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通典

国学频道里的通典精选栏目为您整合了通典优秀的知识,关于通典的知识大全,通典相关文学知识,学好通典内容,就来国学频道里的通典精选栏目吧。

首页 > 史部 > 通典
  • 《通典》卷二十七 职官九

    《通典》卷二十七 职官九

    诸卿下○内侍省(内侍内常侍内给事内谒者监内寺伯掖庭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周官有宫正、宫伯、(皆主王宫,中官之长。)宫人、(掌王之六寝。)内宰、(理王内之政令,以阴礼教六宫。)阍人、...

  • 《通典》卷九十 礼五十 沿革五十 凶礼十二

    《通典》卷九十 礼五十 沿革五十 凶礼十二

    五服年月降杀之三○齐縗不杖周周制,为祖父母周,至尊也。(郑玄曰:"此言其异於杖周耳。"王肃云:"言与杖周同制,唯杖屦异。")为伯父母、叔父母周,与尊者一体也。(马融曰:"与父一体,故不降而服周。"陈铨曰:"尊者,父也。所谓...

  • 《通典》卷一百二 礼六十二 沿革六十二 凶礼二十四

    《通典》卷一百二 礼六十二 沿革六十二 凶礼二十四

    改葬服议(周汉魏晋东晋宋后魏)周制,丧服曰:"改葬緦。"(马融曰:"棺有弛坏,将亡尸柩,故制改葬。棺物败者,设之如初,其奠如大敛时。不制斩者,礼已终也。从墓之墓,事已而除,不必三月。唯三年者服緦,周以下无服。"郑玄曰:"云服緦...

  • 《通典》卷五十四 礼十四 沿革十四 吉礼十三

    《通典》卷五十四 礼十四 沿革十四 吉礼十三

    巡狩(唐虞夏周秦汉后汉魏晋宋后魏隋大唐)唐虞天子五载一巡狩。(晏子对齐景公曰:"天子適诸侯曰巡狩。"白虎通曰:"巡者,循也。狩者,牧也。为天下循行守牧民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所者,故亲行之。行礼谨敬,重...

  • 《通典》卷一百二十三 礼八十三 开元礼纂类十八 嘉礼二

    《通典》卷一百二十三 礼八十三 开元礼纂类十八 嘉礼二

    皇帝皇后正至受皇太子朝贺前二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座於太极殿北壁,南向。守宫设皇太子次於承天门外东朝堂北,西向。又於东宫朝堂设宫臣次如式。太乐令展宫悬於殿庭如临轩仪。典仪设皇太子位於...

  • 《通典》卷一百四十七 乐七

    《通典》卷一百四十七 乐七

    郊庙宫悬备舞议(魏宋梁大唐)魏散骑常侍王肃议曰:"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今说者据周官单文为经国大体,惧其局而不弘也。汉武帝东巡狩封禅还,祠太一於甘泉,祭后土於汾阴,皆尽用其乐。言尽用者,谓尽用宫悬之乐也。天地之性贵质...

  • 《通典》卷四十三 礼三 沿革三 吉礼二

    《通典》卷四十三 礼三 沿革三 吉礼二

    郊天下大雩郊天下(大唐)大唐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坛於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四成,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广五丈。)以景帝配,五方上帝、天文皆从祀。(日月、内官、...

  • 《通典》卷一百八十一 州郡十一

    《通典》卷一百八十一 州郡十一

    古扬州上(今置郡府十二县五十九)广陵(扬)七县(江都江阳海陵高邮六合扬子天长)淮阴(楚)五县(山阳盐城盱眙淮阴安宜)锺离(濠)三县(锺离定远招义)寿春(寿)五县(寿春安丰霍丘盛唐霍山)永阳(滁)三县(清流全椒永阳)历阳(和)...

  • 《通典》卷一百六十一 兵十四

    《通典》卷一百六十一 兵十四

    孙子曰:"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言水因地倾侧而制其流,兵因敌之亏阙而取其胜者也。)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言兵有变化,故地有方圆。)能随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胜之若神。)悬权而动...

  • 《通典》卷三十三 职官十五

    《通典》卷三十三 职官十五

    州郡下○京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南尹留守附)周官有内史,秦因之,掌治京师。汉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内史为京兆尹,(绝高曰京,十亿曰兆。大众所聚,故曰京兆。)更名左内史为左冯翊。(冯,辅。翊,佐也。)初...

  • 《通典》卷二十一 职官三

    《通典》卷二十一 职官三

    宰相(并官属)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黄帝得蚩尤而明天道,得太常而察地理,得苍龙而辨东方,得祝融而辨南方,得风后而辨西方,得后土而辨北方,谓之六相。)虞舜臣尧,(为尧时臣。)举八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

  • 《通典》卷一百九十四 边防十

    《通典》卷一百九十四 边防十

    北狄一○序略北狄,(白虎通云:"狄者,易也,言辟易无别。"说文云:"狄本犬种,故从犬。")以畜牧为业,随逐水草,无文书,俗简易,以言语为约束,然各有分地。射猎禽兽,食肉衣皮,习於攻战,此天性也。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

  • 《通典》卷七十 礼三十 沿革三十 嘉礼十五

    《通典》卷七十 礼三十 沿革三十 嘉礼十五

    读时令(后汉魏东晋宋北齐大唐)后汉制,太史每岁上其年历。先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五时令。皇帝所服,各随五时之色。帝升御座,尚书令以下就席位。尚书三公郎中以令置案上,奉以先入,就席伏读讫,赐酒一卮。魏明帝景...

  • 《通典》卷七 食货七

    《通典》卷七 食货七

    历代盛衰户口(周秦汉后汉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三皇以前尚矣,靡可得而详也。孔子称尧曰大哉,舜曰尽善,禹曰无閒。以三圣之德,地方不过数千里,故君臣歌德,含气之类,各得其宜。禹平水土,为九州,人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

  • 《通典》卷一百四十四 乐四

    《通典》卷一百四十四 乐四

    权量(虞汉魏隋大唐)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三代式遵斯制。秦灭学之后,纷纶莫定。汉书曰:"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不失毫釐,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纪...

  • 《通典》卷一百八十七 边防三

    《通典》卷一百八十七 边防三

    南蛮上○序略南蛮,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患。暨於周代,党众弥盛,故诗曰:"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莫敖不设备,故败缢於荒谷,群帅囚於冶父。)楚师后振,遂属於楚。及...

  • 《通典》卷四十五 礼五 沿革五 吉礼四

    《通典》卷四十五 礼五 沿革五 吉礼四

    方丘(神州后土附○颛顼夏殷周汉后汉魏晋东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王者父天母地,故庖羲氏俯而观法焉。颛顼乃命火正黎司地以属人。(火当为北。北,阴位也。正,长也。司,主也。属,会也。所以会聚群神,使各有序。)夏以五...

  • 《通典》卷五十二 礼十二 沿革十二 吉礼十一

    《通典》卷五十二 礼十二 沿革十二 吉礼十一

    丧废祭议(晋宋齐梁大唐)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弘训羊太后崩,宗庙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且不上胙。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九月,皇女亡,应烝祠,中书侍郎范甯奏:"按礼丧服传'有死宫中者,三月不举祭',不别长幼之与贵贱也。皇女虽曰...

  • 《通典》卷八十九 礼四十九 沿革四十九 凶礼十一

    《通典》卷八十九 礼四十九 沿革四十九 凶礼十一

    五服年月降杀之二○齐縗三年周制,父卒为母。(马融曰:"父卒,无所复屈,故得伸重服三年也。"今与父在同义,见杖周章。)继母如母,言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因犹亲也。)慈母如母,谓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

  • 《通典》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通典》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古梁州上(今置郡府二十六县一百三十六)汉中(梁)六县(南郑褒城城固金牛西县三泉)洋川(洋)五县(西乡兴道黄金洋源华阳)上洛(商)五县(上洛上津商洛丰阳洛南)安康(金)六县(西城石泉安康洵阳淯阳平利)房陵(房)四县(房陵竹...

  • 《通典》卷一百九十 边防六

    《通典》卷一百九十 边防六

    ○西戎二○吐谷浑吐谷浑,本辽东鲜卑也。西晋时,酋帅徒何涉归有二子,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胡罪反。)涉归死,若洛廆代统部落,别为慕容氏。浑庶长,廆正嫡。父在时,分七百户与浑,浑与廆二部俱牧马,马斗相伤,廆怒,遣使谓浑曰:"先公...

  • 《通典》卷三十八 职官二十

    《通典》卷三十八 职官二十

    秩品三(陈后魏北齐)陈官品:(官品禄秩班次,多因梁制。)第一品相国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巴陵王、汝阴王后尚书令郡王(爵)第二品中书监尚书左仆射、右仆射特进太子二傅左右光禄大夫嗣王(...

  • 《通典》卷三十 职官十二

    《通典》卷三十 职官十二

    东宫官○东宫官叙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中,心也。怿,悦也。)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言养者,积浸成长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

  • 《通典》卷一百八十八 边防四

    《通典》卷一百八十八 边防四

    南蛮下○岭南序略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以前,是为荒服。秦平天下,开置南海等三郡。秦乱,赵佗据有其地。传五代九十三岁,至汉武建元中,伏波将军路博德灭之,分为儋耳等九郡。其珠崖郡在海洲上,大率数岁一反。元帝初元中,纳贾捐之...

  • 《通典》卷二十 职官二

    《通典》卷二十 职官二

    三老五更三老五更,昔三代所尊也。(三者,道成於三,谓天、地、人也。老者,旧也,寿也。诗云:"方叔元老。"书称:"无遗我黄耇之言,则罔所愆。"五者,训於五品。更者,更也,五世长久,更相代,言其能以善道改更己也。故三老五更,皆取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