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汇编九篇

说课稿3.19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汇编九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了解两栖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增强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以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青蛙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知识。

教材难点:幼儿学习排列青蛙生长过程。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采用谜语引出课题,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1.让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进入实验室采访,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

2.采访结束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教师进行总结,体现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处于支持者、引导者的地位。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用题纸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青蛙送回家,用行动来体现保护动物,爱护青蛙。

四、活动方法的选用: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

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我紧紧围绕新纲要的思想,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而使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意图(说教材)

《兔子舞》是一首活泼、热情的音乐,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是一首时尚的流行音乐舞蹈。小朋友对流行歌曲都比较熟悉。那么如何将流行的音乐元素有机地整合到我们幼儿园的日常音乐教育教学中,成为幼儿自己的流行音乐。本次韵律活动选择兔子舞就以挖掘歌曲本身的潜在因素入手,力求使幼儿的学习和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同时,又尽量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表现力,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及活泼开朗、合作表演的性格,尝试结伴舞蹈的乐趣。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具体目标为: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探索用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演,掌握"勾脚""蹦"的基本动作,在彩带的提示下区分"左右"方向。

2、能合着音乐的节奏表演兔子舞,尝试结伴舞蹈。体验和同伴合作,共同舞蹈的而快乐。

3、享受扮演兔子参加兔子舞会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合着音乐的节奏创编兔子舞,尝试结伴舞蹈,体验与同伴合作,共同舞蹈的快乐。

难点是掌握"勾脚""蹦"的基本动作,在彩带的提示下区分"左右"方向。

三、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

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知识准备:幼儿熟悉兔子舞的`音乐、会表演企鹅舞。

2、物质准备:兔子的头饰、头箍、尾巴、录音机、磁带、彩带、二名幼儿扮演森林兔子舞会的邀请者、事先会表演兔子舞。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情景感染法、提问法、整体教学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同时也是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老师以语言、体态语、情绪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体验情绪。

2、游戏法:以参加兔子舞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3、欣赏法是舞蹈欣赏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动中让幼儿欣赏小兔子表演,向小兔子学习动作,教师利用语言提示“勾脚、勾脚、扭、扭、蹦蹦跳”与幼儿一同学习,有效的突破难点。

4、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合着音乐节奏创编各种动作。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尝试结伴舞蹈,体验和同伴合作,共同舞蹈的快乐,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一) 律动:幼儿表演《企鹅舞》律动入室。

要求幼儿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

(二)以"小兔子"邀请幼儿参加森林舞会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谈话引入:瞧!谁来了?猜猜他来干什么?

2、小兔子提出参加森林兔子舞会的要求:

第一:要学会跳兔子舞。

第二:要把自己打扮成小兔子。

(此环节小兔子的出现是刺激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

(四)幼儿学习表演兔子舞。

1、幼儿自由发挥想像探索兔子舞的动作,教师肯定幼儿的表演动作。

"你们觉得兔子舞可以怎么表演呢?"

(幼儿是创编活动的主体,离开幼儿的活动,创编便失去意义。在此环节我迁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自由想像尝试创编兔子舞的动作,给幼儿充分发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先试后导、先编后学"的方式,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其余幼儿学习,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2、幼儿欣赏小兔子表演的兔子舞,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勾脚""蹦"的基本动作,发现彩带在兔子舞中发挥的提示"左右"方向的作用。

"认真看小兔子是怎么表演的?和你们表演得一样吗?他们先做什么动作?再做什么的动作?最后做什么动作?"

(此环节让幼儿明确欣赏的目的,观察小兔子的表演和自己表演得是否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记忆动作。)

3、幼儿伴随音乐自由练习。

(此环节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与幼儿一同向小兔子学习表演兔子舞比比谁最先学会参加舞会,以发现学习很快的秘密--利用语言提示" 勾脚、勾脚、扭、扭、蹦蹦跳"与幼儿一同表演。)

4、两只兔子的邀请舞

“两只兔子的邀请舞和一只兔子的独舞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手的动作变化,一个人跳时,手叉腰;两个人跳时,前一个手叉腰,后一个小朋友手搭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肩上。

幼儿两两合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教师提醒幼儿跟着节奏,同好朋友的动作一致。

5、长长的接龙舞。

自由搭火车表演兔子舞,教师提醒幼儿结伴舞蹈时动作要整齐。

(当幼儿的表演不整齐时,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彩带的作用,知道每一次表演先出有彩带的那只脚-左脚,并帮助幼儿形成经验。

6、幼儿利用道具扮演小兔子参加森林里的兔子舞会。

(特殊道具的出现满足了幼儿想当兔子舞参加舞会的心愿。)

7、组织幼儿思考:兔子舞还可以怎样表演更有意思?

(五)以邀请更多的伙伴参加兔子舞会结束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啦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的作用,为啦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啦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围巾和秋冬的防风沙、打扮自己的纱巾,幼儿自备啦各种各样的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的围巾。通过与同伴选的围巾的对比观察,教师的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的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的系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的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前发动啦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啦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啦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啦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啦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啦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奖状,为啦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啦颁奖的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的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的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的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的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多的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的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围巾的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的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啦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设计啦一个围巾展示的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啦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啦对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最佳奖和优秀奖的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的形式进行,为啦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啦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啦个别,又面向啦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啦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发动啦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啦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啦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啦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啦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啦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单项奖的奖状,为啦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啦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啦个别,又面向啦全体,为啦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啦颁奖的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啦,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啦"有自豪感。

5、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的时候,整个活动掀起啦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的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的围巾和身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的是手里的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的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的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啦,以至于后来颁奖的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的奖给落下啦。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的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设想让幼儿欣赏显性的美,从而感受到隐性的美,又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实际,发现平时幼儿在同伴过生日的时候会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贺卡,表示对同伴的祝福。而生日贺卡这个题材正是由显性的美到隐性美内化的最典型的素材 。生日贺卡又有其不同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选择了生日贺卡作为教学活动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教学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四、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 ,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 ,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五、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纲要》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贺卡”是成日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节日来临时,幼儿就会在家长的引导下,为教师或同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或精心挑选的贺卡。涉及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成人 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卡片上显性的美,在通过送祝福理解贺卡其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的心理将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活动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环境,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

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生日贺卡正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提出分类的标准,有音乐或没音乐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单页的或双面的,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3)活动延伸,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4、体现了幼儿教育整合的观念。

(1)资源的整合

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力量,拓展了幼儿活动的空间 。

(2)目标的整合

活动中教师基本上以艺术目标为准,同时报害了语言目标,情感目标,既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又有主次之分。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说思路: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结合我园课题研究,挖掘民俗文化,我设计了本节社会活动“欢乐元宵节”,其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元宵节这天所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感受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二、说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三、说教学重难点: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四、说反思:

本节课两个目标完成良好。《纲要》指出: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于是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的'喜庆,让积极参与的快乐撒满每个孩子的心中。

1、课件辅助 感受节日氛围

多媒体的利用能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帮助教师与孩子进行交流,并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PPT ——《欢乐元宵节》制造了这种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了幼儿的共鸣。

2、幼儿故事体会民俗文化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孩子们对元宵节已有一定的了解,而由于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想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事情。所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及教材特点,我设置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加深对元宵节的认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园合作 分享节日快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同时也让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幼儿开阔视野,领略传统文化的课堂。在我们的号召下,家长主动与我们配合.有的家长甚至还把家里做元宵的场面用数码相机拍了下来,让幼儿带来园里与同伴共享自己在家过元宵节的感受。这些活动拓展了幼儿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也让家与园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总的来说 , 整个活动是成功的,我以新《纲要》为指导,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 教育 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场景,我把喜悦埋在心里,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幼儿,用 “ 心 ” 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和关爱时我们就向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些角色又迈进一步!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1、说教材幼儿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选的这次教学活动来自于小班的语言教材,非常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孩子对好玩的泡泡水也非常感兴趣,《纲要》中也强调了选材即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孩子们平时爱玩的泡泡水,充满了好奇,更激发了孩子们操作于探索的欲望,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语言活动《吹泡泡》。

2、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因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尝试体验吹泡泡的`方法。

2、 愿意与同伴交流吹泡泡的发现与感受。

3、 制作泡泡水,并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交流吹泡泡的发现及制作吹泡泡的过程,整个过程也是按照这个重点为主,通过学习吹泡泡的方法,交流吹泡泡的发现,制作泡泡水,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

一、说教具

1、每人一瓶泡泡水;

2、洗洁精.水.吸管.瓶子;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我准备了这些教具来帮助我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辅,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得到发现,得到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另外,活动结构分为兴趣--游戏--创造三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实验得到发现。最后进行创造,不仅是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更使孩子们爱上了这节活动课。

2、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讨论法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为幼儿创造了做实验的条件,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并进行讨论及制作,从而全身心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上。

五、说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同时教师演示吹泡泡让孩子们看,啊,好美的泡泡呀!孩子太高兴,都争抢着拍打吹出的泡泡,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操作法,演示吹出的泡泡给孩子们看,激发了孩子们对吹泡泡的兴趣。

2、幼儿尝试吹泡泡的方法教师:孩子们泡泡好玩吗?你们想不想吹呀,那么我们玩游戏"吹泡泡"吧!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尝试吹泡泡,在孩子们吹泡泡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你吹出泡泡了吗?你是怎么吹的?宝宝,你吹的泡泡好大呀,是怎样吹的?琪琪你吹的泡泡一串串的,是怎么吹的?让孩子们相互交流吹泡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孩子们吹泡泡。在这里我有意识的追加提问,唤起幼儿深入细致的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索吹泡泡的方法,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增强了孩子们自主性。

3、继续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

孩子吹泡泡的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秘密?

教师:孩子你们吹的泡泡好美呀!宝宝,你吹的泡泡是大的,是小的?

琪琪你吹的泡泡是什么颜色?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发现了泡泡这么多秘密,泡泡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吹出的是大大的,有时是小小的,有的泡泡飞的好高好高,有的泡泡一下子就破了,你们说,吹泡泡是不是很有趣呀!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引导提问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在吹泡泡的游戏中自主观察泡泡的变化,摒弃以往教学中教师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忽略以幼儿为主的现象。

在本次活动中,我把幼儿作为主体,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项发言机会,让幼儿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看,自己去玩,去探索,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及求知欲望,也可以说整节课我和幼儿都在说,都在观察,都在发现。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我追求快乐、科学、宽松的活动气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

我的说课结束了,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力求精益求精,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我喜欢的朋友

首先,活动设计的意图出自于对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及年龄段发展外现情况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逐步加强,在社会交往上表现出对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识上的界定,他们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有自己“讨厌”的同学,而且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负”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干坏事”。针对上述种种孩子的表现,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2中对大班年龄段孩子的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己的好朋友,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等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我相当重视这一点,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观察、讨论、并做到幼幼、师幼交流共同形成社会认知,达到活动的目的。

好的活动选材及设计意图是活动开展的源动力,但活动的具体实施还得有赖于活动目标的导向性指引,针对此次活动我从能力及情感两个维度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一是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帮助周围人或动物的情感;二是能力目标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想法。把情感目标定位于此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因为社会交往本来就是孩子情感外显的学习与体验。而此次活动的难点则为从活动开展中延伸对好朋友的拓展认识,将幼儿情感融合进大自然内皆朋友这一点,它需要进行后续活动进一步体现。为了很好的达成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作了如下准备:PPT及轻快的音乐。

在明确了设计意图、拟定了活动目标及做好了活动相关准备后,我把活动的过程分为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 、结束活动三个大环节,其中在导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跟随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师提出要求后开始活动,环节预设问题为: 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起心里是什么感觉?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为了给孩子愉悦的情感体验,二是为更好地过渡到基本活动环节,在两环节的过渡时师可用很轻松的言语即可过渡,过渡环节预设问题为:孩子们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觉都这么好,那我们来看看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你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看PPT,顺利过渡到基本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在孩子们形成基本的情感认同后展开基本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说说自己喜欢的朋友。通过说达到能力目标的实现,再回到对重点目标的突破即讨论他们怎样才能交到朋友。最后让幼儿进一步发展思维,说说自己要怎样去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我把基本活动设计为四个步骤递进主要是想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发展幼儿情感,伙伴交流发展幼儿语言表述能力,发展思维提升幼儿情感。结束活动是与导入活动相呼应的设计,即听着音乐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并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总之,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位置是我在设计活动过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纲要》对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就是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一、活动来源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围绕着绳子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绳子的活动。本次《过河》就是根据孩子围着绳子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常州市教研室20xx年下发的《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中,中班上学期体育锻炼目标第三条中也提到: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大绳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过河》游戏方式来发展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四、过程分析

(一)、开始部分:收心热身阶段 5—6分钟。通过建构活动场地——"池塘",赋予幼儿特定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变化——"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游戏"小蝌蚪变变变".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 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15-20分钟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一、跳田埂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已有的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动作经验的准备。在场地设置上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统一动作练习方向,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本环节预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活动的开始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第二层次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第三层次为极限目标,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原有动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标难度。活动过程:教师用平衡布道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集体巡回练习,游戏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游戏时,教师组织幼儿思考、实践,并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助跑跨跳动作,激发幼儿尝试练习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跳过小河"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活动过程:首先教师用绳子对折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状为由窄逐渐变宽,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集体跟随练习。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阶段:3—5分钟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活动结果预测: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大家好!

我是来自学前06的简单日子,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尾巴的用处》,它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教师用书学前班秋季》中的主题五:动物的奥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尾巴的用处》这个活动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虽然有些幼儿会害怕某些动物,但是,大多数的动物还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会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当提到动物们的尾巴时,是会激起幼儿的兴趣的。学前班的幼儿,了解到的动物也比较多,也已经可以对动物进行粗略的归类的,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打下基础。另外,这个活动还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较灵活的.教学目标:

这个活动是以语言和科学为主,艺术次之,社会和健康为辅。所以我设计的目标是以导入的问答来增长了幼儿的科学知识,然后让幼儿熟练朗诵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接着是用仿编儿歌来开发幼儿思维,最后是引导幼儿画出喜爱的动物然后互相评价,这样幼儿就体会到了绘画艺术,与此同时它还提供给幼儿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化。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儿歌中的尾巴的特点,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并延伸儿歌。

第二部分是幼儿分析

本活动是幼儿认识并学习了许多动物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内容。我所教的幼儿是学前班,比起更小的幼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强了许多,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好,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儿歌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了这样的前题,加上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又易分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尽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是教法分析

由于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语言和科学为主,而且整合性较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前班的幼儿刚好处在前运算阶段,所以我在教学中以直观的环境来刺激幼儿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活动,也就是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仿编作品,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四部分是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将主要对活动过程加以说明

我的活动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我先用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和幼儿进行问答,通过这个问答,我把幼儿的兴趣引向动物的尾巴,并通过自已或幼儿说哪些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没有,动物们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幼儿每提到一种动物就在黑板上用图或简笔画版出来,留到活动第三部分时幼儿参考用。

(二)、接下来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在和幼儿问答讨论完了之后,版出儿歌《尾巴的用处》及发放幼儿用书,以轻松活泼的语气教授儿歌。边教边让幼儿回忆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幼儿对儿歌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后,我先自已编一种动物的尾巴到儿歌中,然后引导幼儿把前面导入中提到的动物的尾巴及他们的作用编入儿歌中,比比看哪个组的幼儿最会编儿歌。

(三)、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的尾巴。

当幼儿学会了儿歌后,我就跟幼儿说我想请他们每画一幅画,然后用这些画,和他们一起制作一本小图书。接着我发给幼儿预先在旁边打好孔的图画纸,让他们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并把动物们可爱的尾巴画漂亮些。画完后和同伴交流自已画的是什么,最后交上来制成书。

最后,我想谈谈本次活动的教学特色

1.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快乐。

2.注意挖掘教材、教师、幼儿的情感因素,充分应用自制教具、故事图画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尾巴的用处”这一活动的有关分析和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