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必备】说课稿锦集六篇

说课稿2.51W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锦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是《桥》。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认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根据对教材特点的把握,我将《桥》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程序

(一) 开门见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略)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人们的惊慌失措。

(视频对学生留下的情感冲击,会使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三)、熟读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导入,聚焦老汉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桥,危险将在瞬间发生!这时,人们看到——(课件出示课文:略)生接读。(板书:老汉)2、透视老汉,深入感悟

①、潜心会文自读感悟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潜心会文是实现三者对话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怎么感受就怎么读,这是对学生自我感受的珍视,体现对学生情感的珍视。因此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动的原因,并读一读,怎样感受就怎样读。

②、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讲,以读代讲,更能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触动情感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经过自读、悟读、范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在学生感悟到老汉的镇定、舍己为人后,我首先用激情的语言过渡,再引导学生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体味老汉的严格要求,接着,学生加上表情、动作,带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朗读体会老汉的严格要求,品味老汉焦急、恼火背后的那颗爱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对话

过渡: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随着那如泣如诉、深沉悲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乐,我沉痛的交代着课文的结尾。 音乐的渲染,老师深情的范读,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儿子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深情地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她的儿子。老太太会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说些什么呢?如果老汉能听见老太太的诉说,他会怎么想呢?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达到情感的升华。)(四)、再度释"桥",领悟深意

此刻,山涧溪流上,再也没有了那座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生命桥(板书:生命桥)。可我们却分明看到有一座桥稳稳地架在了人们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辉,它坚不可摧。你看到了吗?是一座什么桥?学生交流:从而理解这不是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板书:连心桥)(五)、拓展练习,情感升华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孩子们在"接受感动"后,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这既是对课文学习的积淀,更是一种真情的感动在传递和蔓延。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练习:想象写话,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四、说板书设计

老汉 人们

镇定 桥 惊慌

舍己为人 有序 你拥我挤

严格要求 生命桥 疯了似的

爱亲人 跌跌撞撞

连心桥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肚拧返淖髡呗成钋榈厮茉炝艘晃黄胀ǖ睦瞎膊吃钡墓饣孕蜗蟆K焉南M酶褐冢阉赖奈O樟舾约海米约旱难庵鹆艘蛔恍嗟那帕骸?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四、说教法

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文本的价值,体会语言的魅力,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媒介,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资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交给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2.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说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

六、说课前准备

准备洪水暴发的图片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七、说课时安排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八、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视频资料)。

看完资料,同学们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预设:我想到了洪水是多么可怕,洪水又是多么的无情啊。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文章。

出示课件(板书:16桥)

二、自学生字词。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新词。

2.交流汇报。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3.集体朗读。

四、再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

1.轻声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凶猛的句子。

出示课件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谁来读一读?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与可怕。

3.出示课件观察画面。

这就是当时洪水袭来的情景。看了这幅画面,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吗?

4.出示课件引导: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村庄里发生了什么?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5.引导:人们找到生路了吗?是什么?

预设: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6.引导:桥是一座窄窄的桥,人是一百多号人,水已没到了腰部,如果人们毫无秩序地抢着过桥,会造成什么后果?

预设:(桥毁人亡)。

7.引导:然而惨剧有没有发生?(没有)是谁扭转了局面?是谁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五、品读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课件,提问:年迈的老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呢?请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面临危机时,老汉的神情是怎样的?(沉着镇静)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镇静和威严来?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指导朗读。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冲、揪、吼)

b.你从这些动词看出老汉当时的心情怎样?

c.你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出来吗?

问:从"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句话看出老汉怎样的神情与品质?

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领悟了《桥》这篇课文中洪水的凶猛和无情,更加体会到了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人格。

七、思维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或者你想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老汉?

附: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凶猛无情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老汉(老支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桥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文中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二。说学生

现在的学生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教学目标: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写生字、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步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烘托气氛,领会作者的表情达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教学难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的情景。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以后再请学生看书,()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2、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可来到木桥前,人们都停住了脚,这是为什么呢?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什么?

那么,老汉是怎样组织村民们过桥的?从中你又能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思考、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领学生深究并作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最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再一次感受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老汉的妻子,小伙子的母亲,小伙子也是老汉的儿子。同学们,读到这里谈谈心中的感受吧!

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二)、拓展——理解"桥"

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一座桥一座故事,窄窄的木桥被洪水冲走了,但是全村百姓的心里却建起了另一座桥,那就是老汉和儿子用生命筑起的生命桥。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中的第4课《食物的营养》。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食物的营养》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等。能通过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常见的食物中分别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对食物有了充分的认识,都知道饿了就要吃食物,其实就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的过程,这是我们能顺利进行并完成本课知识的基础。

2、由于三年级是本期初步接触此门学科,通过实验了解食物中含有营养还有障碍,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2、了解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性

3、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实验了解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能根据食物的不同营养进行分类

3、加强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处理信息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通过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营养,并会按不同的营养分类。

 二、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多层次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对话。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交互”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开放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收集资料,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等教学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自主地和创造性的学习。

3、发现法: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加深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处理信息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三、说学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的方法:本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便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如小组合作、实验检验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方法。

2、实验探究法: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多层次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交互”的主体性。

3、质疑讨论法:如食物中含有这么多营养,我们每天只吃一种食物行吗?在学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四、教学程序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学习食物的四大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了解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四大营养成分,并能根据食物的不同营养分类。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碘酒、白纸

2、 食物、瘦肉、熟蛋白、米饭、馒头、肥肉、花生、黄瓜、辣椒等食物

3、 实验记录表及酒精灯图

4、 按6人实验小组备齐以上仪器和食物

教学过程:

首先问话导入新课:通过统计喜欢吃的食物和情景图,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这些食物中有什么营养的兴趣。

接着通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通过实验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活动二:能辨别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根据食物的不同营养分类。

然后进行课外延伸,通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再谈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涵盖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从食物名称、实验方法、实验结论、是什么营养成分,简单明了板书。使学生感知到我吃的食物要合理搭配,为下节课设计一日食谱打下基础。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 面试礼仪。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分析,不足之处,尽请指正!

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分析。《面试礼仪》是人教版教材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 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塑造良好形象,初步接触了生活中的礼仪。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学好本课也为学习后面的职业道德打下理论基础。而在职场中讲礼仪,能展示职业形象,有助于求职成功。因此,本课题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着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职业礼仪的含义,掌握职业礼仪的内容,领会面试礼仪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知礼懂礼行礼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内涵

之所以把这作为重点,完全是根据新课标要求,在考试中这些知识需要学生们牢牢掌握。

根据心理学教学规律,素质的提升非一日之功,习惯的养成最少也需要三周的时间。加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够成熟,要使他们在生活中遵从礼仪,离不开老师的长期教导。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使学生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习惯。

为了更好地讲解教学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法:

1、问题设疑法(问答互动法)。通过有意识地设问,一方面能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开动脑筋,另一方面,几个问题环环相扣,把教学目标中的几个知识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我更好地控制课题节奏。

2、直观演示法。我将综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新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与探究。本着这个原则,我制定了以下学法

1、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自主探究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具体操作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阐述。

下面,我就来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播放视频《礼仪风采大赛》,让学生感受职业礼仪的魅力。接着我再出示一系列有关礼仪的时政,让学生明白礼仪在职场占有重要地位,引出本课主题职业礼仪。适时抛出新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什么是职业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带着这些新问题, 我将进 入讲授新课的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五项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 从读说看演听,全方位训练学生的能力。

活动一:读一读

阅读书本《小赵的故事》,引导学生领会小赵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良好职业礼仪。进而我要求学生给课本18页内容分层,找出职业礼仪的含义、作用以训练学生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

活动二:说一说

展示材料《三个应聘者的面试经历》,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简要评析三个求职者的礼仪表现,谈谈并列举你所知道的求职礼仪。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将进行修正补充,并做总结:面试是一门学问, 一门艺术。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最好的介绍信是用我们的太度,素养和实力写就的,而这些又往往通过我们的仪表形象,言谈举止等细节显露出来 。

活动三:看一看

观看视频《职业礼仪》。要求学生在幽默的讲解中铭记职场礼仪的基本要求。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的识记和理解。

活动四:演一演

在本环节中,我将要求学生模拟招聘现场。请几位同学扮演主考官,几位同学扮演面试者上台做具体的动作示范,台下同学上台纠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由此我便巧妙的处理好了本课难点,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五:听一听

赏析音乐《文明礼仪歌》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讲授环节,深化本课主题。也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的渲染下,潜移默化的将礼仪践行到生活中去。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在此环节我将要求学生花两分钟时间结合黑板、课本、笔记,回顾本课内容。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加强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准政治老师,我将继续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战线上为为培养高素质新世纪人才献上绵薄之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观摩!不当之处,尽请指正!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与容积》,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第42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课将进一步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好这部分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实践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具:教学软件、一个量杯、一个乒乓球、各种实物(如:文具盒、橡皮等)。

2、学具:每人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土豆、一个水盆。

七、说教学过程:

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首先,我和学生一起玩反口令游戏:大西瓜、小芝麻在游戏中出现大西瓜和小芝麻,引出在实际生活中西瓜比较大,芝麻比较小从而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体积实验

首先,让学生估一估他们所准备的两个土豆谁大谁小,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并列出两个思考问题:

1、两个杯子的水面与原来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观察对比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变化情况,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两个思考问题,请代表回答,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1、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将其放入水中后挤占了水里空间,水面才上升了。

2、水面上升高度不同,是因为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最后实验小结:我们知道,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文具盒、橡皮等,而且由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不同,所占空间大小也不同,如文具盒所占空间大,橡皮所占空间小因此,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活动二:容积实验

首先,让学生理解,比如量杯,水杯水盆等物体都是容器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量杯相互比较,谁的辈子装水较多,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随后开始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

容器都能容纳一定的物体,而且有的容纳的物体多,有的容纳的物体少。因此,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板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⑵有什么感想?

⑶你还有什么疑惑?

⑷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各位教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南虎》,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

首先说说教材及教材目标。

新课标对诗歌有以下的教学目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有伤口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六单是一个以动物为话题的一个单元,共有五篇文章,前两篇为精读篇目,后三篇为自读篇目,五篇文章都与动物有关,文章不只是简单地描写动物,更多的是写到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类生活轨迹。这里有叙写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猫》,有叙写人类把动物逼上绝境的《斑羚飞渡》,有叙写被人类囚禁的《华南虎》,有写被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动物《马》,还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狼》。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我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

单元整体目标: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2、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4、懂得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热爱生命,认识和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华南虎》安排在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牛汉写作这首诗时是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淋的被囚禁的老虎,四趾破碎的虎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当时,那老虎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的强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写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本诗情感丰富,很有暴发力,非常适合朗读,所以在确定教学方法中,我将主要采用以读感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形象和主旨。

本单元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华南虎》中华南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也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本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定中,不可少的部分,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认识生命的平等,每一个人都应保护动物,珍视生命。

本诗文辞优美,含义深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情感的体验,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确定下,我把背诵《华南虎》定为目标之一。

其次,说说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联系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并背诵课文。

(2).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把握全诗主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4).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学会筛选信息,掌握以读感悟学习方法,自主探讨语言内涵和诗歌形象。

2、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收集动物资料,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

(2).理解诗人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 重点:华南虎形象的认识,象征手法——通过研讨词句,结合作者处境小组内完成。

2、 难点:几个关键语句的分析,以及几种态度的对比——通过合作探究,老师点拨攻破。这样确定原因: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表现了特有的政治环境,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也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而这段历史,学生陌生,即使了解了整段历史,也难以理解“华南虎”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要突破口重点,就要讲清背景,学生反复阅读,因为阅读是走向文字内心的桥梁。本文情感炽热,诗中老虎的遭遇会引发他们的同情心,因而让学生小组内探究、交流,教师整理。

第三,说说教法。

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自律性差,依赖性强,语言表达技巧欠缺,因此要督促学生做笔记,练习要限时,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要领,调控好课堂气氛,以免影响任务完成。

教师的任务重在点燃而不是自已燃烧,是使学生精彩,而不是自已精彩。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设计了导入新课的说虎环节,课后搜集资料,查询其他动物的生存状况的展示活动。具体说来我将采用的教法及教学手段是这样的:

1.情景熏陶法:《新课标》中要求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深入理解课文,熏陶法创设了情感基础;其次,本诗本就是一篇情感很丰富的文章,所以让配乐诵读触动学生,感情诵读激发学生,让他们的感情自然流露,领悟文字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2.阅(朗)读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采取多种阅读相结合,一方面本文的情感丰富,画面鲜明,很适合于阅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阅读,领悟,教师再点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3.换位法。这是针对作者写作时的政治背景学生生活经历缺乏而选择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理解,还得对他们进行思维的引导。让孩子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去体会文章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4.这三种教与学方法的选择,都重在情字上下功夫,这是本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

5.本文教学,我制作了课件,采用幻灯片展示。

第四、说学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读书,勾出知识点,其次老师提问、归纳,板书知识要点,最后老师小结,检查。

(2)、教给学生诗歌的学习方法——以读感悟,其中粗读是感知形象;研读是把握重点,探究疑难;品读是探究主旨。

(3)、学会筛选信息。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作者及北京的要点把握上。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自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渗透原则,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足够空间和时间。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提问、探究、练习,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落实好前面的德育渗透原则,把学文、作文、做人有机结合。

第五、说说教学设想。

“虎落平阳被犬欺 兽王精神仍雄奇”,本该生活于大山与森林之中,腾渊跳崖,位居百兽之王的华南虎。如今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华南虎》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又是超现实的喻指。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格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展示一个执着的灵魂。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理解诗文写作渊源、

作者牛汉,生活在“文革”期间。不平凡的经历让作者的诗意从悲愤的心灵里升起,写下了不少反映时代气息的诗作。《华南虎》一诗写于1973 年6月,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空。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生灵的年代。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的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被囚禁的华南虎。

其次,合作交流品读课文,欣赏华南虎的形象之美。

华南虎有着“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自然家园。

人们将它囚禁于笼中,“活活地铰掉”它充满战斗力的“趾爪”,可以用“钢锯锯掉”它坚强的“牙齿”,但是法西斯般的残忍,终究禁锢不住“不羁的灵魂”。“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血淋淋的沟壑”,暗示着它为自已做过怎样勇士般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抗争是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这抗争使得作为观众一员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灵魂的阵痛。于是,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着一个不屈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精神的高尚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从那掠过的身影中我们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类的希望。

再次,师生共同探究主题,弘扬华南虎精神之美。

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铁笼中无可奈何,但他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却是那“你、两道铁栅栏”所无法禁锢的。那些豪放不羁的精神美在铁栅来的衬托下给了读者更加强烈的震撼。“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心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启迪着“我”。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面对被囚禁的华南虎我们不禁扪心自问:面对大自然中的朋友,我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难道你没有看到那“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最后,在音乐中放松心情,思考人生,铭记善待。

第六、说说教学过程

采取粗读——研读——品读,自主发现——探究疑难——合作交流,抓关键,抓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由学到用,拓展延伸,体现一个“活”字,立足一个“读”字,突破一个“情”字。

(一)多媒体展示老虎图片,谈话导入:

(学生说“虎”。)

(二 )资料助读。(学生筛选信息)

1、 介绍作者:①七月诗成员”,55年受胡风事件牵连,囚禁两年。②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劳动改造。

2、《华南虎》写作时间及背景(略)

(三)听读全文,把握情感。(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朗诵)

1、字音。2、朗读情感指导。

(四)情读全文,感知形象。(指名学生感情朗读,男女学生分读)

要求:1、勾出佳词佳句,理解并提问。(学生解答)

思考:1、我从______看出,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老虎(你可以描述这只老虎的外貌和处境,也可以揣摩它的个性和心灵).

2、我从______看出,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_的观众。

(五)研读课文——探究疑难

1、 问:文中的“观众”“铁笼”“我”各代表什么?(小组研讨)

①师提示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②联系背景,找信息句;③理解;④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

“华南虎”——威严、高傲、向往自由,不屈生命,执着

“我”——在华南虎不羁个性呼唤下,诗人有着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2、 问:谁铰了华南虎,谁关了华南虎,谁在那里呵斥,谁在那里丢石头?是谁?(自由发言)

师:对,是人。作者在华南虎身上看到的是不也的灵魂,而我们是否也看到了类动物朋友的残害呢?(学生举例)

(六)品读课文(最后部分)——把握主旨

1、 揣摩问题:①明白什么?②为什么羞愧?③“我”到底看到了什么?(主旨句,想象写)2、面对大自然中的朋友,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写段话或几句诗,班上展示)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由:说“虎”——读“虎”——品“虎”,三个环节认识了诗人笔下华南虎的外在和内在,从中也得到不少启示: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现实,超越苦难,如何关爱动物?(课后写一篇体会)

(七)、课堂小结。

1、学习内容。2,情感教育。3、学习方法。

(八)迁移练习 。欣赏歌曲,在音乐中放松心情,思考人生,铭记善待。

(九)、课外拓展。

搜集动物资料,下节课展示。

七、说板书设计

1、 总原则:力求简明清晰,既要反映教学流程,又要反映知识脉络和重难点,文章总体特色、思想,依据课堂构想三大板块,把板书的要领放在习虎中粗读、研读、品读的主要知识上和疑难上。

2、 附板书

观众:冷漠无情、市侩、助纣为虐的群体。

华南虎: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于抗争

“我”:良知未泯、超越苦难、奋然前行,代表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的觉醒。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中第1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素养,由于理论性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总结信息的定义和信息的特征并在学习后促进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是有能力进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很强,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信息,本节课是更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理解信息的定义并说出信息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信息,以及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信息的特征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教师说出古诗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学生回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理解信息的概念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让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信息并引导学生自己来发现还有哪些信息在学生的周围,通过学科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将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信息的定义,并发表看法。我来引导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虽然各个领域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阅读教材知道定义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定义的众多,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老师总结,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我来引导学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并填写表格。10分钟的时间设置同桌两人为一组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并填写表格天气预报含义明天的天气,表现形式电视的视频,载体声音,图像。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我利用教材的马陵之战为过渡讲解信息的特征并结合生活实例辅助讲授,并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各个特征所对应的真实案例。我会提问: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有哪些发现呢?你怎么知道要上课呢?其实这些都是信息,说明信息具有普遍性。学生认真聆听,学生说过马路时红绿灯,校园里的花草,指示牌等。通过老师的总结知道了信息的普遍性。我引导学生们思考,古代如何传递信息以及现代又是如何呢?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学生思考我们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我利用庞涓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同桌讨论,获取错误情报。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以及如果他早一些知道这些信息的话,结果又会如何?这又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回答出是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信息时效性的体现。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去感受信息,发现信息。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化成学生易接受易懂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信息的特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着我会利用古代电视剧引导提问: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如果没有这个记载的物体呈现会有剑法信息吗?学生回答思过崖山洞的墙上,并体会到老师所说的信息的依附性。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最后做出总结归纳,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充分体现他们的求知探索的特点。

然后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阅读知识扩展的内容,并且4人为小组的形式10分钟的时间动手制作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在证明的过程中发现总结信息素养是如何体现的。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养成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同时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思考,并合作交流的方式着手制作,并总结信息素养的体现。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由现象推导定理是信息的加工、处理。结论一旦形成就储存在大脑里,这体现了信息的管理。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准确的表述出来,是信息的表达。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学生合作交流证明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进行了团队合作,互相之间共同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提升

我利用实践与思考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并询问他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信息存在哪些特征?

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体现了信息的不完整性。观看天气预报看明天的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通过举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我的作业是课后思考信息还具有哪些特征,以及信息素养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在课后延伸本课的教学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