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说课稿3.03W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导入。

采用为同学介绍文中的小主人公为开场白,既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2、检查预习情况

首先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让学生认读,领读,同桌互相读;接着请学生说说难记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教师并加以总结强调;最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说)

3、新授——研读课文。

①默读课文,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抓重点句,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

4、悬念式结尾

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两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爸爸的坚持下,放回了湖里,这一过程并没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发?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学习目标

我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出发,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渚的诚心诚意。

2、在读、说写等拓展性的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

二、设计思路:

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为纲,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对刘的“求贤若渴”等的体验中提炼出“诚”这条主线,在初读课文中发现成,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成,表达成,通过引入《出师表》这一拓展资料,让学生感悟猪这一人所后来回味到留的成,最后让学生与刘对话,从而来赞美成,升华成。

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分页标题#e#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分页标题#e#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设计点评: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我执教的是《蜗牛的奖杯》的第二课时,它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文本语言生动鲜活,是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与课文相配的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从学生的发展和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3、继续学习本课生字“蜻 蜓 蜂”,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从文本来看,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这两句话中“唯恐”和“生怕”虽然是近义词,但担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体会,因此领悟、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难点。

本课时主要通过巩固复习;读中感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理解寓意和学写生字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环节:巩固复习

首先我引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继续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环节: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读读悟悟,体会以前蜗牛翅膀的有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两张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随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二两个自然段,组织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我适时点拨学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飞翔”体会以前的蜗牛翅膀有力,飞行自如。顺势板书自由地飞翔。考虑到学生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紧扣这个词,让学生再读句子,找找能体现“遥遥领先”意思的词语,悟悟词义,知道“遥遥领先”是所有这些参加飞行比赛的对手都被蜗牛甩得很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将飞行本领高超的蜗牛深深印入脑海。

2、读读品品,感悟得奖后蜗牛的得意

这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学时,我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能力体会出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得意洋洋的心情。紧接着,我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多读读,多悟悟。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我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成天、唯恐、生怕”等体会蜗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教学中,我预计“唯恐、生怕”这两个词文言色彩较浓,学生的理解估计不到位,因此,我引导学生自读这两句话,并为“唯恐、生怕”找找近义词,初步感知蜗牛内心担心、害怕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体会到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更显得准确鲜明,而且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蜗牛既得意又担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学生朗读、并观察插图,让学生将又大又重的奖杯与柔弱的蜗牛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奖杯的`沉重以及蜗牛飞不起来的原因。

3、读读想想,领悟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动了。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交流感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退化”一词时会有困难,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第三段,了解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退化一词。从而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结果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利用媒体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创设情境:看着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如果你是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说话的过程提高认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学写生字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蜻、蜓、蜂”三个生字。我利用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朗读,找出三个生字的共同点,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我范写蜓,要求学生写得紧凑,注意建字底的写法和里面部分下横比上横短。我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练写,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认真书写。

以上是我对《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的初步预设,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预定目标。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在指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时,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注意点面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让学生朗读体会退化的意思以及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如果能让学生抓住“勉强、慢慢地爬行”等词语,结合文本语言理解词义,知道蜗牛勉强伸出头来还有奖杯变成硬壳,非常沉重的原因,所以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本来是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读品品,经过讨论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由于学生一时领会不了,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我讲得过多,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想像当时蜗牛想什么?来体会到两个词都是害怕、担心的意思,但是生怕比唯恐表示担心害怕的程度更深,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不能交换位置就更好了。

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船长》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位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小说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船长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显得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目标1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我把杜郎口的模式及任务导引教学法两者相融合,课堂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文章的脉络

,对哈尔威船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过了一天,学生对只是可能有所遗忘,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明确任务,学有方向。

根据教研室提出的任务导引教学法

的实验课题,结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了本节课的任务,即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句子,做一做批注。让学生学有目的,学有方向。

(三)、品词析句,体会精神

新课标要求,理解课文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中体会,而研读文本就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了,学生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之后,结合昨天的预习,我让学生再去读一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达到补充与完善的目的。

给予了充分的时间之后,学生开始交流了。我重点与学生讨论以下语句:

1、3小节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这一句中的吼字,能体会出船长的沉着、镇定、不慌乱。妇女先走,60人全救出去可以体会出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及舍己救人的形象。

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去感悟,体会船长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

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的为人是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的呢?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2、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大副的对话

我原本准备引导学生从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嘈杂,简短有力的对话,够了,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些句子去体会,去感悟船长冷静、沉着、机智、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再理解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一句时,再让学生们进行想象,大副会开枪吗?并说出理由,学生们经过想象之后,说:我认为他会开枪,因为军令如山倒,也有人说:船长下达了死命令,若者的有人抢先的话,开了枪,也是为了杀一儆百,控制混乱的局面,保证让更多的人逃生。

不管是哪一种答案,在同学们的分析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有方,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仿佛就出现在人们面前。接着我再问:哈尔威船长的为人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呢?语言描写。从而又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3、22小节

沉默了,伟大的灵魂

这一句,学生只要理解了伟大的灵魂指的是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的人性美,就可以理解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接着我再问:哈尔威船长的为人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呢?神情描写。从而又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4、25

小节

这一段也是说哈尔威船长的那种伟大的形象,要通过朗读,读出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崇敬之情。

5、29小节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

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能体会出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然后再通过朗读,读出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崇敬之情。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情。

课文学到这儿,哈尔威船长的那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沉着镇定,人道主义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已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此时,让学生借助纸笔,拉近时空的距离,与哈尔威进行交流或对自己今后提出的希望,力图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五、总结全文。

此时学生已经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交流,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师再配以激情的朗诵来结束本节课,让学生的情感达到最高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今天,有幸听了《最大的麦穗》一课,收获颇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很简约,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进入到了曼妙绝伦的境界。从她的极具个性、极具魅力的教学之中,似乎可令我们有如下的思考和启发: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的确,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四、说板书设计

6、花瓣飘香

开花(概述)

摘花小心飞快

谈花让妈妈高兴别人要观赏(懂事,心灵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亲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也把文章的脉络展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淦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桑娜抱回孩子和渔夫同意抱养孩子的部分。

上课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间进一步明确课文思路及桑娜一家的贫穷,为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需要支架,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渔夫提出抱养孩子的语言描写。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出示的“学习向导”,明确了学习的方法,“找一找后品读”。待学生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了两处句子。

第一个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后,让学生围绕这句话提一个问题,“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做不可?”然后小组交流解决。让学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并让学生读出这种体会。设计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二个句子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然后让一位同学试着有感情地把这些语句朗读给大家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读的方式,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语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体会,学生明白了桑娜哪些有担心、害怕、坚定的复杂心情及这些心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穷。再一次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要求学生读出桑娜紧张、担心、害怕、后悔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次指名读,教师加以评价。使朗读经历了由“初读到品读到感情朗读“的过程。通过悟读,进一步体会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灵。

我又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能够体现渔夫善良品质的句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把思维的方向指向关键词“熬”,让学生思考“熬”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熬”字,表明了渔夫收养孤儿的决心。通过这个熬,让学生想象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再读一读渔夫说这句话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围绕描写渔夫神态的语句提问,(想一想渔夫严肃什么?忧虑什么?)再一次地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后,在全班内评读,在评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最大收获,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习穷人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同时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待学生谈完感受,教师也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使学生受到人生启迪。

最后,通过“作业超市”这一新型的家庭作业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三项作业的设计均于本课的主题思想有关,意在于通过灵活的作业形式,使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1。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习:“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因此可以说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是提高“三者”对话的效益;也可以说阅读教学设计就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设计。所以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法,因已定教。下面就以《学弈》教学设计为例,说说我对“阅读课”的构建和思考。

一、吃透文本,最好的办法是多读文本,感悟文本。“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叶圣陶)尽量达到“再现”的境界。(例如:读“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时,脑海中就应当浮现两个学生一起学习时不同表现,一个专心听课,一个开小差。)

二、吃透学生

支玉恒老师的课例,就是榜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亲近学生(于永正);2、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爱好及性格等。

三、构建教案:

1、目标设置:(体现工具性,人文性,三维多元原则)。

A、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读通课文以至正确流利有感情。B、了解古体文特点,初步感知。(熟读成诵)。C、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两个讯息:1、专心致志=成功,开小差=失败。2、学习好坏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专不专心的问题,从而激发落后学生的上进心。

2、重难点设计:

A、指导古文朗读。B、适度拓展。

3、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贾志敏老师说,要一锤子敲在学生心弦上,意思很清楚,导课就是要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标。导课的'方法很多,我比较喜欢开门见山的方法导课。

(二)扫除阅读障碍,主要是识字教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也要重视,并且要寓于教学的全过程。(板书要认真,作示范;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开展识字教学活动)

(三)读书与讨论活动,也就是文本、学生、教师的交流对话活动。

读书以入境为要,入境的表现形成就是以语言为信号在头脑中建构画面,再现语言情景。我有感情朗读课文目标落实为十二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解读是为“为解而读”,不若“感受”好。)

例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古人读书,身心俱染)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示范”引导,同时要倡导“多元解读”,感受分享,使“三者”对话相互交融。

(四)适度拓展

(五)课后延伸(推荐或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浅显的古体文读)

(六)教后反思

主要写自己教学的感受。

最后我要特别说说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设计给课堂“增添情趣”环节的教学。我们都知道情趣性是优质课的共性要素之一。

环节(一):我的教学实录片断,详见参考。

案例

师:弈秋的两个学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学习时三心二意。我想让同学们与他俩对话,为了对话时不会弄错,请大家给他俩取名字,好吗?

生:好!

师:会取吗?

生:会!

师:一定要取好,要抓住他俩的不同点取,以便我们对话时不会混淆,先想一想再说。

生:我给学习专心的那个学生取名“致志”。

师:“致志”,大家说怎么样?

生:不怎么好,我给学习不用心的哪个学生取名“心不在焉”。

师:这个名字取得好!谁还有更好的名字吗?

生:我给学习用心的那个学生取名为“专心致志”。

……

师:好,大家都肯动脑筋,会取名字,这么多名字又好听又符合人物特点,今后要是有人再找我取名字,一定请你们帮忙。

生:(笑声)

师:我也给他俩取了个名字,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给学习用心的同学取名为“一心”,给学习不用心的同学取——(逗留)

生:(会意)三心。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了半天才取好的名字,一下子就被你猜到了。下面,请大家与“一心”或“三心”说话。

环节(二):仿写,以《学渔》为题,帮助理解和背诵,感受古文的美妙。(有水之鱼)(学织……)

学渔(下水文)

晖良(学生名),通国之善渔者也,使晖良诲二人渔,其一人勤学苦练,唯晖良之为听,一人虽学之,一心以为有飞机将至,思援导弹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生情趣倍增,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专,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