和谐,吵架和训斥人都是不吉利的。

过完了二十三,这个年才算是过结束了。小孩子们就开始等下一个节日“二月二”了,二月二是要吃炒豌豆的,还有蚕豆等,当然,还有村子里要请秦腔剧团来唱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