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说课稿1.58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说课稿 篇1

(第一教时)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时,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三单元首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3、依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这一年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创设宽松的民主氛围,把学生摆在主动探求者的位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自主与合作讨究法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到“会了”。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10分钟)

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灵活的形式通俗简短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科学性、文艺性

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

⑤处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

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15分钟)

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总结本节课(3分钟)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六、说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并请个别同学在上《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进行口头交流。

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果实

果实内部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身边的强者,收集名人自强的事迹和名言,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做生活的强者,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

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通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三)知识目标

知道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

“知道遇到困难时,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这是本课的重点。本课重点体现在课程内容标准“不畏困难和挫折,努力向上,积极生活的理念,引导儿童珍爱自己,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感受“强者”精神、深入了解“强者”所具有的精神、学习做“强者”的行为引导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应出示相关教材图片),教材三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让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做到是很难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磨练。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侧重体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标角度)。

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别人宽容。”这是本单元第一课的教学重点;“体会残疾人群生活的艰辛,了解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反省自己的行为,尊重、关爱、帮助他们。”这是本单元第二课的教学重点;“知道遇到困难时,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这是本课的重点(本单元目标的角度)。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育心理学角度)。从当前四年级的学生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遇到困难,想办法去克服却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感受并了解强者的精神,学习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实际的角度)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

(一)我们拟通过环节一,让学生感受“强者”精神。

我们先出示《美哉,英雄少年》这首诗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接着播放“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和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视频片段,展示更多强者的事迹和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该环节,使大家在反复朗诵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英雄少年在大灾面前自强不息的强者精神,并让学生在情景、事迹、行动中体验“强者”精神和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强者”的可敬,可贵!)

(二)我们拟通过环节二、让学生深入了解“强者”精神。

我们首先让学生阅读书中材料“因为我是班长“和“病房里的小小志愿者”;

接着让学生说说还了解到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并从他们的身上,你怎样理解“做生活强者”的意义;最后分小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身边强者的事迹,每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从这些身边的强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感受和学习强者的精神品质,深入了解“强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二)我们拟通过环节三、让学生学习做“强者”的行为引导。

我们先让学生阅读书中13页的三份材料,说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说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样学习英雄和楷模的优秀品质;最后完成计划书,设计自己也要成为强者的方向。

(设计理念:通过事例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能积极面对、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做生活强者的信心和行为能力。)

四、课后延伸:

最后,我们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坚强勇敢、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名言警句进行课后延伸,把重点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努力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成学生的实际行动,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基础。

2、教材地位:本节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2)能力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B、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直尺(10厘米以上)

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1、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2、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旅程中来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教导学生学会怎么学习为己任,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

1、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

2、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有一天,小新跟妈妈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小新跑到熊仔饼的货架上拿熊仔饼,突然,小新叫起来了:“妈妈,妈妈,快来啊!熊仔饼怎么涨价了?”小新妈妈,跑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标价上写着“5.00元/盒”,可是之前买的时候是5元钱一盒。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新妈妈为什么哈哈大笑吗?

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复习: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尺(10厘米以上),比比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引领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距离,说明: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并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仔细观察思考:

A、1分米是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

B、10厘米是10个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

C、100毫米是100个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3)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出示上面三道题的答案,并与同学们共同推导出0.1米=0.10米=0.100米。

2、观察0.1米、0.10米、0.100米,概括小数的性质

①从左往右观察、比较这三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从右往左观察、比较这三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④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做一做:比较0.3和0.30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问题:

◆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

◆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

◆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0.3是三个,0.30是30个,也是3个,那么0.3和0.30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0.3=0.30

◆这里运用了什么规律?

3、呼应课始,引导学生揭示奥秘:(出示课件,唤起学生的记忆)由于小新妈妈掌握了小数的性质,知道5元=5.00元,所以才会哈哈大笑的。

提问:那么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呢?(让学生运用知识)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

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本书标价:4.50元/本。

设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提问:4.50元中的“0”可以去掉吗?3.05呢?

引导学生再次说出小数的性质。

这时我让学生尝试做题(出示例题,从旁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获取新知):

(1)把小数化简

0.70=0.7 105.0900=(105.09)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_ 3=_

提示: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三)巩固深化,扩展思维

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达到及时整理思路、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一题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 0.1米=0.10米=0.100米

做一做: 0.3=0.3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 、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 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

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接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 “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2、分段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1、2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品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同过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抓住重点句,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起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 紧抓住重点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爱心奉献,情感升华。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小女孩的洋娃娃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3.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4.播放音乐《让世界从满爱》,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下课。

五、板书设计

家人:棒棒糖 善良 仁爱 金吉娅 同情 体贴

说课稿 篇5

姓名:***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说课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第一册,所选的课程是第七课「日曜日」。

一.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它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汇在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中,为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 「前文」

本部分主要用来引入本课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即名词动词的过去式「~でした」「~ました」以及格助词「と」「で」「に」和疑问词「か」的用法。其中,名词动词过去式这个知识点是上节课所学知识的重要延伸,掌握好这一点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 「会話」

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训练。

3. 「数える言葉」

学习钞票和星期的数法。

4. 「解説」

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全面的解释说明。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昨日は~曜日でした。」「昨日は~と一緒に~をしました。」等重要句型,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听说,会数钞票,学会一周七天的日语说法并实际运用。

(3)分辨「と」「で」「に」三个格助词并能够运用于会话中。

(4)能运用疑问词「か」进行会话。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三. 重点难点

重点: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名词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的过去式以及其肯定和否定形式,熟练掌握钞票和星期的数法,并牢记数词和量词结合时发生的发音和形式的各种变化。

难点:由于日语语言的特殊性,过去式的肯定及否定形式比较复杂,学生很容易混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本课文本的学习以及课后不断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并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 教法学法

1. 以“旧”引“新”

依据知识迁移规律的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要学的新知识。

2. 以“练”促“能”

学生的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游戏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在游戏中就可以掌握所学知识。

3. 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

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自己编写会话并表演出来,更能突出语言的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在表演中逐步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五.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方面内容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自制卡片开展游戏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课堂流程

1. 课前准备:

上课前制作好游戏所用卡片,准备好上课时需要播放的音乐。

2. 新课导入:

播放日文歌曲,随着音乐节奏通过简单的手势让学生动起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歌词中引入本课需要学习的个别新词汇,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准备。(3分钟)

3. 新课讲解:

在歌曲导入的词汇基础上进一步讲解本课的新词汇,讲清楚每一个重要词汇的发音、意义、词性及用法等。在熟悉词汇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前文和会话部分的学习,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将本课重要的语法知识点贯穿其中,并举大量例句说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涵义及用法。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关日本文化方面的趣闻趣事,避免课堂讲解过程过于枯燥。(20分钟)

4. 归纳总结:

和学生一起把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一遍,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及难点,提醒学生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将钞票和星期的数法这一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小节向学生讲解。(10分钟)

5. 反馈练习:

从课后练习中挑选出一些可以体现本课知识点的题目随堂练习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7分钟)

6. 课堂活动:

利用课前准备的卡片组织学生模仿数钞票,要求学生边数边大声说出它的价值,加强对数词以及钞票数法的练习和记忆。另外,组织学生进行「今日は何曜日ですか。」「今日は金曜日です。」等句型的反复对话练习,强化对星期数法的记忆。下课前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剩余部分的练习题。(5分钟)

七. 板书设计

第七課 日曜日

一. 名词、动词谓语句的过去式

「~でした」

「~ました」

二. 格助词

「と」「で」「に」

三. 疑问词

「か」

四. 钞票和星期的数法

「~円」

「~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