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推荐】说课稿集锦7篇

说课稿1.6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说课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爬”是大多数幼儿都会的运动,但手脚着地的爬过障碍物是现如今的幼儿较少能够尝试到的。本次体育活动是选自建构式教材,活动利用小乌龟“爬娃”作为激发幼儿爬行欲望的对象,通过让幼儿想像小乌龟的爬行方式,并自己在不同器材上练习爬行,从而锻炼他们钻爬过障碍物时动作的灵活协调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也让幼儿体会爬行的乐趣。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随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满足幼儿的需要,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学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过障碍物。

2、钻爬过障碍物时动作灵活协调。

本活动的重点是要巩固幼儿手脚着地爬行的正确姿势,训练爬行的速度。难点是在钻爬过障碍物时,能够做到动作灵活协调。

三、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活动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两方面的安排: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沙包;

2、玩具小乌龟一只;长绳四根;长凳四只;装了水的矿泉水瓶、拱形门若干。

四、 说过程

本次活动一共有三个部分: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就用矿泉水瓶在活动场地间隔一定距离四散排列,作为“树林”。活动开始,教师出示小乌龟“爬娃”,并向幼儿介绍“爬娃”的来历:这只小乌龟非常非常喜欢在树林里爬来爬去,所以大家都叫它“爬娃”。接着教师以“爬娃”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开始热身游戏:绕“树”爬行与听信号爬行。

第二部分是“爬娃”练本领。有两个内容:爬过小路——幼儿沿着长绳爬行,要求在爬行时手脚都要在绳子上;爬过小桥——幼儿在长凳上爬,这个环节需要进行随机的安全教育,提醒幼儿注意上下桥的安全。

最后一部分是游戏比赛“爬娃”运粮。幼儿分成四队,分别站在起点线的后面。游戏开始,每队排头幼儿趴下,后面的幼儿将粮食放在排头的背上,排头的幼儿迅速向前爬行,绕过“树林”,钻过“山洞”,到达终点线,将粮食全部运完。比赛结束,教师表扬幼儿后,请幼儿休息,结束本次活动。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重复练习法。整个活动我选择在户外进行,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此来达到该次活动的最终目标。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写传记》,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主要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部分。

本课的教学目标:

1.依托文本,强化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

2.经典切入,激发学生阅读传记的浓厚兴趣。

3.自主掌握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学会给历史人物写传记。

根据以上目标,我安排的.教法学法是:

教法:情景创设法和合作探究法。

学法:圈点批注法、聚焦阅读法,归纳总结法。

最后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出示成龙和马云的传记片断,让学生猜人物,从生活中的名人谈起,极大调动学生对人物传记的浓厚兴趣。

并顺势提出什么是传记,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圈点批注。

以《老舍自传》为例,概况总结出传记的写作内容和基本结构。再次精读《老舍自传》,归纳概况出写好传记的两条法宝,一抓住人物特点,二是以时间为线索,截取重要人生节点,做到条理清晰。因为传记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和履历表,我将以《美丽的颜色》为例,得出第三条法宝,“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

人物传记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生动传神,那就必然离不开人物刻画的一些方法。依托文本,回顾课文中刻画人物方法的运用技巧,让学生对人物传记有个更清晰的理解,从而达到关注文本,重视文本的目的。

回顾文本之后,我将着重强调学写传记的几个注意点。最后,依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布置相对应的写作训练。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2~5自然段。【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摆搭石;(第三、四段写) 走搭石;(最后一段议) 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 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⑴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⑵ 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⑶ 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⑴ 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⑵ 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②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⑶ 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五、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这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相礼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说课稿 篇4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着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展开。这些人大多是睿智超群,胸怀宽广,平凡可亲受人爱戴的。通过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同学们感受到他们伟大的人格,得到激励。

《小溪巴赫》是关于伟大音乐家巴赫的一篇文章。本堂课设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聆听音乐、朗读课文等手段,感受巴赫,小溪,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抓住巴赫的德文名字是小溪的意思;巴赫的为人像小溪般;以及巴赫的音乐与小溪有着某种相似处这三层联系来把握文章。整堂课主要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

文章通过巴赫的音乐来让我们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但是考虑到学生们对于巴赫的了解并不多,仅凭文章中的内容,感受巴赫人格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理解巴赫的为人如小溪这一层时,我准备了大量的关于巴赫的生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如何处理资料,选择与文章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来补充,以避免使资料过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从这些资料中应该能很快感受到巴赫的为人,勤奋、坚强、执著、却又默默无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朗读的环节,我认为这样的散文应该通过多读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韵味和作者所隐含的情感。在学生朗读课文选段的时候,我选择了巴赫的音乐《爱的协奏曲》来配乐,应该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小溪巴赫》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品味语言,理解和领会小溪与巴赫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文本阅读,积累部分常用词语优美语句,加深对部分常见修辞格作用的理解等

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聆听音乐,朗读课文,感受巴赫,小溪,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小溪与巴赫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体会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是心灵的回响,是情感的共鸣,从依偎在母亲怀抱里或是睡在摇篮里听母亲哼催眠曲开始,音乐就悄悄地渗进了我们的心脑和血肉,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旅途。我相信同学们生活中也都离不了音乐。不过或许大家更钟情于流行音乐,而对于古典音乐恐怕就很少有人问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古典音乐,

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请同学交流听后感。

师: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者,追溯渊源,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多少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不朽的杰作。音乐就像文学一样,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音乐作品中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到作者的影子。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何以创作出如此这般的音乐,并且至今不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感受巴赫的音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作者的写作缘由

1、从课文的开首几节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能够一起赏读到肖复兴的这篇文章也是经过曲折的。一开始作者想写巴赫却又三缄其口是为什么?

明确:古话说得好,大音稀声,大象稀形,大爱无言。正是因为他的敬仰到达了一定的程度,找不到最能描述巴赫的途径,所以才不敢轻易的解读巴赫,生怕表达得不完整或者是有错误。

2、那么这么谨慎的作者为什么最终还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使他豁然开朗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了作者解读的灵感。即巴赫的德文意思是小小溪水,涓涓细流不停止的意思。这让他找到了走进巴赫、解读巴赫的金钥匙。故以“小溪巴赫”为题。

三、释题

1、我们根据作者的理解,题目中的小溪与巴赫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在两者之间加一个字的话,你觉得什么字比较合适?

明确:像,如

2、那么是不是仅仅因为名字的德文意思是小小溪水,作者就认为巴赫像小溪了?(那么有人叫李聪明,他就一定聪明吗?)

明确:显然不是的,这是只是最表层的关联。

四、理清小溪和巴赫的关系,挖掘小溪的内涵。

1、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最初的“三缄其口”还是后来的“豁然开朗”写下此文,都是出于作者对于巴赫的敬仰和热爱。对于这样一位在心中非常重视和爱戴的人,任何的解读都不会是肤浅的,而应该是深刻的,那么小溪与巴赫之间还有怎样更深的联系?

明确:

(1).巴赫的德文是小小溪水

(2).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像小溪

(3).巴赫的音乐像小溪

2、找出文中集中写到小溪的段落,看看小溪究竟有什么特点?(教师范读)

明确:第8——10节集中写小溪

小溪的特点:永不停留,生命力旺盛,不被重视,安详,恬静,执着,旷日持久的美等。

3、在写小溪的时候作者还写到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还写到了大河,作用是大河与小溪作对比,进一步生动形象的反衬突出了小溪的特点。没有大起大落,不会张扬,默默无闻,却贵在时时刻刻的坚持,贵在无声无息的渗透。

4、这些是小溪的性格,在作者看来,也是巴赫的性格。文中11、12节自然地由小溪过渡到巴赫,将两者的性格连接到一起。那么究竟巴赫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什么作者觉得巴赫的性格就是小溪的性格呢?从文中我们似乎只能得知巴赫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巴赫的'生平。

幻灯片展示巴赫生平,概括巴赫的性格

总结巴赫的性格:不张扬,勤奋,默默无闻,沉静,坚韧

5、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具有小溪一样品格的巴赫,它的音乐与小溪一样。那么巴赫的音乐又是怎么样的呢?刚才上课伊始我们已经在感受过他的音乐,那么在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评价巴赫的音乐的呢?找出文中写到巴赫音乐的地方。

明确:6;13;16节

(一)巴赫音乐价值如小溪:能常青常绿,能滋养后代

文中第6节运用了对比:不像出土文物,价值只停留在证明过去,脱离了时代背景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巴赫音乐则不同,对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当下都有其启示意义,都会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类比:与成年老酒一样,随着时间的积淀越发醇香,

引入历代音乐家对其的评论

有人问为什么起巴赫的艺术是怎样达到这样完美的境地时,他很严肃地而简单的回答道:这是由于我下过一番苦功,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苦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界。“

(二)巴赫音乐特点如小溪:抒情性很强,如流水般缓缓流淌,宁静安详。听后好像真的滤掉了许多喧嚣和燥热,充满着宁静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远方、在夜的深处有着亲切的呼唤和等待……是因为有这美妙的乐声,像空气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夜色之中……”沉醉在这样的音乐声中,我们可以渐渐卸下一身的疲惫与烦躁,抛开所有的压力,如一股清流慢慢渗透进我们的心田,使紧张蜷缩的心渐渐舒展。

五、有人说,用“小溪”形容巴赫太小家子气,不够伟大,你认为呢?

伟大与否不是用大小来衡量,而是在于它的价值,文中14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14段。

六、总结:小溪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特征,是与巴赫的性格、品格及其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相照应的。巴赫的个性沉静而坚韧,生前默默无闻,死时悄然离去,而他的音乐却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成就,滋养着后世无数的伟大音乐家。“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相融一体,“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乐的完美写照。

七、拓展及作业:

作者说描写音乐是件蠢事,的确像音乐这样抽象的事物我们很难直接对它描绘和言说,但作者巧妙地找到小溪做喻体,借用比喻手法把这种抽象的感觉形象化,使读者更深刻地、更快地了解巴赫和他的音乐。这种手法是值得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借鉴和运用的。

练练笔:

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通过比喻的手法来写一位你身边的人物。

要求:300字,形象贴切。

板书:

巴赫的德文名字是小溪

巴赫 像 小溪 巴赫的为人像小溪

巴赫的音乐像小溪

教后记:

我认为这堂课基本上实现了我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较配合地完成了整堂课。重点较为集中和突出,时间控制得基本恰当。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最开始的引入分析课文核心问题时,由于紧张将巴赫像小溪说成了小溪像巴赫,这虽然看似是个小错误,但也不能小视它,这是把本体和喻体弄反了。我们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做到正确性。

原本将“用小溪来形容大海是不是太小气了?”这个问题置于教学过程的最后,然后上过之后觉得这个问题放到最后上事实上意义并不是很大,如果以后再上,可以将这个问题提到最前面来问,然后导出后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需要做微调,使之更加顺畅。在板书的设计上还要稍作修改。

本堂课的亮点之一是刘慧玲同学伴着音乐朗读的部分,情感、节奏、何音乐配合地非常好。也实现了我预期的效果。可见,多媒体如若用得好,可以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7《化石鱼》。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化石鱼》一课是一篇儿童科普短文。通过小金鱼和河公公的对话,介绍了一种化石,就是鱼类的祖先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化石鱼。课文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把读者带入了充满童趣的世界。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化石鱼是鱼类的祖先,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附近”、“稀奇”和“有趣”等词语。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起始年级,就更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的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的运用,都力求让自己更儿童化。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创造性的读——师生合作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1、自然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教师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二类字字词的复习巧妙的由词到句,由句入篇。

师:“课文中的小金鱼在谁的附近游来游去?谁能把这条小金鱼贴在黑板上?”

生1:把小金鱼挨着化石鱼贴了。

生2:他贴的不准确,我来贴。(他把小金鱼和化石鱼离开了些距离)

师又把小金鱼离化石鱼很远,就此说明:附近就是周围,不能很远,也不能挨着。

师:你能试着用“附近”说一句话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你轻声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填空:小金鱼开始以为化石鱼是( ),后来知道了化石鱼是( )。

3、读中有法,读中感悟。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小金鱼的语言让学生当小金鱼转换角色带着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继而指导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体会小金鱼的心情,进一步把读中感悟落到实处。

师:请你找找小金鱼对化石鱼说什么了?

师出示小金鱼的话,问:学生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师:你就是小金鱼,快带着好奇的心情去问一问。

4、层层深入,探究明理。

教师以问题:“小金鱼为什么会认为化石鱼是假鱼?”把学生引入新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后,

出示:化石鱼的尾巴一下也不摆,眼睛一下也不动。化石鱼的嘴巴一下也不张。“一下”是什么意思?能把”一下”换个词语吗?抓住重点词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使他们明确了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品词品句,突破难点。

读河公公的话,抓住“最老最老的爷爷”,“4四亿多年了”以问题:“为什么是最老最老的爷爷?”“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后表达。使学生的表达能言之有物。

6、巧借结尾想象练说。

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因此教学中我们抓住结尾处再次为学生创设想象表达的空间。小金鱼要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朋友们,想想小金鱼的朋友会有谁?它会怎样告诉朋友们?在学生自主表达后,出示:小金鱼对( )说:“这是一条化石鱼,它可不是( ),而是( ),你们说多( )啊!”(引导学生运用“稀奇”、“有趣”练习说话。)

凸显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表达。

7、回到整体,再读全文,读出语气。

8质疑存疑 延伸课外

(1)学生质疑:河公公帮小金鱼找到了答案。同学们,有关化石鱼的事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吗?(生可能会问:化石鱼是怎么形成的?小金鱼和化石鱼怎么不像啊?)

(2)存疑:其实有关化石鱼的知识很多课外书上都有,课下你们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一找,看一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兴趣浓,朗读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真正体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最后说说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自然》五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认识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卫生保健教育,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消化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局部,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消化器官,既有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学习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教学难点是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同学分析、综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让同学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分组实验资料――试管、淀粉液、小烧杯、碘酒、滴管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⑴演示实验:出示两根装水的试管和一些米饭、白糖,把白糖和米饭分别放入盛水的试管里摇动,让同学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目的是集中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⑵提出问题:“像米饭这样不溶解于水的食物人体能吸收吗?是怎样被消化吸引的呢?”引导同学讨论。这一问题其实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让同学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抓住核心,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科学知识。

⑶揭示课题。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同学积极的学习欲望,使新课的出示水到渠成。

2、讨论交流认识消化器官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首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知道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然后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同学取长补短,丰富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在同学充沛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按顺序把各个消化器官依次展示给同学看。

最后,让同学对照自身的身体,互相说一说消化器官,并指一指它们的大体位置。

这样的设计,既激活了同学原有的知识储藏,把同学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3、实验探究认识消化过程

⑴了解唾液的作用

⑵认识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口腔:初步消化食管:运送食物

胃:继续消化小肠:充沛消化,充沛吸收

大肠:残渣通道

⑶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首先让同学对照消化器官作用图,分组讨论食物的消化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在同学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最后,让同学对照消化器官作用图,用自身的话,准确、全面、系统的说一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同学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同学提供充沛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增加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这局部说课稿充沛体现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充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笼统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寓教于乐,为同学发明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同学认识了消化器官的作用,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先让同学说一说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再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怎样维护人体的消化器官。最后,提出一个拓展延伸问题“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引导同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同学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沛体现“教师主导,同学主体”的教学原则。就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主要采取了

1、探究研讨法,引导同学经历“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观察实验――考虑与结论”的科学探究历程,培养同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观察实验法,通过同学实验和观察,提高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分组讨论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相互促进,一起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就同学的学习方法来说,主要是让同学通过“看、想、议、说、做”等活动,以落实同学的主体作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看一看,就是让同学看实验现象,看消化器官的大体位置。

想一想,就是在每个环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考虑。

议一议,是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评议,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说一说,就是让同学说消化器官的名称,说食物的消化过程,说维护消化器官的方法,让同学在说中学,学中说。

做一做,就是让同学动手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同学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历程,又学得了科学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同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同学科学探究的能力。

说课稿 篇7

一、说幼儿

我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6周岁左右,平时喜欢探究问题,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特别是对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等等是小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小朋友也经常把家里的玩具带来和同伴一起玩。玩具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谈话《老玩具我知道》,幼儿对老玩具有一定的了解。

二、说教材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事物都使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总是在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寻找答案,脑袋里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为什么!本节教学活动恰恰也是根据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玩具选择的教学内容,探索好玩老玩具。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三、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谈话教育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老玩具的一些玩法,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根据《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实际,我将本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 了解有中国特色的'老玩具。

(2) 有玩这些玩具的兴趣和愿望,并学习老玩具的新玩法。

(3)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让孩子认识老玩具。

难点:找出玩具不同的玩具和方法。

五、活动环节

1、激趣导入:出示课件,激发第一次认识老玩具的兴趣。

(1) 引导幼儿为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教师提问: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玩具?这个玩具怎么玩儿?

(2) 引发幼儿玩这些玩具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提问:这么多玩具你最想玩哪个?或者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3) 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学习老玩具的新玩法。

教师提问:谁能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有新鲜的玩法?

(4) 引导幼儿为这些老玩具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有这么多玩法,它们有相同玩法的吗?咱们能不能给它们分类?那些事属于同一类的呢?

教师可从玩具的玩法、在室内或室外玩、会玩或不会玩等多角度引导幼儿分类。 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在室外玩各种老玩具玩法。

活动延伸:

教育活动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探索的开始。所以,我把活动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让幼儿在室外玩各种老玩具玩法。

标签:说课稿 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