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吧

四书章句

国学频道里的四书章句精选栏目为您整合了四书章句优秀的知识,关于四书章句的知识大全,四书章句相关文学知识,学好四书章句内容,就来国学频道里的四书章句精选栏目吧。

  • 《论语集注》学而第一

    《论语集注》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

  • 《附录》附录一 四书章句附考序

    《附录》附录一 四书章句附考序

    附录一四书章句附考序朱子之注四书也,毕生心力于斯,临没前数日,犹有改笔。但其本行世早,而世之得其定本者鲜,此注本所以有异也。又有因传写而异者,亦未免焉。定本如大学“欲其必自慊”,后为“欲其一于善”而定也;论语“行道而...

  • 《孟子集注》尽心章句上

    《孟子集注》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能极其...

  •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

  • 《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

    《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

    宪问第十四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凡四十七章。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原思名。谷,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

  •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 《论语集注》里仁第四

    《论语集注》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处,上声。焉,于虔反。知,去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论语集注》述而第七

    《论语集注》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

  • 《论语集注》泰伯第八

    《论语集注》泰伯第八

    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大王之长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

  • 《论语集注》卫灵公第十五

    《论语集注》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在陈...

  • 《孟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上

    《孟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能充其性尔...

  • 《论语集注》季氏第十六

    《论语集注》季氏第十六

    季氏第十六洪氏曰:“此篇或以为齐论。”凡十四章。季氏将伐颛臾。颛,音专。臾,音俞。颛臾,国名。鲁附庸也。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见,贤遍反。按左传史记,二子仕季氏不同时。此云尔者,疑子路尝从孔子自...

  • 《孟子集注》孟子序说

    《孟子集注》孟子序说

    孟子序说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急。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

  • 《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

    《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

    颜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

  • 《论语集注》子张第十九

    《论语集注》子张第十九

    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

  • 《论语集注》阳货第十七

    《论语集注》阳货第十七

    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归,如字,一作馈。阳货,季氏家臣,名虎。尝囚季桓子而专国政。欲令孔子来见己,而孔子不往。货以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 《大学章句》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

  • 《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僭称王,溢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长老之称。王所谓利,盖富国强兵之类。孟子对曰...

  • 《孟子集注》万章章句上

    《孟子集注》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号,平声。舜往于田,耕历山时也。仁覆闵下,谓之旻天。号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事见虞书大禹谟篇。怨慕,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万章曰:“父...

  • 《孟子集注》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集注》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诸侯。许,犹期也。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孟子曰:“子诚齐人也...

  • 《论语集注》子罕第九

    《论语集注》子罕第九

    子罕第九凡三十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

  • 《论语集注》八佾第三

    《论语集注》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每佾八人。”未详孰是。...

  • 《论语集注》雍也第六

    《论语集注》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凡二十八章。篇内第十四章以前,大意与前篇同。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言仲弓宽洪简重,有人君之度也。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子桑伯子,鲁人,胡氏以为疑即庄周所称子桑户者是也。仲弓...

  • 《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

    《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

    读论语孟子法据清仿宋大字本补。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

  • 《论语集注》乡党第十

    《论语集注》乡党第十

    乡党第十杨氏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尹氏曰:“甚矣孔门诸子之嗜学也!于圣人之容色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以贻后世。今读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虽然,圣...